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
陳逸飛(1946-2005)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展出,我於4月25日一早,入館。很少的幾個欣賞者,似乎與陳逸飛生前顯赫的地位不符。
1980年前,作品風格顯稚嫩樸實,技法單調,色彩平衡,無任《黃河頌》、《紅旗》,還是《開路先鋒》、《踱步》,工農兵,英雄主義的創作基調,與那一時代主流契合。其登峰造極之作便是那幅著名的《毛主席的紅衛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樣金訓華同志學習》水粉畫。
自費留美後,畫風一變,精致細微纖弱,心境陡然收斂,畫面人物多西洋美婦少女,題材多音樂會的台前幕後。《長笛手》、《二重奏》、《吹單簧管的女孩》、《豎琴師》唯美寧靜,或憂郁,或欣慰,我在哪?我從哪裡來?我又到哪裡去?撲簌迷離。
以後回大陸,江南水鄉割捨不了的美,如谷崎潤一郎般的癡迷,於是有了《周莊》、《晨曦》、《紹興(水鄉)-1》,更有《家鄉的回憶——雙橋》(這次未出展)。
對美有獨特見解的陳逸飛,對美女更是鐘情,尤其是手執團扇,一襲旗袍,古典中國的一笑一颦,不管身份的貧富貴賤。《執扇雙美》、《玉堂春暖》、《罂粟花》讓人駐足向往。據說,文化的余秋雨夫人馬蘭肖像畫還躺在陳逸飛的工作室裡。
以後又有西藏藏區的寫生,油畫。
作畫之余,少有雕塑,較多影視作品,如《海上舊夢》、《人約黃昏》、《逃亡上海》以及未竟的《理發師》。
石庫門的新天地也有著陳逸飛的心血。
瑪勃洛藝術公司的簽約,佳士得、嘉德拍賣行的喧囂,讓陳逸飛贏得生前身後名。
2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