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鎮位於重慶市江津區南部,融於渝川黔生態旅游金三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的北大門,緊鄰四川佛寶古鎮和佛寶國家森林公園,是重慶十大古鎮之一。老街沿筍溪河而建,繁榮時期,古鎮街曾長達3公裡,鋪面多達600余間。經歷了無數次洪水的洗禮後,現今古鎮街長僅有1.5公裡,鋪面不足300間,兩旁以清朝建築為主,保存較為完好,加上地面的青石板路,給人一種古老和諧的感覺。
以前,中山古鎮曾是繁華的水碼頭,為川黔山區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尚存的南宋題刻共82字,記敘李脊用、魚子仙等泛舟游覽一事,境內還有漢代古墓葬枇杷巖墓群。昔日繁榮的商貿流通,產生了鹽幫、馬幫、船幫、木幫、米幫等行業幫派,孕育了世界最早的“WTO規則——吳蜀均沾”,中國較早的“打假公告——禁賣發水米碑”等商業文化。古鎮現居有209戶人家,民間傳統的經營業態如鐵匠鋪、中藥鋪、剃頭鋪等依然存在。
古鎮歷史悠久,據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公元1151年),龍洞場可考歷史858年;清朝康熙33年設行政辦事機構——筍裡十二都;光緒年間將原龍洞場、老場、馬桑垭場合並成三合場,經幾次建制調整後為現在的中山鎮。2002年,中山鎮被批准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中山鎮被評為重慶市楹聯之鎮;2005年,中山鎮被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中山古鎮境內古莊園眾多, 著名古莊園有龍塘莊園、棗子坪莊園、白鶴林莊園、朱家嘴莊園、兩河口莊園、沙榜上莊園、斑竹林莊園等三十余處,緊鄰西南第一的會龍莊。
境內著名的寺廟有雙峰寺、玉皇觀、圓通寺、清溪寺、黑神廟等。其中,雙峰寺位於中山鎮南15公裡外的白鶴村,據碑刻記載,大約建於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間相繼維修,五百武僧驗證了雙峰寺昔日的繁盛。該寺屬於現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復式四合院禅宗寺廟,江津地區至今流傳著“上有雙峰下有朱羊”的贊譽。
歷史久遠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現在碼頭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楹聯文化、巴人文化和行幫文化。傳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動有川劇座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廟會、燈戲、賽龍舟、燒火龍、唱山歌、漂河燈、打鐵水、爬桿桿、舞獅子、舞龍燈等民俗風情。古鎮近年相繼推出“生態年豬節”、“千米長宴”、“龍舟文化節”、“七夕東方情人節”、“石板糍粑節”、等大型活動,吸引了無數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
石板糍粑糍粑是一種信物,一種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
石板糍粑乃中山古鎮傳統名小吃,它采用純糯米經過泡、蒸、舂、烤等四個步驟(泡,指用溫水浸泡糯米約兩天,使水份充分滲透到米粒中;蒸,是將浸泡後的糯米放入木制蒸籠中,大約蒸兩個小時,到糯米可食用即可;舂,把蒸熟的糯米放入石制容器中,用蘆葦桿將糯米搗碎。在中藥學學上,蘆葦具有清熱止咳的藥效;烤,將成形後的糍粑放到大青石板上,把糍粑內部烤熱加上黃豆粉等佐料即可食用),用純手工工藝制作而成,是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具有口感柔軟細膩,香甜酥脆的特點,是古鎮眾多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千百年來廣大人民與糍粑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之情有獨鐘,並賦予了它無限寄托和深刻喻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吃著香甜的石板糍粑,品著醇香怡人的咂酒,月亮升起之時,踏歌起舞,聆聽筍溪河畔潺潺的流水聲,一位美麗的少女仿佛在吟誦,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一個人旅行,沒有去登愛情天梯。
五十多年前,劉國江和比他大10歲的寡婦徐朝清相愛,引來村民閒言碎語,他們攜手私奔海拔1000余米的深山,從此遠離現代文明。他們互稱“小伙子”和“老媽子”,為讓她能安全出行,“小伙子”花了半個世紀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愛情天梯”。劉國江和徐朝清的故事被評為2005年全國三大愛情傳奇,2006年度被評為全國十大經典愛情故事以及“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極大地宣傳了人文中山。
(以下圖片來自網絡)
來自旅行吧博文:http://u.cncn.com/space-6879-do-blog-id-34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