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 凰 印 象 貴州遵義:張福祥
鳳凰這個湘西小城,因為文學大師沈從文老先生的小說《邊城》而名滿天下。第一次讀《邊城》的時,我就對鳳凰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向往。初夏時節,我背負著行囊來到鳳凰,與這個美麗的小城做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一夜的大雨,將古樸的石板街沖洗的異常的干淨,而正午的陽光又給街道上灑滿了暖洋洋的金色。在陽光的直射下,晚上吸滿了雨水的房頂以及木質的窗戶和門板都隱隱約約冒出一些水霧,在空中袅袅飄散。徜徉在小城的街頭,看雲煙氤氲,似乎在做露天的土耳其浴,一種溫暖而舒服的感覺油然而生。小街兩旁都是店鋪、小攤販和小作坊。有賣各種特色小吃的,有賣民族服飾的,有賣各種各樣精致銀器和蠟染的,還有賣竹子做成的人物頭像和各種小玩意的,都極具地方特色,給人以一種新奇和愛不釋手的感覺。小城的人們似乎是來自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都是悠然自得的樣子,現代社會的紛繁和浮躁在他們的身上幾乎看不出來。有赤腳坐在門口,惬意的抽水煙袋的老者,有戴著漂亮銀飾、埋頭做針線活的小媳婦,最讓人驚奇的是還有穿著民族服飾的老阿婆在用紡車織布。小攤販們並不像其他很多旅游景點的攤販那樣死纏爛打、熱情的讓人害怕,而是表現出一種很有分寸的熱情,整個小城表現出一片與世無爭的恬靜和從容,只有小孩子手裡的電子游戲機表明,現代文明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滲入了邊城人民的生活。
在一戶人家的院子裡,參觀了傳統的手工做姜糖,男主人把好像面團一樣的姜糖揉搓半天後,拉成一根長條後掛在院子內一個木樁上兩手抓住兩端拉抻後擰幾轉,成麻花狀,然後又掛上去再拉抻。如此反復拉勻後切成長條形晾干裝袋即可。看了一會兒,自己也不禁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主人欣然讓位,並在旁邊講解動作要領。拉糖雖然並不復雜,但卻頗費氣力。一團糖還未拉勻,額頭已經微微出汗了。但我仍然堅持拉好了一團糖。懷著喜悅的心情品嘗自己“親手”做的姜糖,果然很有特點,入口微辣,回味帶甜。據主人家說,小城處於青山綠水之間,氣候潮濕陰冷,所以當地人都喜歡吃姜和辣椒以驅寒。買了二斤姜糖,又去看沱江河。
漫步走到河邊,一個石條砌就的渡口赫然眼前。站在渡口上看河水清澈碧綠,兩岸草深林茂,古樹參天,心中不由一動:沈老筆下那個美麗純真的少女翠翠當年就是在此處陪著爺爺擺渡來往客人嗎?抱著一種游戲的心態,對著渡口大喊一聲:船家,我要過河。竟然真的從對面的叢林中咿咿呀呀的搖出一只小船。船靠近岸時,我驚奇的發現,駕船的竟然也真的是一個清純秀麗的少女,於是我也就竟然癡癡的問道:你是翠翠嗎?少女嫣然一笑說:你們外鄉人真好耍,每次都問我是不是叫翠翠,我不叫翠翠,我叫小葉。小葉很健談,尤其是那略帶湘西口音的普通話更是非常好聽。經小葉介紹,才知道翠翠當年的渡口是離鳳凰約二三十裡的一個叫茶峒的小鎮,現在已經改名叫邊城鎮。而且鳳凰不光有沈從文,還有大畫家黃永玉,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等名人。除了東嶺迎晖、南華疊翠、奇峰挺秀等著名的鳳凰古八景外,其他美麗的景點和美味的小吃更是不計其數。可謂觸目俱美景,入口皆美味。聽了這些介紹,不由得對鳳凰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層。坐在小葉的船上,看著清澈的沱江水在身邊緩緩的流著,小魚和蝦米在水中自在的游著,還有水邊端著方形漁網在撈蝦米的農人,忽然覺得好像是駕著時光機器來到沈老筆下的《邊城》時代,自己好像就是小說裡面的男主人公“天保”或者是“岳雲二老”,心念至此,不由得偷偷又打量了一下撐船的“翠翠”,忽然覺得自己的臉紅了。
入夜時分,沱江河邊到處是休閒納涼的人群。小竹樓改裝的酒吧古樸而優雅,更讓人為之稱絕的是一台很老式的留聲機在自得其樂的唱著一些柔和動聽的曲子。真是環境育人,酒吧裡的客人竟然都變得溫文爾雅,生怕破壞了這種恬靜的氣氛。有兩三好友相聚小酌的,大家舉杯致意、低聲交談;有男女情侶溫情對飲的,男的含情脈脈,女的笑靥如花;也有孤獨如我者,盡管一人自斟自飲,但也怡然自樂。出了酒吧,看很多人聚集在河邊放河燈,自己也去湊了個熱鬧。疊一只紅色的小紙船,點燃一支小小的蠟燭,許下一個小小的心願,將承載著虔誠心情的小船放入河中,似乎同時也就放飛了一種釋然的心情。放完河燈,坐在岸邊的小攤上,品著扎啤,吃著當地的小吃,看緩緩的河水推著河燈慢慢漂遠,近處燭光搖曳,遠處燈火通明,天邊繁星閃爍。河中漂流的河燈,和遠處岸上的燈火連成一片,與夜空中的繁星一起閃爍明滅,天水一色,難以分辨。整個鳳凰似乎都彌漫著一股熱鬧而不嘈雜,亮麗而不刺眼,溫馨而不奢靡的氣息,一句話,很生活!此情此景,讓人似乎進入了郭沫若筆下的《天上的街市》。不經意間,伴隨著美味的小吃,幾大杯扎啤下了肚,於是在臉酡紅、人微醺的狀態下回到下榻處--長河客棧睡覺。
許是酒精的作用吧,本來我還擔心在竹樓上睡不著覺,結果是一覺睡到大天亮。吃過早餐,出了長河客棧,大畫家黃永玉的畫室--奪翠樓雖然就在跟前,但因為對書畫不感興趣,於是就走馬觀花,匆匆一瞥後直奔沈從文故居。沈從文故居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雖無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卻也透著一股儒雅端莊之氣。書房的桌子上放著沈老當年用過的燭台油燈和文房四寶,旁邊靜靜地擺著他的《邊城》、《湘行散記》、《長河》、《從文小說習作選》等作品,顯得沉靜而安詳,似乎不屑與俗世繁華一較長短。沈從文小時候就在這棟房子裡面生活、學習。面對沈老當年遺物,不禁思緒萬千。也許當年就是在這棟老屋裡,老先生把湘西獨特的風土人情和自己曲折豐富的人生經歷都在長夜孤燈下進行了沉澱和積累。當他走出這棟房子來到京城,那些沉澱和積累終於噴湧而出,成就了一代文豪。文如其人,沈老一生既傳奇又樸實,其文為京派小說之發端,其人為京派作家之擎旗者。但沈從文既沒有國內名牌學府深造之耀人資本,更無東渡扶桑或遠赴歐美重洋之鍍金經歷。有的只是一個來自湘西小城的小人物苦苦打拼的艱辛歷程。當年沈從文只身來到北京,報考北京大學,但因為他只有小學文憑而被拒之門外,轉而又去報考燕京大學,因為同樣的原因被拒絕了。面對困難和挫折,沈從文沒有氣餒,而是坦然面對,以小學文憑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經過不懈努力,沈從文終究還是在中國文壇上脫穎而出,名滿天下,更具有戲劇性的是他被聘為北京大學的教授。他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個只讀過小學,當過兵勇的湘西人,竟然憑著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大學的講台。可以說湘西小城造就沈從文,而沈從文又讓鳳凰有了世界級的美譽。
出了沈從文故居,就踏上了返回的旅程。盡管因為時間的原因,無法細細感受鳳凰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但我深信,她秀美的景色、純樸的民風和湘西邊城特有的生活氣息,會讓每一位疲憊的旅人忘卻內心的滄桑和旅途的勞累。
我不由自主的愛上了鳳凰。
作者:貴州遵義 張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