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山門 據《明史》記載:“正統七年太皇太後崩……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東,建智化寺窮極土木……”這段文字裡提及的“振”,就是明朝正統年間權傾一時的司禮監太監王振(此人系後來“土木之變”英宗被俘的禍魁),同時,也能看出當時建智化寺工程之浩繁與奢華。
智化寺 智化寺智化寺匾額 智化寺最初興建,只是作為大太監王振的家廟,英宗皇帝為其賜名“報恩智化寺”。由於後世帝王均對“敕賜”寺院予以保護,故智化寺300余年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智化寺山門前的石獅
智化寺鐘樓
智化寺 智化寺鼓樓 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御使沈庭芳上奏皇帝,大意為:王振專權害國,其所為令人“不禁發指”。請求搗毀王振塑像、拉倒石碑,“以示懲創”。這一奏折得到了乾隆的批准……從此,智化寺逐漸敗落。
智化寺 智化寺智化門前的石赑屃 1961年,智化寺被認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智化寺只是中路的主體建築比較,東西路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寺院面積並不大,但就是這小小智化寺卻有藏有眾多國寶,因此我稱之為“國家寶藏”。
智化寺 智化寺 智化寺 智化寺 智化寺以上四張均為智化殿外景 為了讓大家對這些珍貴遺存有所了解,咱們且把這些寶貝一一細數一番: 一、北京現存最大的明代原構件建築群
智化寺智化門匾額
智化寺智化門內景(樂僧演奏佛樂即在此處)
智化寺 智化寺智化門內的明代梁架 北京現存明代木構建築中,原構件保存下來的很少,且多為單體,而智化寺裡竟然聚集了八座,是比較少見的。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山門、智化門、智化殿、如來殿(又稱萬佛閣)、大悲堂等建築,均為典型的明代歇山式風格,建築規格很高。屋瓦用黑色琉璃鋪砌,梁架、斗拱、彩畫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征,這不僅是北京之最,即便在全國恐怕也比較罕見。 二、北京現存最早的轉輪藏經櫃
智化寺 智化寺藏殿外景 藏殿內的轉輪藏是一件寶貝。轉輪藏是可旋轉的收藏佛經的櫥櫃,據說北京現存只有三副輪藏,智化寺這副是明代的,而另外兩件都是清代的。
智化寺 智化寺轉輪藏頂部的金翅大鵬浮雕 轉輪藏的主體部分櫃櫥為金絲楠木質地,共8個面,每面橫9排豎5列共45個抽屜,每個抽屜的外立面上刻有一尊佛像,並按照千字文的排列順序排列,以便於佛經檢索。經櫥八個角柱上從下至上雕天龍八部護法逐天,依次為象、獅、四不像、菩薩、天王、韋馱、金剛。頂部雕有大鵬金翅鳥、龍和龍女,雕刻精細,栩栩如生。經櫥底部為漢白玉石須彌座,有精美石雕;頂部有蓮瓣數層,上坐一尊圓雕毗盧佛,風格古樸且具宗教神秘之感。 三、與皇宮比肩的精美藻井 智化殿、萬佛閣頂部的藻井,蟠繞雲龍、結構恢弘奇麗,與故宮太和殿相仿佛,乃明代藻井極品。可惜,上世紀三十年代,本寺僧人將二處藻井盜賣給洋人,如今它們分別在美國的兩所博物館展覽,也不知何時能夠回歸。現在,智化殿、萬佛閣藻井位置,只能以兩幅藻井圖片噴繪暫時替代,這大概也是沒法子的法子。 四、明代陳設的原狀保留的佛殿
智化寺 智化寺如來殿前的明代香鼎 如來殿是明代陳設的原狀保留的佛殿,這應該也是京城首屈一指的。殿內正中設有木質八角形須彌座,上面供奉端坐在蓮花座上的釋迦如來本尊,通高4米有余,面容豐腴,雙目熠熠有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似乎面帶微笑。
智化寺萬佛閣外景
智化寺萬佛閣外景
智化寺如來殿外景
智化寺萬佛閣
智化寺萬佛閣外景
智化寺 智化寺萬佛閣外景 佛前有明代香案,左面為梵王,持拂塵;右面為金剛,持寶杵,兩塑像均站在木制須彌座上,身體前傾,通高3.5米。明清寺院中,釋迦脅侍多是阿難、迦葉或塑文殊、普賢二菩薩,而象智化寺梵王、金剛相對為侍的配置,在北京現存寺院中絕無僅有,此配置僅在南宋宗鑒《釋門正統.塔廟志》中有見。可見,智化寺作為明前期的寺院保留有南宋佛教文化的遺風。梵王、金剛身上衣紋、圖案尤為精美,雖經數百年滄桑,貼金部分仍光彩奪目而絕不艷俗,這種工藝今天恐怕也失傳了。據工作人員介紹,此三像均為明代楠木造像。我以前在東岳廟育德殿見過明代三官像,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那是道教造像,這裡是佛教的。 大殿兩側有高大精美的曲尺形藏經櫥,是在英宗御賜大藏經時存放經書用的。 二樓目前不再開放,據說裡邊是三世佛造像,也同樣是明代的。
智化寺 智化寺大悲堂(當初太監王振的塑像就曾供奉於此殿內) 五、明代佛教音樂活化石 智化寺的佛教音樂也是太監王振從明宮帶出來的,藝僧們按照十分嚴格的“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相傳,明代進寺的音樂就相對完整地延續下來了,樂譜也是幾百年來從來沒有變動過。現在每天有幾個固定時間點,智化門都會有藝僧人演奏寺這些樂曲,我們依然可以感受五百年前的聲音。 智化寺的寶貝還有很多,我只是把自己看到的羅列一番,難免掛一漏萬。如果您有興趣探詢這座“國家寶藏”的話,不如親自到這裡看看吧。
智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