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雖然是個步行的好去處,但是如果不是4月間海棠花盛開的季節,東段沒看完的部分倒也不值得我“千裡迢迢”趕去一睹。一切一切都源於最東頭的“龍澤魚躍”,這裡號稱是北京市市內最大的人工濕地。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東段的景觀,在奧運前幾年曾舉辦過國際設計競賽,很偶然的知道俞孔堅的土人景觀是最高名次獲得者,這是促使我要去看個究竟的最主要動力。雖然最終的實施方案是否直接采用土人的方案不得而知,但是濕地無疑是俞孔堅最愛捯持的概念;況且憑著他在國內景觀界的聲勢,無論如何也要風過留痕吧。
這不,才到接近“龍澤魚躍”的時候,已經有木棧道迫不及待地出現了。到過俞孔堅在國內的成名作——中山岐江公園,一定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吧。也許是伴隨著環保的日益受重視吧,濕地越來越流行。再通過《非誠勿擾》對杭州西溪的宣傳,濕地可是徹徹底底地火了。《非誠勿擾》可比俞老師獲得過多少次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的榮譽設計獎,都要來得生猛。
小月河流到芍藥居的時候,向南拐了一個90度的彎,與北土城東路以及京承高速路交會出一塊面積約1.5公頃的三角地,這裡就是“龍澤魚躍”景區。
走在跨過小月河上的小橋,聽到一點潺潺的流水聲,仔細辨認,原來是人工濕地裡的水溢出,順著人工駁岸流下小月河,難怪到了這裡的駁岸的顏色深一塊淺一塊的。木棧道、蘆葦,典型的俞氏風格。蘆葦已經長成一人高,而且有往中間擠的趨勢,走在棧道上,手腳不時有被葉子的邊邊剌一下,耳邊是風吹葉子的呼啦啦聲,荒涼陰森的氣氛還是有那麼一點喔。在蘆葦陣的外圍,開著一串串紫紅小花的千屈菜,跟著葦秸一起在風中搖曳,雖然不香,倒也挺美。
水生鸢尾、千屈菜、水蔥、睡蓮、菖蒲、馬蔺、慈姑,蘆葦,大量運用多種生態類型的鄉土植物,營造豐富的鄉土植物群落景觀,也是典型的俞氏風格。只是追求的是鄉土氛圍,卻配著“龍澤魚躍”這個隆重的名號,未免有點牽強。
中心的小池塘,白色的北京鴨在水面緩緩游動,弱弱地想好久沒吃烤鴨了。邊上有塊簡介的牌子,極力說明雖然這片濕地是人工的,可也是如此的“宛自天開”,令人不禁莞爾。
遠處還有幾只深灰色的野鴨在水蔥中游行——游泳穿行,不過它們都是被馴養的後代了,三月三說能飛的才是野鴨。岸邊幾只初生的小鴨擠成一堆,輕輕的嘎嘎,說著悄悄話。此情此景,剛要感慨,啊!好一幅鄉土風光~~
不經意間,隨著在水中啄食的鴨子,卻看到了水中藏著的水管。
驕傲的大白鵝干脆就在岸邊昂首闊步,高談闊論,引得鴨子們或追隨、或呆立,景仰地觀望。突然想到,倒也是個不用到農村,就能帶著我家滋滋小朋友,真切地看到、摸到原來只在圖書上看過的家禽的地方。
太陽越發西斜,岸邊一位老漢咆哮開來,原來是養鴨人。鴨子在水蔥中藏了幾回,蓮葉中躲了幾下,還是乖乖地回到岸邊的鴨捨,隨後養鴨人關門落鎖。這,就是所謂的人工濕地了,您看明白了嗎?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