澳門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博物館。1998年4月19日落成並對外開放,由葡萄牙總理古特雷斯(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主持剪彩儀式。澳葡政府在大炮台的原址一側,建起了澳門博物館。現在,大三巴牌坊、大炮台、澳門博物館三位一體,連同附近的包公廟、哪咤廟,構成了澳門現在最火爆的歷史文化旅游線路,成為游人了解澳門的首選之地。
澳門博物館導游
如果要領略一下本世紀初澳門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島南岸的海邊馬路看看。這個區域被本地人稱為“龍環葡韻”,它是島上的舊城區。這裡有五棟建於十九世紀未,外型優雅的葡式住宅--澳門博物館。
(圖:澳門博物館一)
(圖:澳門博物館二)
其中一被用作住宅式博物館,展示了當時土生葡人的家居風格;歐式的家俱擺設和中式的裝璜融洽地共處一室,把當時雙重文化地區內,上流社會的悠閒雅致表露無遺。此館共分三層,其中一二兩層位於炮台地面之下,第三層則在炮台上。博物館的展覽專題內容,大致上包含三大部分,他們分別在館內三層展區展示。其余的房子分別用作可容納四百名觀眾的展覽廳、工藝中心、酒吧和葡國民族史展覽館。
(圖:澳門博物館三)
第一層是澳門地區的原始文明展覽。在這層中主要介紹本地區的起源,及新石器時期至十七世紀中葉,澳門這個重要的國際(亞洲和歐洲)貿易商港的繁榮情況,這個時期就是澳門的黃金期。
(圖:澳門博物館四)
第二層展示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文化。展示那些為澳門的社會文化帶來了豐富又獨特一面的文化題材,而這些題材就是從當地舊文化中衍生出來的。例如有:澳門的傳統節慶、日常生活習俗、傳統手工藝及典型行業等。
(圖:澳門博物館五)
第三層展現澳門當代特色。這裡是博物館的最後一層。主要介紹當代澳門的方方面面。從20世紀現時的長者可追溯回憶的年代起,至今天的各種社會狀況。行政大樓總面積合為2.300平方米,其中包括為市民及游客設計的禮品店及露天茶座。
剩下的一間成為了現時的餐廳,那裡有一個露天茶座,當你在濃濃樹蔭下品茗時,可能會墮入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一百年前,看著一艘艘帆船緩緩駛來,而船上印度人正忙碌地下錨泊岸,准備接收從中國大陸運來的貨物。
(圖:澳門博物館六)
澳門博物館坐落於大炮台上,葡萄牙人最早的落腳點就在那裡,是城市的心髒。俯看內港的大炮台山被耶稣會士選中,他們在那裡興建了炮台、神學院及教堂,俗稱“大三巴”。大炮台的興建整整用了九年的時間, 1617年動工,1626年竣工,1835年,在一次台風中,因失火毀了神學院以及大炮台的大部分建築和教堂,只有教堂的前壁(俗稱牌坊)得以幸免。隨著時間的推移,圍牆內的地盤變成了氣象台的駐地,亦成了市民和游客常到的公園,該地點還經常用來舉辦戶外慶祝活動,澳門音樂節的歌劇節目亦曾在那裡演出。
博物館門票
成人15澳門元,5-10歲兒童、學生、60歲或以上長者8澳門元,5歲以下兒童免費。逢周日澳門市民可憑身份證或學生證免費參觀澳門博物館。
博物館開放時間
10:00-18:00(17:30停止售票),逢周一休館(逢公眾假日照常開館)。每月15號對公眾免費開放。
旅游交通線路
博物館位於大炮台上,所以可以乘坐公交抵達大炮台再步行至博物館;
可乘公交10、11、21A、2、3、4、5、8A、26A、33 路在新馬路站下車,沿議事亭前地及步行徑前往;或乘坐17、18、8A、26路公交,在白鴿巢總站下車沿石仔路前往;旅客可從鏡湖馬路上段 (近鏡湖醫院) 經炮兵巷到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