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正式開館。不想湊熱鬧,把參觀計劃暫緩了下來。周六朋友來家裡玩,爸爸拿出一堆印有海寶的Tshirt,這才知道原來爸爸的公司承接了世博指定廣告衫制作的業務。和朋友穿上Tshirt,就起了去世博園區晃一圈的念頭。就是這麼隨性地笃悠到了園區,竟完全沒有排隊的人群,不猶豫直接買了夜票且順利迅速地通過安檢。
我的世博游便由此拉開了序幕。後來又和媽媽去了一個整日和一個晚上。大概是我的人品出了問題,也或者是游園的策略比較失敗,總之我的戰果相當不明顯。盡管A,B區的展館除了韓國館和大熱的中國館,全部參觀完了,但C區的歐美館只剛開了個頭,只去了葡萄牙,西班牙,丹麥,芬蘭和一些小國,那些熱門的瑞士,英國,法國等只能安排到第4,5次的參館計劃裡去了。
在我看來,世博會是由三樣東西組成的:建築,展館,還有人。
我想到一個有趣的類比。建築的外觀和展館的內容仿佛就是異性的外表和內在。而接下去要寫的,便是我和這些個男士的“交往”過程咯。
先談一些明顯氣質的展館。
“澳大利亞館”是個偶像男明星,還是小時候喜歡的那種。從何說起呢?因為澳大利亞館確實也屬於修造得比較氣派的展館,而且畢竟澳洲是從小喜歡的國家,所以是帶著崇敬的心情去參觀的。可惜,就像所有類似的故事那樣,偶像永遠是存在在粉絲的幻想之中的。當作為粉絲的我真的了解了自己的偶像之後,便會開始失望。不是說他不好,或許只是因為自己對他有了太多的假想。所以當發現假象並不存在之後,所有的夢就都破碎了。
說到偶像,我個人覺得,“日本館”也絕對是個大眾偶像。不過他和“澳大利亞”又有很大的區別。因為澳洲是我的偶像,而對於“日本館”,我只是盲目追隨罷了。更重要的是,如此幼稚的行為換來的結果也很可悲。“日本館”的蠶寶寶外形不是我中意的,甚至覺得有些怪異。朝拜他的人很多,我當然也是在烈日下等候了2個多小時。可惜,展館內除了會拉提琴的機器人,代步工具ireal和白色的高清晰canon相機外,再尋不到任何高科技的痕跡。關於朱鹮所表達的中日友好意義很能理解,卻顯得過於呆板和冗長。最終了解,日本館確實是全民偶像,有實力,但過於成熟,是上世紀的老藝人了,不適合80後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