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桃溪景區有很多橋,這次到實地一看,此話真的不虛,坑頭村一個地方就有36座半橋,都是石拱橋,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而且,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像松雪橋,石門橋等。聽說這些橋是有些來歷的,相傳這些橋又叫狀元橋,每當村裡面出一個狀元,村人就會在小溪上架一座橋,以示贊揚與紀念。有一個商人,也想在小溪上架一座橋,由於他兒子沒有做官,於是,村人只允許他建半座橋。由此可見,這些橋也打上了“尊官、重農抑商”的烙印。不過,這一座座的石拱橋確實為桃溪平添了很多亮色。
這些石拱橋歷史已經很久遠了,有的可以遠溯到宋代,經歷了幾百年的風吹雨打,有的橋的橋墩已經開始風化,有的橋已經長滿了青苔。但是,他們還是堅定的屹立在桃溪上,方便著溪兩邊的百姓,免去了人們的濕腳之苦。也許,村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已經習慣走在這些橋上,這些橋已經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對這些橋就好象對自己的手腳一樣熟悉。所以他們感覺不到這些橋的珍貴,一旦失去了這些橋,他們才會意識到曾經給了他們方便的橋是多麼的珍貴。
桃溪的春天是一個多雨的季節,淅淅瀝瀝的小雨一下就是幾天,在這樣的日子裡,你不能出門,只有老老實實呆在家裡面,沒什麼事做,讓你感到好無聊。一連悶坐了幾天,實在憋的難受。於是,找來一把江南的油紙傘。出門去了,走在三月的小雨裡,心裡別有一番滋味。在大街上、田野裡、小橋邊,悠閒而惬意的走著。任三月的風把小雨吹落在你的臉上、肩上,風中帶著些濕濕的味道,讓我昏昏的頭腦有了一點清醒。雨天沒有人,我一個人靜靜的漫步在雨中,帶著點淡淡的憂傷,一如鄭愁予筆下的過客。
雨中的石橋別有一種況味。在一片煙雨迷朦中,遠處的石橋只剩下淡淡的橋影。那彎彎的拱形猶如陰天的一彎新月,時隱時現。我靜靜的一個人走到一座橋上,靜靜的站在那裡,默默的看著橋下的流水。一任思緒飄向遠方。雨水匯聚成一條條的小溪流,從班駁的橋身上流下來,把本已陸離的橋身塗抹成一幅抽象的山水畫。冉冉的水霧從橋下升起,我仿佛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遠出傳來了一聲清脆的雞鳴,讓我知道尚在人間。站在這樣詩情畫意的橋上,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想到了曾經的斷橋,想到了彩虹橋,以及傳說中的奈何橋。在這裡,你沒有必要限制自己的思緒,你大可以縱橫馳騁,心骛八極,思接千載。這時候,你就是宇宙的主宰,你就是世界的主人。
在雨中游走了大半天,快黃昏了,在袅袅炊煙中,我回到了古樟樹農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