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門十景”是1989年由群眾和專家共同評定的———天塔旋雲(天津廣播電視塔)、薊北雄關(薊縣黃崖關長城)、三盤暮雨(薊縣盤山)、古剎晨鐘(薊縣獨樂寺)、海門古塞(大沽口炮台)、沽水流霞(海河風景線)、故裡尋蹤(古文化街)、雙城醉月(南市食品街、南市旅館街)、龍潭浮翠(水上公園)、中環彩練(中環線)。
NO.1 天塔旋雲
天津廣播電視塔,簡稱天塔,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高塔。天塔塔身呈拋物線狀,塔樓為飛碟型,從整體上看線條極為簡潔、流暢、挺拔。在塔身248-278米處,設有望廳和旋轉餐廳,旋轉餐廳可同時容納200余人就餐。游人可以通過望遠鏡俯瞰津門,旋雲蕩胸,仿佛御風游天,頓生悠悠情思。在美妙愉悅的感受中,人的心靈也會在無限寬廣的天地間得到淨化。這種感覺,用“天塔旋雲”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NO.2 薊北雄關
天津薊縣北部的崇山峻嶺中,有一道始建於隋朝的氣勢磅礴的御敵屏障——薊北雄關,也就是黃崖關長城。離開薊縣縣城,驅車行駛40分鐘的山路即到長城腳下。長城從一個叫“太平寨”的地方開始,一座威武的戚繼光將軍像屹立在大門外。明朝名將戚繼光曾任薊鎮總兵,在此鎮守了16年,期間對黃崖關長城進行了全面裝修,並增建了許多敵樓和軍事設施。
NO.3 三盤暮雨
黃昏暮霭、煙霧朦胧之時,盤山的“三盤”--以松取勝的上盤,以石取勝的中盤和以水取勝的下盤,皆被雲氣籠罩,身處山中,可見“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時“山中雲氣郁勃彌漫,浩浩如雪海峰巒,出沒其中,如煙樯乘風”,盤山顯得愈加靈秀壯美,獨具魅力。自古以來,盤山的這一獨特景觀,就被文人墨客所啧啧稱道,並稱其為“三盤暮雨”。
NO.4 古剎晨鐘
古剎晨鐘指獨樂寺,它位於天津薊縣城西門內。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統和二年,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16米高的巨型泥塑觀音為國內所僅見。
NO.5 海門古塞
大沽口炮台-天津是北京的門戶,大沽海口是“津門之屏”,她位於市東南60公裡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明代開始設防,以“威”、“鎮”、“海”三字命名。清鹹豐八年(1858年)為加強海防,確保京畿安全,建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逐漸形成以“威,鎮,海,門,高”為主體的完整防御體系。近代,隨著外國列強對華侵略,大沽地區更成為北方的軍事要地。南有虎門,北有大沽,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NO.6 故裡尋蹤
以天後宮為中心的古文化街,南口的牌樓上高懸“津門故裡”大匾,標志著這一帶是800年前的一處居民聚落點。金代在這裡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今日市區就是以這一帶為原始中心區域而逐漸拓展的。當人漫步這條古老街道時,總要情不自禁地尋覓歷史的蹤跡,體會一下古味、中國味、天津味和文化味,而且非尋不能出情趣。“故裡尋蹤”一名由此而來。
NO.7 雙城醉月
呈宮城式建築風格的南市食品街和南市旅館街,是十分吸引人的地方。在月明風清之際,人們身臨美味四溢的食品街,把酒飛觞,對月輕吟,盡情體味中國食文化的內涵,會油然而生陶醉之情;倘再下榻毗鄰的旅館街,明月臨窗的房間,既舒適又惬意,定會興猶未盡,留下美好回憶。天津人給它們起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雙城醉月”。
NO.8 龍潭浮翠
水上公園是天津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位於市區西南,面積150多公頃,1950年興建。1989年新評為“津門十景”之一,景名“龍潭浮翠”,是天津市民和中外游客游樂、休息的好場所。
NO.9 中環彩練
中環彩練指天津的中環路(中環線),它位於市中心區和市區外圍之間。沿線與14條放射線相交,連接著工業、倉儲和新建住宅區,是緩解市內交通的重要通路,也是"津門十景"之一,景名"中環彩練"。
NO.10 沽水流霞
海河風景線,始於三岔口,止於大光明橋,橫穿繁華的天津市區。它宛如一幅長長的風景畫卷,把天津裝扮得愈加楚楚動人。它最讓眷戀的是夜幕降下之後,海河流水閃爍的波光燈影的美,流動不息的美。那兩岸若明若暗的各色燈光,倒映在河中,浮如絢麗的彩霞,緩緩的流水,又把一道道彩霞送向遙遙的遠方,使人們產生無限的遐思。在天津,有“七十二沽”之稱,海河還被一些人稱作“沽水”。於是,“沽水流霞”就這樣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