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門天主教堂那高高的十字架,在我上小學時就有深刻印象。每逢乘車路過,都要看上幾眼。那時這一帶沒有什麼高層建築,因而教堂矗立在路邊更顯得引人注目。
前不久,無意間看到介紹宣武門天主教堂的文字,特別是了解到這裡可公開參觀,引起了我的興趣。畢竟對一般人而言,這裡充滿了神秘。
宣武門天主教堂座落於前門西大街141號,現在是北京教區主教座堂。北京天主教三自愛國協會就設在這裡。在北京它是一座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堂。1996年宣武門天主教堂列名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地處京南,故稱之為南堂。
明萬歷33年(1605年)利瑪窦神父曾於該處建起第一座經堂,但規模很小,後由德國耶稣會士湯若望神父,於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內的第一座大教堂。
清順治皇帝對湯若望和宣武門天主堂非常關注,曾24次親臨南堂,並賜有御制“通微佳境”匾,由此可見南堂在當時的政治地位。湯若望建成的南堂設施齊全,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築之外還有天文台、藏書樓、儀器室等科學設施,為西方現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宣武門天主堂重修工程開始,十年之後一座歐洲風格的高大建築落成,這是北京城內繼蠶池口天主教堂之後第二座歐洲風格的建築。
康熙五十九年,北京發生地震,南堂建築在地震中遭到損毀,次年葡萄牙國王斐迪南三世出資重建宣武門天主堂,重建的南堂采用了當時在歐洲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光緒二十六年(1900)被義和團徹底焚毀,光緒三十年(1904)用庚子賠款再次重修。新中國成立後,又經多次修繕。
照片中宣武門天主教堂大門平日不開放。要從西側大門進入。進大門時,門衛並不干涉,徑直往裡走即可。教堂共有三進院落,大門為中式建築占據了教堂的第一進院落,其後的東跨院為教堂的主體建築,西跨院為起居住房。
進入大門首先看到的是利瑪窦的全身銅像。
左側為天愛診所,右側有一處假山、水池。假山裡立著一座純白的聖母瑪利亞雕像。北京很多教堂院子內都建有聖母山或聖母亭。(北京四大堂中北堂和南堂是聖母山,東堂是聖母亭,西堂是聖母台)聖母山是天主教信徒參拜的重要場所。聖母瑪利亞雕像下石頭上寫有“萬福”字樣。很有些中西和壁的意思。
在聖母山就可看到教堂。教堂主體建築為磚結構,整個教堂坐北朝南。高大的十字架鑲嵌在教堂頂端。
過聖母山穿過月亮門就進入了東院。那雕琢精美的教堂便進入眼前。教堂建築為典型的巴洛克風格,三個高大的磚雕拱門並列,門四周雕刻有極其精美的磚雕,將整個教堂裝點得豪華而莊嚴。
教堂磨磚對縫,十分精湛。精美的磚雕隨處可見。
步入教堂,兩位值班教友非常友善,與她們相互問好。這裡不同於佛教寺院,允許拍照。我剛進去時有幾位教友在默默祈禱,但沒有任何聲響,整個大廳內一片靜谧。確實是聖潔之地。
教堂建築的室內空間運用了穹頂設計,兩側配以彩色的玻璃花窗,整體氣氛莊嚴肅穆。
數十盞西式玻璃吊燈,把高高的、狹長的教堂裝飾得神聖高雅。
教堂內的柱子四周鑲以水磨石,柱子有著黃綠色的花紋,柱頂還鑲嵌有镏金花紋。
每個柱子中間,有一扇彩色的玻璃窗,有的繪著花紋,有的繪著人物,宗教故事。每扇玻璃窗上面,還有個拱形玻璃窗,美觀、別致。
教堂的最北邊就是祭壇,祭壇中央供奉著聖母瑪利亞的畫像,畫像下是十字架上的受難耶稣。
祭壇前擺放著鮮花。
祭壇西側供奉的是耶稣聖像。
祭壇東側供奉的是若瑟聖像。
星星點點的蠟燭在聖像前點燃。散發出陣陣清香。
做一般彌撒時使用的電子琴,和曲目單。
教堂南面建有樂樓,彌撒的時候有唱詩班在此唱聖歌。
牆上掛有許多描述宗教故事的油畫。
教堂擺放的聖水池。
教友向神父做忏悔時使用的木制建築。神父坐在椅子上指點迷津。
時近中午,一位年輕姑娘在空蕩蕩教堂內獨自在祈禱。
教堂前是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全身銅像。
銅像前兩邊是兩間經營聖物工藝品和聖經書籍的屋子。
(宣武門天主教堂座落於前門西大街141號,現在是北京教區主教座堂。北京天主教三自愛國協會就設在這裡。)
(整個大廳內一片靜谧。確實是聖潔之地。)
(教堂建築的室內空間運用了穹頂設計,兩側配以彩色的玻璃花窗,整體氣氛莊嚴肅穆。)
(每個柱子中間,有一扇彩色的玻璃窗,有的繪著花卉,有的繪著人物,宗教故事。)
(時近中午,一位年輕姑娘在空蕩蕩教堂內獨自在祈禱。)
如欲觀看更多照片請登陸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k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