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雍和宮-----國子監-----孔廟-----柏林寺-----前門大街、大柵欄
來之前做了些功課,網上看了滿多驢友的文章,對北京景點大體分布了解了。
住在郊區的親戚家,每天先坐742到前門再從那裡去各個景點。一大早來到天安門,因為遠,沒打算看升旗,不是什麼熱血青年,有些遺憾而已。
灰蒙蒙的天空,有點失望,沒有新聞聯播裡那麼雄偉亮麗。在網上看到以為驢友說北京烏鴉多,還真多。正陽門很雄偉,一大群烏鴉繞著它飛,沒上去。人民英雄紀念碑周圍全攔住了,只能遠瞻而已,想到了一個詞:凝重。不巧是周一,毛主席紀念館不開放。
本想坐地鐵去雍和宮,剛入地下看到了國家博物館的古羅馬文明展的大副海報,於是馬上掉頭,開始今天的“文化之旅”。國家博物館的建築遠看感覺上挺象人民大會堂的。門票好貴,學生票也要20元,上博才5元。有日本扶桑文化展,展出了一些日本的出土器皿,手繪屏風等,印象較深的是一頂頭盔,頂上有好大的一塊木牌,上書“阿彌陀佛”,不知古人怎麼戴上沉重的東西。感覺一般,小日本能有什麼好東西。古羅馬文明展不錯,有很多內容,很大一個展廳,東西也很精美,感歎當時古人創造文明已如此之燦爛,最喜歡一尊阿波羅象,肌肉線條剛勁挺拔,卷發的曲線則很細致。維納斯的象居然有了手臂,象是後來接上去的,有畫蛇添足之感。剛好趕上西柏坡精神巡展,前天晚上剛在中央台看到,人很多,沒空調很熱的,草草轉一圈了事,非追求上進之流。偏廳有威尼斯十三—十八實際手工藝品展,鞋帽放到今日依然很FASHION,衣服很電影裡看到的一樣的華麗,還有很多蕾絲花邊,原來現在的流行只是掘了古代的墳墓而已。還有珍藏特展,一般般,上博那才叫珍特。香江風情展根本不值得看,全是耳熟能詳的老上海風情,電視上都演濫了。蠟象館有趣,人物栩栩如生。總的來說,無論是建築還是內容,國家博物館遠遠比不上上海博物館,號稱“國家”,有些名不副實。
在前門坐地鐵至雍和宮下,租了導游講解器,很多典故,滿長見識的。在前殿燒了香,一路拜佛。到底是皇家佛院,很氣派,注意到檐角上的裝飾,和後來看到的故宮一樣的,代表了皇家的威儀,還有普遍使用的黃色,一般的廟宇無法比擬。看到一尊巨大的佛像,一氣雕成的,周圍人無不用各種語言驚歎。對著參天古佛,有雙膝著地的感覺。有網友推薦其對面的薰香不錯,也買了一盒,8元。
對過就是成賢街,看過網上的胡同游文章中介紹過。國子監和孔廟在一起“左廟右學”。國子監的琉璃牌坊很美,辟雍殿也可見皇家之大氣,看門的一位大爺居然懷疑我從日本來,著實打擊了我,最恨小日本了。孔廟進門處有好幾排進士碑,有些下面有小牌介紹碑主人生平,饒有興趣的看了幾個,找到了鐵齒銅牙紀曉岚的碑牌,門口介紹的劉羅鍋碑牌卻沒找到。大殿比較一般,裡面沒開燈,太暗,看不清楚。成賢街的胡同古色古香,找到了些許老北京的味道。又到了雍和宮旁邊的戲樓胡同,窄窄的胡同裡聽到的都是道地的京韻,很有味道。柏林寺現在是一些單位的駐地,開始門衛不讓我進,還好他人挺好的,沒說幾句就放行了。慕古樹名而來,只找到幾棵100—300年的柏樹,至於網上介紹的千年銀杏,700年的白皮松連影都沒見到,遺憾。
坐44路再至前門,時間還早,決定逛前門大街,很一般,和想象中的古跡一條街完全不一樣,是我自己想歪了。在都一處吃了什錦燒賣,15元,味道不錯,就坐在店中間供奉的牌匾對面,回去後才知道原來那是郭沫若的題字。又去了大柵欄,感覺有點象上海的城隍廟,只是沒城隍廟規模大,也沒那麼整齊。最大的要屬同仁堂,三層樓,還有一塊老藥鋪的匾文,想到了郭寶昌的《大宅門》
門票(均為半價學生票):雍和宮12元,博物館20元,國子監,孔廟,各3元。
DAY2:八大處——法源寺,西磚胡同——琉璃廠
今天早上終於見識了北京交通之堵之亂,窄窄的一條馬路居然還是雙通道,沒有交警,原本5分鐘的路足足堵了近一個小時,對這個城市忽然惡感如潮。終於不堵了,居然坐的車壞了,換車後居然又路遇等火車通行。估計今日不宜出門,衰事全碰上了。
旅游地圖真是好東西,風景區都標有交通路線,地圖上每條公交線路都有沿線停靠站點,很方便,而且可以省不少錢。在北京玩了那麼多天,只打過一次車,其余都是坐公車的。
研究出一條最佳路線到達目的地,坐地鐵至蘋果園再換乘972直達八大處,路上不過一個小時,路費才4元。
共去了六大處。長安寺不在公園內,且不對外開放。靈光寺(二處)的佛牙捨利塔不錯,三山庵(三處)的水雲石讓我很失望,也許年代久遠,上面雕刻已經模糊不清。今天是陰天,且非旅游旺季,人不多,顯得很幽靜,各寺都放著佛音,遠眺滿目蒼翠,所見皆是佛祖菩薩,確是讓人靜心。所謂佛度有緣人。一路上看到不少特地拜佛人。在五處六處之間,還有寶珠洞(七處)前的觀景亭,可見周圍三山雲霧袅繞,山下依稀可見北京城市房屋大廈,美不勝收。爬山至山頂,有推銷騎馬下山的,其實很感興趣,但看著自己一身吊帶裙的清涼裝扮,實在不適合騎馬,而且沒什麼騎術。選擇坐索道下山,剛開始幾分鐘還有些怕怕的,對面上山的索道幾乎沒什麼人,大概因為腳不著地不踏實。不過後來就好了,畢竟是佛光普照之處,在半空中又把這幾處景溫習了一便。到了山下,實在懶的再爬山,在另一山頭的正果寺(八處)沒有去。北京的景點廁所很贊,干淨整齊,洗手台烘干機一應俱全,而且免費。
時間還早,地鐵坐至宣武門換109至教子胡同下,去看看法源寺。似乎每天都有一個主題,那今天就是禮佛之旅了,一路下來都是佛門清淨地。李敖的諾貝爾提名小說《法源寺》雖然沒看過,也如雷貫耳。可惜我趕到時以過了4點,只出不進,只能在寺門處窺一大概,又是一古樹參天之寺,貌似這是北京古寺的共通之處。在門口拍了張照片就沿著西磚胡同閒逛,見一木門旁居然有兩個雕工精美的小石柱,多數的門牌上都飾有精致花紋,屋頂層瓦相疊,很有特色。雖然沒能入法源寺有些遺憾,不過這胡同原汁原味,倒也不虛此行。沿胡同走到底即為菜市口,從前處決犯人之地,如今繁華街道早已抹去所有歷史印記,空留一血腥名字,聚集多少古人冤魂。
翻看地圖,決定再至琉璃廠。在琉璃廠逛了一逛,大部分東西外面很多地方都見得到。沒有辨認真偽的本事,什麼也沒買。
門票(半價):八大處公園5元,索道只有全價,30元。
DAY3:紫竹院、萬壽寺——北大——圓明園——頤和園
今天北京氣溫驟降,還下了一天的雨。可憐我穿的是迷你超短裙,凍的夠戗。不過這種天氣很適合游玩,下雨天游人不多,不熱也不出汗。
坐地鐵至公主墳,瓊瑤《還珠格格》的靈感來源,又一塗有名字的地方。再坐公交至萬壽寺下。可惜不認識路,走反了方向,居然從中國劇院繞到紫竹院才至萬壽寺,兜了個好大的圈子,濺了一腳泥。萬壽寺比想象中大許多,三寶也都看到了,藍底的洪福齊天圖確是不多見,巴洛克風格的月亮門也獨一無二。現在是藝術博物館,看到了清朝的瓷器玉件之類,藏品都很精致典雅,就是量少,意猶未盡。
從萬壽寺坐車到北大,路過中關村,號稱中國的硅谷。北大的校門牌匾古色古香,兩扇大紅門和上海交大的校門差不多。跨進校門即可見小橋流水,蒼翠松林,建築物大都是黃瓦飛檐,古味十足,有些就是圓明園的遺物。北大真的很大,因為算著時間,只在西門這裡隨便走了走,見到校門口的華表,蔡元培墓,校史成列室前的荷花池頗有“曲院風荷“的味道,最後至一長廊,上有浦傑題字的“勺海”匾,原來是米萬鐘的“勺園”所在。感覺上我只見識了北大一角而已。
從西門出,沿著河堤走了好長好長的路,終於到了圓明園了。從绮春園宮門入園,可能是下雨的關系,一路上沒什麼人,淒風楚雨,到處都是斷桓殘壁,整個園林傷痕累累,每一塊斷瓦都有一個泣血的故事,真的覺得很悲壯。鑒碧亭保存尚好,但象什麼仙人承露,別有洞天遺址等,除了看見只磚片瓦什麼都沒有了。在路上買到了帶給朋友們的小禮物。圓明園真的很大,循著路標經福海至長春園,走了很長時間,穿著太清涼的我似乎也成了一活景。到了西洋樓遺址,感覺人全都集中在這裡了。循著殘留的石頭還能在印象中拼湊出原來建築的宏偉雄壯。真是切膚之痛啊,邊游邊感慨,野蠻人入侵,十幾年無數能工巧匠的心血付之一炬。最完整的是後來修復的黃花陣,有一迷宮。在其正中的亭上看著人們走在迷宮裡,象實驗室裡走迷宮的小老鼠。
在地圖上看到頤和園就在附近,本著高效的原則索性一起逛了。從圓明園坐車直接到頤和園。入園已四點多,還有幾個團同時入園。一路上跟著幾個團聽了導游的講解,典故結合眼前美景,相得益彰。由於天晚,導游團只走些主要游點,從東宮門仁壽殿,經長廊,過清晏舫,抵如意門就出游了,我看了地圖才游了一半不到。萬壽山沒有開放,有些遺憾沒能一游。自己一個人走了西堤,越了七座橋。這時雨已經停了,人也散的差不多了。昆明湖水如一大塊碧綠玉石,又如鏡面般光滑,往對岸望去滿目綠色,亭台樓閣點綴其中萬壽山上佛香閣掩在濃綠中。再看堤邊古柳拂地,終於明白“曠人心怡”怎麼寫了。傍晚的昆明湖真的很美,那種感覺“只可意會”,恕我詞貧筆拙無法描繪。靜止的美確有勾魂攝魄之感。繞著昆明湖走了一整圈,再回到東宮門出園。
坐726路直達前門。北京的公交車和上海很不一樣,有售票員,車到一站總是先報站名,然後招攬乘客,最後以“關後門”收尾,京片子很有韻味。在車上閒來無聊,於是研究起站名來了。北京的站名,很少有以“路”命名的,很多直接以景點為名;市區裡也是什麼“莊”啊“裡”啊“村”啊“溝“的,到了郊區“營門”“果園”不少,估計都是以前的地名,一個名字一段歷史。還有叫“豁口”的,不太明白;有叫“缸瓦市”的,大概以前是賣缸瓦的;還有叫“小西天”的,讓我呆了半天,沒琢磨出什麼原由。還有“墳”也很多,象個大墓園。
門票(半價):圓明園+西洋樓 10元;頤和園 15元;萬壽寺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