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景區:其他景區
周五晚上九點多,正在逛商店,有朋友問是否一起去泡吧。去後海泡吧,是我們說了許久而一直沒有付諸行動的願望,於是欣然前往。 後海是指前海、後海、西海三塊水面相連的什剎海,為了與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區別,被稱作後三海。總面積146.7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4公頃,綠地面積11.5公頃,是北京城內元大都時期的古老水域。後海是13世紀元大都規劃設計的基本的依據之一,什剎海周邊從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的繁華商業區,它當時是漕運的終點,被稱為“北京古海港”,當時沿岸處處是酒樓歌台、商肆作坊。什剎海一帶,現在還有4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兩岸依依垂柳掩映著王府和歷代名人故居,有恭親王府、醇親王府、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等,什剎海邊的柳蔭街曾住過新中國十大元帥中的三位。幾年前,後海湖邊的普通民宅陸續改裝成了酒吧、茶館,形成了後海酒吧一條街,與三裡屯酒吧街齊名,成為北京最著名的酒吧街之一。 後海去過多次,不過都是在白天,去湖邊的茶館喝茶、喝咖啡,去孔乙己餐廳吃飯,去拍早春的照片。白天的後海,安靜閒適,酒吧和咖啡廳仍然營業,但顧客三三兩兩的很稀少,湖邊有悠閒散步聊天的當地居民,也有充滿了好奇心的游客,但絕沒有人潮如湧的時候。不時能看見跟隨主人散步的貓和狗,也都是悠哉游哉的樣子,慢悠悠地走著。湖邊的亭台樓閣,似乎在無聲的訴說著昔日的繁華,王府、名人故居,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凝固著文化的積澱。即使是空氣中,也彌漫著古老的北京特有的悠閒味道,那些老北京在湖畔的林蔭裡散步、遛鳥、閒話家常,有的在湖中游泳,從容淡定,不慌不忙,好像幾百年來的生活一直就是這樣過來的,沒有因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數百米外就是車水馬龍的二環路,再遠一些就是熙熙攘攘的長安街,外面那熱鬧紛繁的世界,似乎對這裡的居民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 十點多,抵達後海的金錠橋。夜晚的後海,與白天的感覺完全不同,燈紅酒綠,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熱鬧非凡。路旁所有的空地都停滿了車輛,包括白天不允許停車的地方。在停車管理員的指揮下,我把車停在早春來拍照片時曾經被貼過違章停車條的地方,一聽口音,我就猜出管理員是湖南老鄉。他很熱情地說“以後多來照顧老鄉的生意。這裡在晚上6:30之後就歸我管了。”這才知道這裡的停車有白天夜晚的區別,就像後海的風光,白天與夜晚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北京不是一個夜生活很豐富的城市,夜晚十點多,路上已經少有行人了。而後海,卻好像是演出才剛剛拉開大幕,熱鬧而引人入勝。後海水面的四周矗立著各種酒吧、餐廳和夜店,五彩斑斓的燈光此時全部開放了, 點綴出“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燦爛,水光燈影,交織出一幅奇特的畫卷。空中飄蕩著各種音樂,高亢激昂的搖滾樂、輕柔婉轉的輕音樂、熟悉的流行歌曲、純正的國外經典名曲,在夜空中混和、交融,構成了獨特的混聲。店裡、路上全是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像是共赴一個熱鬧的集市。人們是興奮的,也是輕松的,是好奇的,也是放松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隨意的休閒裝,女孩子們更是成了吊帶、露臍、超短裙等各種時尚裝束的展示。每一家酒吧的門口都有穿著黑色中式服裝的服務生,很熱情地在招攬客人,就像舊時老北京店鋪門前的伙計。西式的裝修風格,中式的服務方式,後海酒吧是將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和諧地統一起來的。各個酒吧的裝修風格完全不同,但服務生的裝扮幾乎一樣,很有意思。 車停在金錠橋,楊博士他們在銀錠橋北邊的烈火鳳凰等我們。一路走著,“蓮花”、“午夜後海”、“白楓”、“過客”、“左岸”......一家家風格不同的酒吧從眼前閃過,各有自己的特點,各有自己的風格,也各有自己的顧客群。烈火鳳凰位於前海南沿的西側,門面不大,一進門就看見兩位歌手坐在高高的吧台上彈著吉他唱歌,沒有聽出來是哪首曲子,但那婉轉輕柔正是我喜歡的類型。顧不上仔細觀察店裡的裝修,就在服務生的指引下,從狹小的木質樓梯上了二樓的露台。小小的樓梯,木質的房屋結構,典型的老房子,我喜歡的懷舊風格。二樓的露台,放了十來張木制的桌子,沒有燈,桌上點著蠟燭。桌旁是籐椅,椅子上有大大的靠墊,很舒服很惬意的樣子。這裡的外國游客很多,露台上的桌子幾乎坐滿了。 楊博士和他的同事、蘇州的沈總已經到了,正在喝著啤酒,看見我們便高興地招手。我點了一杯咖啡,小羅就跟楊博士他們一起喝啤酒,小徐點了名叫“午夜後海”的雞尾酒,酒的下部是紅色,上部是橙色,可能是用西瓜汁、橙汁和酒調和而成,那顏色,跟河兩岸的燈光如此相同,真是午夜後海的顏色。據別人介紹,河的西側多為靜吧,適合朋友們聊天,對岸則是比較熱鬧的酒吧,喜歡high的年輕朋友們大約願意去那邊。我們坐在露台上,隔著河,隔著牆,還能清晰地聽見對面“後海5號”傳來的激烈的鼓點和歌聲。 一邊喝著酒和飲料一邊聊天,隨意而輕松,自在而惬意,是泡吧的特有情調。去過蘇州幾次,也有好朋友在那裡,沈總對蘇州的文化和歷史又有著比較深的了解,我們的話題便主要在談蘇州,談旅游。湖面不時有船駛過,是燈紅酒綠的游船,有人彈曲子唱歌,游客一邊喝酒一邊觀賞兩岸風光,像極了秦淮河上的花船,不由想起了朱自清的《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聊著天、喝著酒、欣賞著燈光,兩、三個小時不留痕地過去了。 午夜一點了,我們起身告別。後海夜色正濃,風情也正濃,仍如我們來的時候一樣熱鬧,一個小小的不夜城。開車回家,路上人跡已稀,只有昏黃的路燈和偶爾駛過的車燈在夜空閃爍。 2007。7。28
周五晚上九點多,正在逛商店,有朋友問是否一起去泡吧。去後海泡吧,是我們說了許久而一直沒有付諸行動的願望,於是欣然前往。 後海是指前海、後海、西海三塊水面相連的什剎海,為了與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區別,被稱作後三海。總面積146.7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4公頃,綠地面積11.5公頃,是北京城內元大都時期的古老水域。後海是13世紀元大都規劃設計的基本的依據之一,什剎海周邊從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的繁華商業區,它當時是漕運的終點,被稱為“北京古海港”,當時沿岸處處是酒樓歌台、商肆作坊。什剎海一帶,現在還有4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兩岸依依垂柳掩映著王府和歷代名人故居,有恭親王府、醇親王府、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等,什剎海邊的柳蔭街曾住過新中國十大元帥中的三位。幾年前,後海湖邊的普通民宅陸續改裝成了酒吧、茶館,形成了後海酒吧一條街,與三裡屯酒吧街齊名,成為北京最著名的酒吧街之一。 後海去過多次,不過都是在白天,去湖邊的茶館喝茶、喝咖啡,去孔乙己餐廳吃飯,去拍早春的照片。白天的後海,安靜閒適,酒吧和咖啡廳仍然營業,但顧客三三兩兩的很稀少,湖邊有悠閒散步聊天的當地居民,也有充滿了好奇心的游客,但絕沒有人潮如湧的時候。不時能看見跟隨主人散步的貓和狗,也都是悠哉游哉的樣子,慢悠悠地走著。湖邊的亭台樓閣,似乎在無聲的訴說著昔日的繁華,王府、名人故居,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凝固著文化的積澱。即使是空氣中,也彌漫著古老的北京特有的悠閒味道,那些老北京在湖畔的林蔭裡散步、遛鳥、閒話家常,有的在湖中游泳,從容淡定,不慌不忙,好像幾百年來的生活一直就是這樣過來的,沒有因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數百米外就是車水馬龍的二環路,再遠一些就是熙熙攘攘的長安街,外面那熱鬧紛繁的世界,似乎對這裡的居民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 十點多,抵達後海的金錠橋。夜晚的後海,與白天的感覺完全不同,燈紅酒綠,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熱鬧非凡。路旁所有的空地都停滿了車輛,包括白天不允許停車的地方。在停車管理員的指揮下,我把車停在早春來拍照片時曾經被貼過違章停車條的地方,一聽口音,我就猜出管理員是湖南老鄉。他很熱情地說“以後多來照顧老鄉的生意。這裡在晚上6:30之後就歸我管了。”這才知道這裡的停車有白天夜晚的區別,就像後海的風光,白天與夜晚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北京不是一個夜生活很豐富的城市,夜晚十點多,路上已經少有行人了。而後海,卻好像是演出才剛剛拉開大幕,熱鬧而引人入勝。後海水面的四周矗立著各種酒吧、餐廳和夜店,五彩斑斓的燈光此時全部開放了, 點綴出“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燦爛,水光燈影,交織出一幅奇特的畫卷。空中飄蕩著各種音樂,高亢激昂的搖滾樂、輕柔婉轉的輕音樂、熟悉的流行歌曲、純正的國外經典名曲,在夜空中混和、交融,構成了獨特的混聲。店裡、路上全是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像是共赴一個熱鬧的集市。人們是興奮的,也是輕松的,是好奇的,也是放松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隨意的休閒裝,女孩子們更是成了吊帶、露臍、超短裙等各種時尚裝束的展示。每一家酒吧的門口都有穿著黑色中式服裝的服務生,很熱情地在招攬客人,就像舊時老北京店鋪門前的伙計。西式的裝修風格,中式的服務方式,後海酒吧是將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和諧地統一起來的。各個酒吧的裝修風格完全不同,但服務生的裝扮幾乎一樣,很有意思。 車停在金錠橋,楊博士他們在銀錠橋北邊的烈火鳳凰等我們。一路走著,“蓮花”、“午夜後海”、“白楓”、“過客”、“左岸”......一家家風格不同的酒吧從眼前閃過,各有自己的特點,各有自己的風格,也各有自己的顧客群。烈火鳳凰位於前海南沿的西側,門面不大,一進門就看見兩位歌手坐在高高的吧台上彈著吉他唱歌,沒有聽出來是哪首曲子,但那婉轉輕柔正是我喜歡的類型。顧不上仔細觀察店裡的裝修,就在服務生的指引下,從狹小的木質樓梯上了二樓的露台。小小的樓梯,木質的房屋結構,典型的老房子,我喜歡的懷舊風格。二樓的露台,放了十來張木制的桌子,沒有燈,桌上點著蠟燭。桌旁是籐椅,椅子上有大大的靠墊,很舒服很惬意的樣子。這裡的外國游客很多,露台上的桌子幾乎坐滿了。 楊博士和他的同事、蘇州的沈總已經到了,正在喝著啤酒,看見我們便高興地招手。我點了一杯咖啡,小羅就跟楊博士他們一起喝啤酒,小徐點了名叫“午夜後海”的雞尾酒,酒的下部是紅色,上部是橙色,可能是用西瓜汁、橙汁和酒調和而成,那顏色,跟河兩岸的燈光如此相同,真是午夜後海的顏色。據別人介紹,河的西側多為靜吧,適合朋友們聊天,對岸則是比較熱鬧的酒吧,喜歡high的年輕朋友們大約願意去那邊。我們坐在露台上,隔著河,隔著牆,還能清晰地聽見對面“後海5號”傳來的激烈的鼓點和歌聲。 一邊喝著酒和飲料一邊聊天,隨意而輕松,自在而惬意,是泡吧的特有情調。去過蘇州幾次,也有好朋友在那裡,沈總對蘇州的文化和歷史又有著比較深的了解,我們的話題便主要在談蘇州,談旅游。湖面不時有船駛過,是燈紅酒綠的游船,有人彈曲子唱歌,游客一邊喝酒一邊觀賞兩岸風光,像極了秦淮河上的花船,不由想起了朱自清的《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聊著天、喝著酒、欣賞著燈光,兩、三個小時不留痕地過去了。 午夜一點了,我們起身告別。後海夜色正濃,風情也正濃,仍如我們來的時候一樣熱鬧,一個小小的不夜城。開車回家,路上人跡已稀,只有昏黃的路燈和偶爾駛過的車燈在夜空閃爍。 200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