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於京通高速出口的一個加油站,我們所在的地方離開老城區已經很遠了。
天已經黑了,加油站的邊上,看見一片齊胸的高草,那是蒿草。還是綠的,從模糊的燈光間望出去也能辨認出那一片蒼綠。草梗上有蕪雜的葉子,葉隙間是零零碎碎的小圓籽兒,糾結在那裡,熱鬧而有生氣。蒿草裡還混著零星的幾棵野玉米,是不會結玉米的,長得又高又瘦,又長又軟的葉子在微風裡蕩著漣漪。
板凳發動了車子,杯,咱們走吧。
三分鐘後,來到了我們的新家。
不忙著下車,板凳在車裡放了一張CD,這是我們不定期的習慣。是一首校園民謠,不由想起了去年冬天。
小區的北面是京城的一所大學。去年冬天我們付完定金,離開售樓處,在一個剛剛下過雪的日子裡,漫步到校園裡去。
那是一個星期天。校園裡很安靜,三三兩兩的學生在校園的小路上走著。校園不是很大,但還是有一條寬闊的主干道,兩邊種滿高大整齊白楊樹的。葉子完全落光,現在上面架起了滿樹杈的薄雪。校園裡總是有一種出塵的單純氣息。那些男生,穿著單薄的衣服走著,充滿血性的單薄身體,瘦的筋骨上可以透視出健美的肌肉,臉孔上的表情完全是透的,思想是有的,但不是被職場和社會的庸俗假面蓋著的。
年輕真好,走在雪中的校園,自己都成了俗物。
校園的柏油路上,雪正在一點點地化開,有的成了水,有的還薄薄地鋪了一塊,有的踩瓷實了。
主路的旁邊,雪都是茸茸厚厚的,沒有人去碰他們。
繞到東邊的小路去,上面寫著“通往湖邊”!
還有一個湖啊!
這條小路比主路窄一些,兩邊的樹挨得更近,都快要搭在一起了,地上依然是班駁,但雪跡已是零星,濕濕的路面微微反著光。
我們已經走到這條小路的盡頭,前面就是湖了。回望過去,一條路靜靜的,兩行高樹幾乎要搭在一起,雪架在枝頭,周圍一片銀白,走出北京城二十公裡,已經分不清是在什麼地方了。
板凳拔下了車鑰匙,我們下車,把車裡的東西拿出來。
小區的南面還沒有開發,高的草長到了肩頭,不過只有窄窄的一條。小區裡已經很安靜了,大家都在城裡上班,習慣了早睡早起。
蛐蛐的叫聲在靜谧中混響很好,許多只,節奏很舒服。按板凳的話說“城裡的蛐蛐都叫得有戒心”,它藏身在城市裡有限的矮草花木中,伺機叫幾聲,既壓抑又高亢,一聽到遠遠的腳步聲,立馬噤了聲,你都能感覺到他們那種如臨大敵隨時備逃的表情,都能感覺到他們長期受到驚嚇生活不安定的條件反射的眼睛(象不象我們自己呢!)。而且,他們孤獨,在我家朝陽門樓下,經常只有一只在叫,更多的時候,一只都聽不到。不過,有一次深夜我下樓,倒是聽到兩三只,拍子也變成了慢四。
除了蛐蛐,這裡還有一些其他的天籁之聲。園子裡一片開闊,狗也愛有事沒事地表現兩聲,常常以虛張聲勢開頭,以漸弱漸低的調式自己找台階下,末了還為自己討了個沒趣從喉嚨裡發出討好又撒賴的一聲歎息,很好笑。要是主人恰好輕叱他一聲,它便顛顛地跑回去邀功,表示自己盡了忠心,或者在喉嚨後部蹭出輕微的一聲犟嘴。主人哭笑不得地說聲:好了好了。
蚊子也展開最後的圍攻,不成功便成仁。京東名作家劉紹堂多年前專寫京東小說運河風土,寫的是王朔之前老捨之後正宗的京味兒文字。裡面提到最多的京東特產,不是京東肉餅,而是威名凜凜的“長腳大花蚊子”!
遠古以前的那條運河,讓一個初中女生開始向往,始於某一堂我記不起她名字的老師精彩演講的歷史課。現在,我終於親近了這個地方,這條運河卻早已變成了一個模糊而美麗的傳說。以這條河為背景的那些緣分和起承轉合慢慢地濡濕,散去。
夏天最後的蒿草,在我看來,是和夏天最後的玫瑰一樣令我感動的物事。它們長得那麼高,讓生於山間的我倍感親切,讓在城市裡看慣了市政花卉的我對他們總有一種憐惜的柔情。
天氣越來越涼了,郊區的晚上更是夜涼如水。爽脆和一股淡淡的離別氣息一起在每一年的秋季在空氣中回旋,無孔不入,我每一年都能感知得到。
今年的秋天我能看到院牆外最後的蒿草,明年呢?明年據說這一片已經規劃進我們小區的三期。
野的蒿草是在哪裡都能生長的,而且能長到一人多高。但是它們是不會親近城市的,它們只在沒有人的地方瘋長,當然和他們一起瘋的還有蛐蛐、蝈蝈、蚱蜢、瓢蟲,以及,蝴蝶。
好的消息是:小區向北不到一公裡的溫渝河已經開始治理,三年之內爭取通航。想象一下,到時河水清清,小草綠綠,柳樹婀娜,小花綽約。站在我家露台上就可以望見那條河,那時我是不是還會想念最後的蒿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