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個出游的季節。京郊有很多寺廟,幽靜雅致,景色優美,不妨讓我們一起去京郊的寺廟祈福登高,希望自己在寺廟這個安靜的所在得到一絲心靈的上慰藉,以一個坦然的心態來迎接新的開端。
潭柘寺
俗語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建於1700多年前的潭柘寺據說是北京最早的寺廟,而且是皇家敕建御用的寺廟,號稱“皇家第一寺”。
詩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京城內已經殘花落紅之際,地處京西群山之中的潭柘寺剛好百花吐艷,正是賞花的好時節。
潭柘寺位於京西門頭溝,距京城50公裡。四月上中旬,山區公路兩側山花爛漫、群芳競艷,又趕上天公作美,春風拂面,前來賞花的人們絡繹不絕,及至寺內,已有摩肩接踵之勢。
寺內的紅玉蘭正值盛花期,而白玉蘭則有些衰敗之勢,最著名的二喬玉蘭仍處在最適合觀賞的期間。二喬玉蘭是兩株已經有400年樹齡的紫玉蘭,花朵顏色紅白相間,十分好看,所以用三國時期的大喬小喬兩位美人來命名。這兩株玉蘭傳說是寺內僧人用紫玉蘭和白玉蘭雜交而成,4月花開之際,遠觀如雲,近看似火,遮天蔽日,分外妖娆,用二喬來形容它們確實不為過。
祈福:
【一】 因為燒香靈驗而備受皇家恩寵。康熙至光緒200多年間的皇帝,都曾來寺中敬香禮佛,官宦大員們也將潭柘寺作為進香的首選之地,以保官運亨通。
【二】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又被回龍、虎踞、捧日、紫翠等九座山峰環護,為風水寶地。
【三】每逢春節前後,來這裡燒香拜佛的人就會擠滿潭柘寺。
祈福指南:
【一】木雕漆金的彌勒坐像。位於第一重殿天王殿內,可求工作順利升遷。
【二】“佛頭”與“漢白玉觀世音坐像”。佛頭為元朝早期的石刻,與觀世音坐像都位於寺內西觀音洞。每日這裡香客不斷,朝拜可求健康與官運。
【三】佛祖釋迦牟尼。位於大雄寶殿,寶殿上方有乾隆手書的額匾“福海珠輪”四個大字。
【四】拜“石魚”求平安。位於龍王殿前。據說石魚是龍宮一寶,魚身上劃分出13個部位代表元朝全國13個地區,哪個地方干旱,用木魚敲擊魚身相應部位,便可求雨。
活動:
【一】正月初一是彌勒佛的聖誕日,寺內會舉行佛事祈福法會,慶祝彌勒佛聖誕吉祥。
【二】春節前後,寺內將舉行“迎新春接福緣”的祈福納祥活動,形式有打金錢眼,敲鐘祈福等。
【三】每逢初一、十五,潭柘寺會有祈福活動。
【四】 每年四月上旬玉蘭花開之時,景區都會舉辦大型玉蘭節賞花游活動。
風景:
※寺外有金、元、明、清各代塔數十座,是歷代有名的方丈和禅師的墓地。
※“拜磚”。元世祖忽必烈女兒妙嚴公主曾在潭柘寺出家,住在觀音殿內。由於常跪在觀音聖像前的方磚上,積年累月,竟讓地磚磨出了兩個膝頭深印。
※寺中有兩株五百年樹齡的紫蘭花,每到四月花期便芬香飄逸,是京城稀有的樹種。
出行小貼士:
公交路線:一線地鐵蘋果園站,出站後在西側公交站台換乘931路公交車,終點站即是。旅游旺季周六、日,在天安門西“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有去往潭柘寺的旅游專線大巴。
自駕車路線:西三環蓮花橋沿蓮石快速路向西,至門頭溝區石門營環島左轉,沿108國道行駛15分鐘即到(沿途經過西四環沙窩橋、五環衙門口橋、石門營環島前有潭柘寺景區道路指示牌)
西三環航天橋沿阜石快速路向西,至門頭溝區雙峪環島左轉,至石門營環島直行,沿108國道行駛15分鐘即到(沿途經過西四環定慧橋、五環晉元橋、金安橋、雙峪環島、石門營環島)
門票:潭柘寺35元,戒台寺35元 聯票60元(僅在潭柘寺出售) 。
住宿:潭柘寺旁邊有一個嘉福飯店(010-60862781),可以提供住宿和餐飲。餐廳提供的的潭柘寺素齋菜很有特點,價格也算合理。服務員的樸實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當我點了幾個素材之後,還打算點水餃的時候,服務員說來兩碗米飯就著這麼多菜多好啊,我想要一壺茶水的時候,她又主動告訴我一壺茶水的價格並建議我按杯要比較合算。
嘉福飯店的住宿部,有標准房價(公示價格248元),還可以包租寺內梨樹院(以院中梨樹而得名)和行宮院(清代皇帝來寺時的住處)。
臥佛寺
又叫“十方普覺寺”。它位於西山北的壽牛山南麓、香山東側,距市區30公裡。由於寺內有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銅像、臥佛寺由此而得名。臥佛身長5.2米,用銅25000公斤 、鑄佛用工7000人。銅佛作睡臥式,頭西面南側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彎曲托首頭部。
據說這是釋迦牟尼的紀念像。旁邊站著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個弟子。他們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向12弟子囑咐後事的景像。殿的正面牆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義也就得到最大自由。此外寺內還種有幾株婆羅樹,每逢春末夏初之際,白花盛開,花朵如同無數座潔白的小玉塔倒懸枝葉之間,別有情致。
臥佛寺西北行約500米左右,即為櫻桃溝。這是一條外廣內狹的幽靜峽谷,兩側是秀挺峻拔的山巒,一條婉蜒溪水清澈見底,再往西行約1千米,可見危峰對峙,陡壁如削,十分雄偉險峻,這是著名的金鴿子台。每逢雨季,可看懸崖陡壁上山水直瀉而下,形成巨大的瀑布,飛沫高揚,吼聲震耳,深秋時節,這裡山林紅葉,絢麗多彩,與香山紅葉堪稱雙絕。
祈福:
【一】 “臥佛”與“offer”發音相近,因此去臥佛寺燒香請願在申請出國留學和大學畢業找工作的人中已經流傳了很多年。
【二】 “臥佛寺”與“office”的發音相近,很多為求事業的人來此燒香拜佛。
【三】 臥佛寺與“留學”的淵源很早就有。去西方取經的玄奘法師算是古代最有名的“留學生”了,而臥佛寺的前身“兜率寺”就是玄奘歸國後大興廟宇時所建。
祈福指南:
銅臥佛。建於元朝的此尊臥佛位於臥佛殿,相傳是釋迦牟尼在印度涅盤時的姿勢。可求學業事業。
故事:
清乾隆元年鄭板橋來京應試,騎馬游西山古寺名剎時,曾拜訪過臥佛寺的住持青崖和尚,之後鄭板橋在仕途上便一帆風順。到現在寺裡還有他的題詞:“西山肯結萬山綠,吹破濃雲作冷煙。匹馬徑尋黃葉寺,雨晴稻熟早秋天。”詩中的黃葉寺即臥佛寺。
風景:
※佛寺中有一棵古老的娑羅聖樹。文獻稱此樹是從印度移植而來,為佛國三寶樹之一。
※寺中題詞。臥佛寺中有乾隆題詞“得大自在”的橫匾,意思是佛的死去正是得到了最大的自由。此外,殿門上方亦有慈禧太後的橫匾題詞“性月恆明”。
※臥佛寺在植物園內,拜佛之後能在植物園裡游玩。再往西北行約500米左右,可游玩櫻桃溝,它是一條外廣內狹的幽靜峽谷。
出行小貼士:
地址:海澱區香山壽安山南麓北京植物園內
電話:62591086
門票:5元
交通:前門乘818路或動物園乘332路
紅螺寺
位於京郊明珠懷柔縣境內,為歷代佛教聖地,也是京華氣功的發源地。紅螺寺始建於東晉,為十方常住寺,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千年以來一直是佛教聖地。歷屆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因有紅螺仙女的美妙傳說,當地人稱之為“紅螺寺”。紅螺寺歷屆主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風。寺內環境幽雅,古木參天,經年常青,其中紫籐寄松、御竹林、雌雄銀杏號稱三絕景。
祈福:
【一】“男雍和,女紅螺”,女子祈福可以選擇這兒。另外,紅螺寺也是求子靈廟。
【二】紅螺寺是中國北方佛教的發祥地,千年來一直是佛教聖地。寺院內歷屆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覺禅師,元代有雲山禅師,清代際醒祖師住持紅螺寺,創建紅螺淨土道場。淨土宗的最後兩代祖師均與紅螺寺有緣,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祈福指南:
【一】紅螺寺尾寺是觀音寺,分前後兩座,前一座是送子觀音廟,可在此求佛降子。
【二】紅螺寺的文殊菩薩,可求學業。
故事:
據《帝京影物略》記載,元代年間,寺院的碧潭中兩只斗大的螺蛎,色殷紅,入夜放射光焰,照紅山巒。住持僧認為是神仙顯靈,便改名“紅螺寺”。從此,寺名遠揚,名僧雲集。幾百僧人,研習佛經,造詣高深,佛法超凡。當時全國共選出13位大師,其中就有紅螺寺的一位祖配公大師。日本和印度等國的名僧和大師,也遠渡重洋前來朝拜和取經。
風景:
※紅螺寺三絕景:雌雄銀杏、紫籐寄松、御竹林。
※自然風景優美:千年古寺山水環繞,北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林壑蔭蔽,古樹參天。
出行小貼士:
地址:懷柔區紅螺東路2號(東直門長途汽車站乘936路紅螺寺專線車;北京——京順路),
電話:60681175
門票:每人30元,學生、老人、軍人半價。
滑道往返每人50元,單程30元。山路漫長,上山需要大量體力,而且山路濕潤、苔藓密布,慎防滑倒。下山的滑道的刺激程度和可玩性也不次於過山車,建議大家選擇50元的往返滑道。
乘車路線:東直門長途汽車站乘936路紅螺寺專線車直達景區。發車時間:每天7:00——17:00對發,車次間隔30分鐘。乘車站點:可在東直門、三元橋、麗都飯店、大柵子、孫河、火神營、杜蘭莊、牛欄山道口、富各莊、龍王頭、趙各莊、廟城、石廠、南華園三區、懷柔開放路各站。
自駕車路線:北京——京順路(101國道)或京承高速——懷柔城區——青春路北行——紅螺路 ——紅螺寺景區
食宿:紅螺寺旅游景點已經建設為完備的旅游區,山門外的餐館星羅棋布,各種檔次具備。金鳟魚值得一品。附近的鄉親們也准備了農家飯和果園采摘。距山門500米有三個停車場,近期情況是兩個停車場爆滿,第三個停車場還有空位。
雲居寺
雲居寺
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境內的白帶山下,它的石經山藏經洞及唐、遼塔群構成了我國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被評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是我國佛教經籍荟萃之地。寺內九個藏經洞珍藏著浩瀚的石經、紙經、木板經,號稱三絕。
除了佛教三絕與千年古塔外,寺中還珍藏著令世人矚目的佛祖捨利,為千年古剎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氣。雲居寺是國內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剎”的盛譽,它特有的幽靜環境、奇特的秀麗風光,蘊涵著濃郁的佛教文化特色。
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遼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壇,四方僧眾多來受戒,故又名戒壇寺,寺內因擁有全國最大的佛寺戒壇而久負盛名。寺院坐西朝東,中軸線上依次排列山門殿、鐘鼓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閣(遺址)、觀音殿和戒台殿。其中戒台是中心建築。殿宇依山而築,層層高升,甚為壯觀。西北院有中國最大的戒壇,與泉州開元寺、杭州昭慶寺戒壇並稱中國三大戒壇。
戒台寺尤以松樹出名,“潭柘以泉勝,戒台以松名,一樹具一態,巧與造物爭”,活動松、自在松、九龍松、抱塔松和臥龍松,合稱戒台五松。每當微風徐來,松濤陣陣,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濤”景觀。
寺院建築格局獨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東,中軸線直指距離70公裡的北京城,建築樣式基本是遼代風格。從千佛閣遺址往北拐,首先看到一個兩進的四合院,院內幽雅清靜,自清代以來,這裡以種植丁香、牡丹聞名,尤其黑牡丹等稀有品種,更是錦上添花,故稱牡丹院。清恭親王奕欣曾在這裡隱居10年。牡丹院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它將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形式與江南園林藝術巧妙融合。寺內的戒壇,其規模是在遼鹹雍年間形成的,人們稱其為“天下第一壇”,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高等級的受戒之所,雖歷盡滄桑,仍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