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對於城市的比較其實是不必要的,因為每座城市有每座城市的風格,萬沒有牽強附會的去比較的;只是人類自從走出洞穴之後,就有了一個習性,面對陌生的,總喜歡用熟悉的去做比較,所以,作者並非仙物,自然免不了發表一番感慨,希望仁者見仁,不對之處,讀者也勿需並且無須見怪,聊以做茶余飯後的談資吧;
北京給人的整體感覺是老;
北京的交通要發達,路修建的雖然個別地方不合理(比如西直門地鐵西北口那裡的一塊),但是整體感覺,多數都是比較寬敞和合理的,而且,立交對於交通的疏通起了很大的作用;北京的路比較直,公交站多數是以建築或者景點或者學校或者公司等等命名,而上海則多數是以路來命名;如果北京人到了上海,肯定會覺得交通是一大頭疼事情,因為那路,在北京人眼裡真的是拐的讓你找不到北;
北京的建築多數不高,而且建築距離路邊比較遠,而上海的高層建築實在是太多,而且很多小區就在路邊上;
北京的生活節奏總體沒有上海快,這一點好像並沒有什麼事實可以證明,而且去北京正趕上了十一放假期間,所以很難體驗工薪族的具體生活,只是感覺而已;
沒有去北京之前,都說北京具有很深的文化底韻;其實我覺得一座城市文化是相當重要的,有些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城市,盡管目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發展也很快,但是,到了那裡,你會感覺一種永遠的陌生,始終無法找到歸屬感;相信我不說大家也會知道,說的就是深圳;時間久了仍舊是如此,會發覺,就是文化讓人感覺這樣,是因為那裡的文化還沒有發展起來;一座城市不是僅僅靠經濟就可以支撐的,經濟可以支撐它的硬件,但是無法滿足軟件,軟件就是人的心理需求;當然,文化對一座城市的重要程度還遠不止這些;就如同余世維博士曾經講過的一樣,中國,可以把世界五十年的硬件在十年內搭建成,但是,軟件卻未必跟的上,如果中國也能夠把世界五十年的軟件,在十年學完,落實,那麼,才真正稱為中國十年的發展相當於世界的五十年;所謂的軟件,就是指的文化和做事情的方法;扯遠了,繼續談北京;北京的文化氣氛確是濃,作者認為,很大一部分是眾多的高校制造的,而且老北京的文化在現在的北京越來越淡,被各所高校所制造的文化氣氛所彌漫,侵蝕;並不是說高校不夠好,只是,林子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感覺北京的文化有被高校做爛的感覺;其實現在全國高校也都差不多,大都是領導層沒有力量去治理的青年軍團;只是,比如上海,沒有那麼多高校而且並不集中,高校是淹沒在社會的大潮中的,所以,高校還能稱之為高校,因為一個事物,往往是在它希望從一個環境中獨立出來的時候,才能夠顯示它的特色;而北京,是社會淹沒在高校的大潮中,高校也就四不象了,因為它完全沒有一種想從社會的大潮中獨立出來的沖動,相反,它還認為它就是社會了呢;
下面說一說北京值得去的幾個地方:北大…
說起北大,不得不多說幾句;去過北大以後,別人問我的感受,我就跟他們說了一句:“是中國目前唯一的一所高校”,相信我不說您也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它的高校都不叫高校了;因為北大,僅僅是建築,就足以讓人震撼,一所百年學府,靠的不是建造新樓,靠的不是大肆擴招來支撐門面的;北大靠的是歷史,靠的是自身的氣質,吸引了五湖四海甚至是全球的有識之士的;我對北大的了解相信只是一角而已,但是已經足以讓人對這座文化殿堂感覺震撼;當然北大也有不夠好的地方,是被某些別有用心或者是貪圖錢財的人弄壞的,一是北大裡面的北京大學校史館,參觀是收取門票的,一是北大內銷售帶有北大校徽的書簽之類的小物件的商販;這兩個“景點”讓人看了著實不舒服;首先談談第一個,既然是校史館,就應該公開對外開放,這種能夠宣傳文化的地方,我真的怕金錢會玷污了文化和淳樸,況且,那種收費,收到的錢財,北大絕對不會看在眼裡,就算是為了限制參觀的人數,那麼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萬萬沒有必要采取這種方案,實在是有辱北大的風景;另外,銷售帶有北大校徽的小物件,價格實在不蜚,要麼可以做的再精美點,哪怕是再昂貴一些,也值得收藏,讓人感覺物有所值,要麼就不要胡亂開價,诓騙游人,而且打著北大的名義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再者,可以到校園外隨便兜售,但是就不能在校園內這樣做;
下面繼續說說幾個值得去的地方:長城,故宮…
以上兩個地方呢,其實作為游人,看你有沒有對古文化的雅興,如果沒有,就把它們列入不值得去的地方吧,為什麼呢,因為,一方面門票比較貴(長城45,故宮60),另外一方面,進去以後,如果沒有導游,自己實在也看不出什麼名堂,長城還可以吹吹風,故宮就只有走家串戶了,而且都是古朽的氣味,呵呵;
繼續:頤和園,圓明圓…
說起圓明圓,我也是分兩面說,之所以說是值得參觀或者游覽,是要我們青年人不至於忘卻英法聯軍犯下的罪行;那時那事,那是一個王朝的悲哀,是一個民族的恥辱;圓明圓的游覽,我建議進入園區的時候盡量步行,慢慢體會曾經的一座豪華宮殿變為如今的一座荒冢的屈辱;可以沿著一些小道行走,更好的感受它現在的荒涼;圓明圓裡面有一些目前還殘留的宮殿的遺址,我的朋友跟我講,當時的聯軍肯定是用炸藥炸的,要麼這麼堅固的建築,如是寬大的巨石,如何才會碎的東倒西歪成現在的樣子?中午的時候進入園區,下午的時候到了園區的盡頭,那裡會有一些船只等候,渡軀體和心靈疲憊的游人返回南門;由於船比較多,所以盡量選擇人少的,而且是人工劃的那種船乘,價格都是一樣的,關鍵是那種機動船的聲音比較大,在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需要的是一份靜谧,只能看到倦鳥歸巢和聽到船夫劃水的聲音,讓人更能靜靜的面對雷鋒夕照思考,思考什麼,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想法,但是,在這種環境下多數人會思考甚至感慨;
關於圓明圓,也有感覺不夠好的地方,就是,裡面的一些娛樂場所,是否有必要開設,小孩子甚至青年人,在這裡玩樂,總感覺不太適合,如果想玩樂,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游樂場,干嗎非要在這裡綻放你的笑顏?既然是圓明圓,就要有它的特色;長歌當哭,但是要在痛定之後,沒有人要大家總是緬懷過去,沉浸在悲哀之中,但是,總不至於到這種遺址公園裡面,而且是在一個偉大民族被踐踏過的斷瓦殘壁面前尋歡作樂吧?到此打住,再說下去,要麼有人鼓掌要麼有人鞭笞了;
繼續北京的景點:香山是一定要去的,但是千萬不要去乘纜車,一方面,乘纜車就失去了登香山的本意和樂趣,另外一方面,那纜車,著實危險,根本沒有框框把人圈住的,打個噴嚏再睜眼,說不定人就在空中成自由落體了,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安全措施啊;
繼續:天壇,天壇的祈年殿和圜丘是值得一觀的,至於回音壁,大概沒有想想的那麼神奇,而且被用柵欄隔開壁有半米多遠,無法近前了,人一多,根本不可能聽到聲音的,但是從建築的物理學角度來講,也是科學的見證;
另外:王府井,西單這些地方,去不去都是可以的,天安門嗎,既然去了北京就去看看吧,畢竟親眼見到一次啊,呵呵,全聚德烤鴨,吃和不吃都可以,關鍵是價格貴了一點,但是如果家裡過日子不算愁的話,吃一次體驗一下也是可以滴;或者吃別的烤鴨也可以,其實味道都差不多,價格卻會差很多;
再有就是大面上的幾點:北京的地鐵實在是有些古老了,這也應和了本文開篇的那句話,北京,一個字,老,西安作者還沒有去過,是不是去了西安會感覺北京也許並沒有那麼老啊,那也是文化古都啊,呵呵;上海的地鐵,每一站下面其實都是一個地下商場的,而且比較敞亮,而北京,僅僅是車站而已;不過北京的地鐵設計滿好玩,中間一條線是個圈圈,車子就在那上面一圈一圈的走啊走的,而另外一條呢,是一條直線,橫穿圈圈,感覺還算是科學,換乘的乘客還算是方便;
北京的出租車,那也是個老字,開捷達的就能笑話夏立的了,呵呵,而上海卻全是桑塔那,我當北京朋友開玩笑,說,你們那破出租,真怕一坐上去就會垮,純屬玩笑話,其實,一個城市,要想做那麼大的更新,哪裡有那麼容易呢;
北京的公交,真的顯示出了人多的特色,多兩截的那種,而且還見到了那種巨型的公交,非常大,很有趣,兩截的那種,上海96年的時候還有,不過近些年些年已經全部更換掉了,我跟北京的朋友說,公交車,真怕一個不小心從中間會斷掉,呵呵;
北京的出租司機確是比較逗,有好的也有壞的,剛去那天30號,下雨,結果路上就看到昨前方車道上的一輛出租車奔著它前面已經停下的車子不緊不慢的咣铛撞了上去,我們的司機跟我們講:“看到了吧,這就跟電視裡演的一樣,唉,他(指那個出租司機)一天白做了,讓你們免費看電影…”唉,黑色幽默,呵呵;還有一次,一個出租司機我晚上乘車,找了我假錢,50的,後來第二天登長城的時候被賣票的給收了,而且還帶我去銀行,銀行給我開了收據,呵呵;再就是司機好的地方了,我朋友的手機丟到車子裡面,後來打通了我朋友的電話,司機說馬上給送過來,當時西單那裡堵車還很厲害,結果,司機說半個小時到,20分鐘就到了,我們那個感激啊,人家司機也沒有提要錢的事兒,我們主動給了人家五十大元,作為人家過來的路費好了;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上海,不是說不會給你送回來,也有可能,但是可能系數可能會小,而且肯定會主動從你要錢的;在外地打車一定要票的,切記!
以上所有的對比,都是針對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而言,因為作者目前還沒有還沒有去過的城市實在有限;還有就是,以上所以純屬作者一人之見,而且很多地方也許主觀了一些,未必是實際情況,畢竟作者出行目的是游玩,不是考察;所以希望讀者見諒;
北京給人的整體感覺是老;
北京的交通要發達,路修建的雖然個別地方不合理(比如西直門地鐵西北口那裡的一塊),但是整體感覺,多數都是比較寬敞和合理的,而且,立交對於交通的疏通起了很大的作用;北京的路比較直,公交站多數是以建築或者景點或者學校或者公司等等命名,而上海則多數是以路來命名;如果北京人到了上海,肯定會覺得交通是一大頭疼事情,因為那路,在北京人眼裡真的是拐的讓你找不到北;
北京的建築多數不高,而且建築距離路邊比較遠,而上海的高層建築實在是太多,而且很多小區就在路邊上;
北京的生活節奏總體沒有上海快,這一點好像並沒有什麼事實可以證明,而且去北京正趕上了十一放假期間,所以很難體驗工薪族的具體生活,只是感覺而已;
沒有去北京之前,都說北京具有很深的文化底韻;其實我覺得一座城市文化是相當重要的,有些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城市,盡管目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發展也很快,但是,到了那裡,你會感覺一種永遠的陌生,始終無法找到歸屬感;相信我不說大家也會知道,說的就是深圳;時間久了仍舊是如此,會發覺,就是文化讓人感覺這樣,是因為那裡的文化還沒有發展起來;一座城市不是僅僅靠經濟就可以支撐的,經濟可以支撐它的硬件,但是無法滿足軟件,軟件就是人的心理需求;當然,文化對一座城市的重要程度還遠不止這些;就如同余世維博士曾經講過的一樣,中國,可以把世界五十年的硬件在十年內搭建成,但是,軟件卻未必跟的上,如果中國也能夠把世界五十年的軟件,在十年學完,落實,那麼,才真正稱為中國十年的發展相當於世界的五十年;所謂的軟件,就是指的文化和做事情的方法;扯遠了,繼續談北京;北京的文化氣氛確是濃,作者認為,很大一部分是眾多的高校制造的,而且老北京的文化在現在的北京越來越淡,被各所高校所制造的文化氣氛所彌漫,侵蝕;並不是說高校不夠好,只是,林子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感覺北京的文化有被高校做爛的感覺;其實現在全國高校也都差不多,大都是領導層沒有力量去治理的青年軍團;只是,比如上海,沒有那麼多高校而且並不集中,高校是淹沒在社會的大潮中的,所以,高校還能稱之為高校,因為一個事物,往往是在它希望從一個環境中獨立出來的時候,才能夠顯示它的特色;而北京,是社會淹沒在高校的大潮中,高校也就四不象了,因為它完全沒有一種想從社會的大潮中獨立出來的沖動,相反,它還認為它就是社會了呢;
下面說一說北京值得去的幾個地方:北大…
說起北大,不得不多說幾句;去過北大以後,別人問我的感受,我就跟他們說了一句:“是中國目前唯一的一所高校”,相信我不說您也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它的高校都不叫高校了;因為北大,僅僅是建築,就足以讓人震撼,一所百年學府,靠的不是建造新樓,靠的不是大肆擴招來支撐門面的;北大靠的是歷史,靠的是自身的氣質,吸引了五湖四海甚至是全球的有識之士的;我對北大的了解相信只是一角而已,但是已經足以讓人對這座文化殿堂感覺震撼;當然北大也有不夠好的地方,是被某些別有用心或者是貪圖錢財的人弄壞的,一是北大裡面的北京大學校史館,參觀是收取門票的,一是北大內銷售帶有北大校徽的書簽之類的小物件的商販;這兩個“景點”讓人看了著實不舒服;首先談談第一個,既然是校史館,就應該公開對外開放,這種能夠宣傳文化的地方,我真的怕金錢會玷污了文化和淳樸,況且,那種收費,收到的錢財,北大絕對不會看在眼裡,就算是為了限制參觀的人數,那麼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萬萬沒有必要采取這種方案,實在是有辱北大的風景;另外,銷售帶有北大校徽的小物件,價格實在不蜚,要麼可以做的再精美點,哪怕是再昂貴一些,也值得收藏,讓人感覺物有所值,要麼就不要胡亂開價,诓騙游人,而且打著北大的名義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再者,可以到校園外隨便兜售,但是就不能在校園內這樣做;
下面繼續說說幾個值得去的地方:長城,故宮…
以上兩個地方呢,其實作為游人,看你有沒有對古文化的雅興,如果沒有,就把它們列入不值得去的地方吧,為什麼呢,因為,一方面門票比較貴(長城45,故宮60),另外一方面,進去以後,如果沒有導游,自己實在也看不出什麼名堂,長城還可以吹吹風,故宮就只有走家串戶了,而且都是古朽的氣味,呵呵;
繼續:頤和園,圓明圓…
說起圓明圓,我也是分兩面說,之所以說是值得參觀或者游覽,是要我們青年人不至於忘卻英法聯軍犯下的罪行;那時那事,那是一個王朝的悲哀,是一個民族的恥辱;圓明圓的游覽,我建議進入園區的時候盡量步行,慢慢體會曾經的一座豪華宮殿變為如今的一座荒冢的屈辱;可以沿著一些小道行走,更好的感受它現在的荒涼;圓明圓裡面有一些目前還殘留的宮殿的遺址,我的朋友跟我講,當時的聯軍肯定是用炸藥炸的,要麼這麼堅固的建築,如是寬大的巨石,如何才會碎的東倒西歪成現在的樣子?中午的時候進入園區,下午的時候到了園區的盡頭,那裡會有一些船只等候,渡軀體和心靈疲憊的游人返回南門;由於船比較多,所以盡量選擇人少的,而且是人工劃的那種船乘,價格都是一樣的,關鍵是那種機動船的聲音比較大,在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需要的是一份靜谧,只能看到倦鳥歸巢和聽到船夫劃水的聲音,讓人更能靜靜的面對雷鋒夕照思考,思考什麼,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想法,但是,在這種環境下多數人會思考甚至感慨;
關於圓明圓,也有感覺不夠好的地方,就是,裡面的一些娛樂場所,是否有必要開設,小孩子甚至青年人,在這裡玩樂,總感覺不太適合,如果想玩樂,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游樂場,干嗎非要在這裡綻放你的笑顏?既然是圓明圓,就要有它的特色;長歌當哭,但是要在痛定之後,沒有人要大家總是緬懷過去,沉浸在悲哀之中,但是,總不至於到這種遺址公園裡面,而且是在一個偉大民族被踐踏過的斷瓦殘壁面前尋歡作樂吧?到此打住,再說下去,要麼有人鼓掌要麼有人鞭笞了;
繼續北京的景點:香山是一定要去的,但是千萬不要去乘纜車,一方面,乘纜車就失去了登香山的本意和樂趣,另外一方面,那纜車,著實危險,根本沒有框框把人圈住的,打個噴嚏再睜眼,說不定人就在空中成自由落體了,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安全措施啊;
繼續:天壇,天壇的祈年殿和圜丘是值得一觀的,至於回音壁,大概沒有想想的那麼神奇,而且被用柵欄隔開壁有半米多遠,無法近前了,人一多,根本不可能聽到聲音的,但是從建築的物理學角度來講,也是科學的見證;
另外:王府井,西單這些地方,去不去都是可以的,天安門嗎,既然去了北京就去看看吧,畢竟親眼見到一次啊,呵呵,全聚德烤鴨,吃和不吃都可以,關鍵是價格貴了一點,但是如果家裡過日子不算愁的話,吃一次體驗一下也是可以滴;或者吃別的烤鴨也可以,其實味道都差不多,價格卻會差很多;
再有就是大面上的幾點:北京的地鐵實在是有些古老了,這也應和了本文開篇的那句話,北京,一個字,老,西安作者還沒有去過,是不是去了西安會感覺北京也許並沒有那麼老啊,那也是文化古都啊,呵呵;上海的地鐵,每一站下面其實都是一個地下商場的,而且比較敞亮,而北京,僅僅是車站而已;不過北京的地鐵設計滿好玩,中間一條線是個圈圈,車子就在那上面一圈一圈的走啊走的,而另外一條呢,是一條直線,橫穿圈圈,感覺還算是科學,換乘的乘客還算是方便;
北京的出租車,那也是個老字,開捷達的就能笑話夏立的了,呵呵,而上海卻全是桑塔那,我當北京朋友開玩笑,說,你們那破出租,真怕一坐上去就會垮,純屬玩笑話,其實,一個城市,要想做那麼大的更新,哪裡有那麼容易呢;
北京的公交,真的顯示出了人多的特色,多兩截的那種,而且還見到了那種巨型的公交,非常大,很有趣,兩截的那種,上海96年的時候還有,不過近些年些年已經全部更換掉了,我跟北京的朋友說,公交車,真怕一個不小心從中間會斷掉,呵呵;
北京的出租司機確是比較逗,有好的也有壞的,剛去那天30號,下雨,結果路上就看到昨前方車道上的一輛出租車奔著它前面已經停下的車子不緊不慢的咣铛撞了上去,我們的司機跟我們講:“看到了吧,這就跟電視裡演的一樣,唉,他(指那個出租司機)一天白做了,讓你們免費看電影…”唉,黑色幽默,呵呵;還有一次,一個出租司機我晚上乘車,找了我假錢,50的,後來第二天登長城的時候被賣票的給收了,而且還帶我去銀行,銀行給我開了收據,呵呵;再就是司機好的地方了,我朋友的手機丟到車子裡面,後來打通了我朋友的電話,司機說馬上給送過來,當時西單那裡堵車還很厲害,結果,司機說半個小時到,20分鐘就到了,我們那個感激啊,人家司機也沒有提要錢的事兒,我們主動給了人家五十大元,作為人家過來的路費好了;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上海,不是說不會給你送回來,也有可能,但是可能系數可能會小,而且肯定會主動從你要錢的;在外地打車一定要票的,切記!
以上所有的對比,都是針對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而言,因為作者目前還沒有還沒有去過的城市實在有限;還有就是,以上所以純屬作者一人之見,而且很多地方也許主觀了一些,未必是實際情況,畢竟作者出行目的是游玩,不是考察;所以希望讀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