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游記

安靜的白龍潭(續篇)

     編輯:北京游記

距上次出游白龍潭已過了一月有余,風景秀麗的水庫東岸讓我時常有回歸自然的願望。密雲的山山水水如此清麗秀美,真恨不得每周末都來水庫邊走走,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買些時令蔬果,在山上的亭子裡歇歇、望望、讀讀書、聽聽山風,既涼爽,又閒適。 沒想到在同程網上再次買到1塊錢的白龍潭門票,周六一早我就收拾了背包,來到密雲。以前總覺得旅行是費力又昂貴的事情,後來才發現旅行其實很簡單。背上包就可以走,處處都有新發現,游覽過後還可以寫一篇游記,記錄一下沿途見聞,讓旅行真的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我喜歡爬山,覺得爬山比其他的運動更有趣,增強心肺功能的同時還可以看看不一樣的村莊生活,呼吸郊區的新鮮空氣。景色也好,文物也好,特別是京郊的旅游業十分發達,公共交通便利,在路上的時間短了,省出更多的時間在景區裡游玩。景區的基礎設施也都建得比較好,裡面正規安全,每周出去放松一兩天,心也安靜了很多。 上次來白龍潭以登山為主,最高走到白龍塔。遠望密雲水庫,萬福山蔥茏茂密,祝福台臨風而立,只是回程時五龍祠和龍泉寺都關門了,沒有看到人文古跡。這回走了上次沒有走到的路線,看看古碑石刻,聽聽傍晚誦經,從另一個角度深入屬於白龍潭的安靜。

開始的話:又上白龍潭

上次在萬福山祝福台

開始的話:又上白龍潭

沿途賣山貨的小車

開始的話:又上白龍潭 開始的話:又上白龍潭

從東直門坐980快到了密雲鼓樓,才發現到白龍潭的車有那麼多:密19,19支,20,21,24,26,27,28,34都能到。不過也有一點不好,就是有些車站公交不停靠。因為密雲公交卡充值的地方我只認識汽車站一處,而汽車站又不是東線郊區車的總站,所以充值之後我就坐在對面車站的椅子上,盼望上述諸多公交車中的一輛能把我運走。片刻之後來了其中一輛,司機擺手不停車,大概是裡面的乘客太多了;片刻之後又來了另一輛,仍不停;再片刻,又一,我於是大喊“上車!”,然後車果真停了,看來大喊是很有用的。 過了許莊子又經過三個小站,公交車停在了白龍潭道口。路邊有幾家飯館和小超市,不遠處還有一個加油站。我和前次一樣,沿著山路一直上行,十分鐘後來到白龍潭售票處。這回換票非常的快,什麼都沒說,給了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位”,於是這位就進了景區。一路上到檢票口樹密成林,樹蔭下非常涼快,比平常低兩三度的樣子。道路邊有驢車拉著各種山貨,都很新鮮,比市內自由市場便宜很多。路旁有各種植物,一派鄉村夏日的景象。走呀走就來到檢票口,還是那位大哥,沖我一笑讓我進去;還是很多賣山貨的阿姨,告訴我自家種的而且便宜;還是安靜的白龍潭,好像人來人往並不足以打擾它的寧靜和閒適。

沿途瑣記種種

密雲山區線路公交時刻表

沿途瑣記種種

白龍潭道口

沿途瑣記種種

景區入口處的小白龍神像,相傳白龍潭是東海龍王之子小白龍的屬地。

沿途瑣記種種

進了聖境門,便入林蔭中。龍泉寺對面的廣場上蔥蔥茏茏,幾個小學的班級正在郊游做游戲,賣山貨的大爺大媽們笑盈盈的觀賞著,小朋友說話細細的嗓音一路傳到龍泉寺門口,好像清新的田園水粉畫裡的一小片跳動的嫩粉。沿著方方正正的台階往上走,寺門口的旗桿台基上刻著龍泉寺的簡介。這座建於忽必烈時期的古寺裡有不少古柏詩碑,件件都可謂是飽經滄桑的歷史文物。我突然心生“漸入佳境”的想法,這樣的重頭戲還是放在後面參觀比較好——於是從旁取道五龍祠和白龍潭大壩,留下一點懸念補給旅程中的興致。 通往五龍祠的小道有些荒蕪,道旁的老屋讓我想起北京故宮未開放區域的古建。幾年前在故宮上班時經常走過那些隱蔽的未開放區域,看到歷史在木料上雕蝕的隱跡,總覺得有些蒼涼失落。龍泉寺外的老屋建在一片蕪雜的空地上,反倒顯得自在了不少,好像山風林雨之外古剎禅音之中留不下太多世間情感的紛擾。走著走著便進一後院,有古碑一道,石椅數凳,沿著野花小徑很快便來到白龍潭大壩下。大壩兩端刻有兩條白龍,白龍口中有噴泉吐出,上游的小河叫作“龍誕池”,下游的小池叫作“神潭”。這座大壩是後建的,這裡曾是密雲水庫的其中一處上游,可惜現在水已經不多了。五龍祠堂位於大壩一側的平台上,其前方有古碑兩道,分別刻著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的御筆詩文,中間的牌坊上是劉炳森先生的字。一個老奶奶正在古碑下面的陰涼地方午休,後來我問她,您每天都來這兒嗎?她說是。我又問,您從什麼時候開始上白龍潭的?她說,一直來。 五龍祠是一座道教小祠,裡面的師傅告訴我,大壩上的“飛聖境,則靈潭”六個字是後來刻的康有為的字。白龍一直被歷代君王看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兆,道家修祠,佛家建廟,都借了白龍的祥意。祠內有小白龍連同東海、西海、南海、北海龍王的塑像,合稱“五龍祠”。出得祠來左轉沿步梯向上便可到達白龍潭大壩,壩身為兩段石橋中間夾一段鐵橋;鐵橋的入口處很窄,走在鐵橋上稍微會有一點點擔心,因為從橋面的破損處可以看見腳下的潭水。站在鐵橋上下望,神潭、古碑、古祠以及密雲水庫都清晰可見,水庫的邊緣即農田,農田的邊緣即天空,視野非常開闊。白龍所噴灑的水噴濺在衣服上,頓時涼快了很多。在大壩上轉身回望,上游“龍誕池”邊有人正在垂釣,公路上不時有汽車駛過,一動一靜,更顯寧靜。通過大壩,便入山林,山林一直可達臥龍亭,在臥龍亭上能遠望到整片的水庫。 上次從白龍塔下來,曾經到過臥龍亭,一個半月過去了,氣溫比上次高了5度,可亭子裡卻是一樣的陰涼。像臥龍亭這樣的小景,說不上有多秀美,但卻閒適寧靜,給生活添加一份安然,就像北海後山某處居所匾額所寫“悅性適因靜”,這話是沒錯的。從上次下山的小道走來,路旁開滿了荊花,山下有些房屋和溪水,大壩近在咫尺。繞過小路,可抵達鐵橋,鐵橋旁還有浮橋一座,然後就可下山,此時回首還可以望見山頂的白龍塔。兩次來到白龍潭,現在只剩下龍泉寺沒有去,但寺裡的誦經聲,已經傳到耳前了。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龍泉寺對面的廣場上,小朋友們在做游戲。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寺前觀音像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龍泉寺介紹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龍泉寺外的古建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隨處可見的小花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通往大壩的小道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白龍潭大壩(壩上後刻有康有為書:“飛聖境,則靈潭”)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嘉慶御筆石碑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乾隆御筆石碑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五龍祠前的香爐、牌坊和碑亭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大壩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大壩觀景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白龍吐水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鐵橋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山上遠眺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臥龍亭旁邊的小道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鐵橋旁的浮橋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鐵橋上回首可見景區最高峰的白龍塔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龍泉寺山門,匾額為李鴻章所題。

五龍祠——大壩——臥龍亭沿線

?拾級而上,便入龍泉寺山門。進來以後才發現,龍泉寺是一座面積很小的寺院,共兩進,第一進是天王殿,第二進是正殿,兩旁還有側殿。正值周六下午五點多,僧尼們站在正殿門前誦經,聲音悠揚,音律優美,我雖然聽不懂裡面的語言和含義,卻覺得十分莊嚴深邃,便從後門走出院外,在側門夾道裡側耳傾聽,以免打擾裡面的人誦經。 夾道裡種了許多竹子,地上是鵝卵石鋪成的小道,竹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這是我第三次來龍泉寺:第一次來的時候寺門已經關閉了;第二次從小道繞路五龍祠和大壩;第三次終於得見。伴著誦經的聲音袅袅,更覺得白龍潭的清靜:樹林裡鳥兒叽喳,小朋友在遠處做游戲,風吹過樹葉發出嘩嘩的聲響,一切聲音之外,便是極靜的背景。寺院後牆之上有一方平整的空地,辟為停車場,再往前進入山林道路就不通行了。 等到誦經聲音停止以後,我重新進入龍泉寺內。小院裡種著幾棵一級古柏,至少有五百年樹齡,全都生長得十分謙虛——枝干並不顯得粗壯,但葉子卻十分茂密。正殿前兩側均有石碑,左側的一道是戚繼光的親筆抒懷碑,我上網查了一下,原文是,“紫極龍飛冀北春,石潭猶自守鲛人。風雲氣薄河山迥,阊阖晴開日月新。 三輔春天常五色,萬年卜世屬中宸。 同游不少攀鱗志,獨有波臣愧此身”,保存的相當完好,氣魄非比尋常。右側是一塊清碑,標題為“重修白龍潭祠宇碑記”,也保存完好。李鴻章所書的記事碑和另一清碑坐落在後院一進門的左右兩邊,上面的字跡均清晰可見。正殿裡供奉著三世佛祖和十八羅漢像,幾個僧人坐在石階上休息。這座古寺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歷史,至今生機盎然,古建十分集中,也都保存的極其完好,與來往的游客安然處之。 離開龍泉寺,往前轉彎便出了聖境門;檢票大哥沖我一笑,幾位大媽又讓我買了些瓜果梨桃。天色尚早,全身很是清爽。

得見龍泉寺

竹徑通幽處

得見龍泉寺

後院石凳

得見龍泉寺

李鴻章所書記事碑

得見龍泉寺

戚繼光抒懷碑

得見龍泉寺

另一塊清碑

得見龍泉寺

寺內古柏

得見龍泉寺

白龍潭是一處很接近生活的景區,它樸實無華,安靜舒適。自然風景不錯,文物古跡也很不錯,然而不張揚,蔥茏而平靜。萬福山上有視野開闊的祝福台,精致的金冠大福,白龍壩下有古祠古寺古碑和古老的傳說——然而這一切都保持著一種淡然和平靜的態度,讓人去感受、去體會、去領略。白龍潭安安靜靜的流淌著,帶一點淡淡的喜悅和和滋養,為生活提供著它經久不衰的祝福。

結束語:旅行體會 結束語:旅行體會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高樓村——尋覓金中都3
高樓村——尋覓金中都3

高樓村——尋覓金中都3 共工 找到了會城門,即確定了金中都的北城牆。接著就要去找金中都的西城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