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古城牆歷史悠久、至今還在為防洪起著重要作用的磚城牆,這也是現在全國保留的唯一的宋代磚城牆。贛州古城牆是唐末客家人盧光稠擴城後奠定的基礎,當時是土城,後來因江水歲歲沖壞土城,至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年),孔宗瀚任贛州知州,開始用磚修築城牆。現在全國還有不少保存較好的城牆,如西安、南京、荊州、安徽壽縣等,但是這些地方的磚城牆都是明代洪武年間以後的,包括北京萬裡長城。明代洪武年間創建大明皇朝以後,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下令各州、縣築城牆,現在全國各地保留下來的城牆都是那時興建的,唯獨贛州的城牆是北宋的,這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後來經過南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使贛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長13華裡,高大雄偉的城牆。而且護城河、牆垛、城樓、警鋪、馬面、炮城等設施齊全,整個城池開有西津門、鎮南門、百勝門、建春門、湧金門5座城門,其中前3座城門還有二重或三重甕城。清朝鹹豐年間,為了防止太平軍攻城,又在贛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興建了東門、小南門、大南門、西津門、八境台5座炮城。贛州因城池非常堅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難攻,有“鐵城贛州”之稱。太平軍兩次攻城,中央蘇區時期紅軍六次攻城,都沒有攻破。現在保留下來的城門還有北門、西津門、建春門、湧金門4座;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台和西津門炮城;古城牆有3600米。這些城牆、城門不僅成為今天的游覽景點,而且至今還在為贛州防洪發揮重要作用,贛州市政府每年還撥出一定經費維護古城牆。 景點位置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八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