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退休了,小孫子——杉杉也11個月了。正值秋高氣爽,我們去游頤和園,享受天倫之樂。
路上,杉杉在兒童車裡睡了。呵,他在養精蓄銳呢!走到頤和園諧趣園後山,杉杉果然醒了。我們便拾級下山進諧趣園。迎面曲廊上坐著十來個老爺子,有的拉京胡,有的拉二胡,有的拉板胡,還有一個在唱京劇。杉杉聚精會神的看著、聽著,我們便停下腳步讓杉杉聽,國粹又增加了一小聽眾。直到一出戲唱完我們才繼續游玩。
在涵遠堂前我們停下來。趁杉杉喝水之際,我便把諧趣園景錄下來。這座位於頤和園東北角的小巧玲珑的園林--“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乾隆南巡無錫惠山,游“寄暢園”,甚愛,回京令仿而成;嘉慶時大修改名諧趣園。園不大,占地十余畝。我站在涵遠堂前就一覽無遺。該園以水池為中心,百間游廊、五處軒堂、七座亭榭環繞池邊,倒影入池。水池用太湖石砌成泊岸,沿岸植柳,池中種蓮。亭廊結合的游廊,式樣別致;曲廊三步一曲,五步一折,曲折回環,聯結鄰水建築,相映成趣。
(聽戲)
“涵遠堂”是諧趣園的主體建築,曾是慈禧游園休息之處。在堂前陽光明媚處,杉杉喝水後便在車上玩,享受陽光。他一會兒扶著車幫站起來,一會兒又坐下玩玩具,一會兒又四處張望。我們逗他,他樂的小牙都露出來;我們讓他瞇眼,他就瞇的剩一條縫;鼓著小腮幫子吹喇叭,一下、一下真響;兩手換著搖花楞棒,玩的他張著小嘴樂;杉杉稚嫩的動作逗的我們老兩口可開心了!
(吹喇叭)
這時一陣歌聲傳過來,杉杉立刻轉過頭去,眨著小眼睛認真聽著。我們也尋聲望過去,在湖對面的亭榭裡,一群人正在合唱。仔細聽,原來是《好日子》。園內游人如織,全國各地游客都有。有全家同游,有年輕朋友結伴而行,有舊時同學聚會,也有單獨成行的。人們穿戴都現代、各異;照相的、攝影的,多數是數碼型;顯示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更多的是退休的北京游客,他們每天在這裡聚會,吹、拉、彈、唱、聊天,悠閒極了;唱《好日子》的正是其中一撥。杉杉扶著車把手站在車裡,聽著聽著兩腳隨著歌聲的節奏動起來,看來他還有節奏感呢。
有二十來個同學聚會的人走過來,在涵遠堂前准備照相,其中兩人過來逗杉杉,我們對杉杉說歡迎,他就拍著小巴掌;我們說瞇眼,他就瞇;當兩人要離去時,我們說再見,他就招手;這兩人高興的說:“這孩子真可愛”!
中午,我們來到涵遠堂東面的“蘭亭”。杉杉正扶著亭裡的欄桿玩,一個小姑娘跑過來,把手裡的食物一口一口給他吃,還一邊說別著急;還和他一起玩。杉杉臉上樂開了花,和小姐姐玩起來;後來小姐姐走時,他還不高興,直嚷嚷。杉杉一邊玩,我老伴便拿出米粉奶粉和開水做吃的,約五六分鐘就做好了。我抱著杉杉坐在蘭亭的欄桿上,老伴喂他。看來杉杉餓了,一口接一口,吃的真香;還不斷的擺動兩只小腿。吃的六、七成飽時,杉杉坐不住了,老動,眼睛也四處看;我們只好邊哄著邊把飯喂完。隨後,我們倆一個哄孩子玩,一個吃方便食品;倒換著完成了一個必須完成的事。
(知魚橋)
推著兒童車,從蘭亭往東,便來到“知春堂”和“知魚橋”。知魚橋是諧趣園最有名的景。橋東頭有牌坊題額,橋身較低,便於觀魚。“知魚”典故出自於《莊子》,莊子知魚之樂,我想池中的魚也會知我們的天倫之樂吧!
我在知春堂前攝像,老伴推著車,和杉杉去知魚橋上玩。當他們回來時,杉杉一看見我,激動的又搖頭又晃動身體,心疼的我直說別晃了。老伴說剛才直找你。這就是祖孫之情啊!
杉杉已顯出倦意,我們便離開諧趣園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