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印象
此番去上海世博,事先看了許多網友的攻略,並制定了自己的路線,可是一到世博園門口一切即亂了套。
這是
這一天有38萬人檢票進入上海世博園。
多姿多彩,人山人海,高消費旅游,是我和多數人對世博的初步印象。
人太多了,一些強國館要站2-3小時的隊,就算千辛萬苦進到館內,人流洶湧也讓你不可能細細琢磨。
平時也就是超市裡結賬時排隊,遇到前面二三十人就心煩,可進得世博園,超市那隊就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巫,世博園第一個讓你長見識的就是世界級的大排隊,那是大巫,巨巫,蓋著中國人口的烙印。
每人一百六十兩雪花白銀買票逛世博,接受搜身安檢再鑽入人山人海之中排隊擁擠,餓了渴了還要花高價買吃喝,為了啥?就是因為世博會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式的旅游,而應該是一種能綜合反映當代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水平及成就的展覽,新奇、新鮮、新潮。可是參觀完了你有啥收獲?
對自費參觀的老百姓來說,上海世博到底是什麼?它是一個大號的不太好玩的嘉年華,是展示現代科技發明、異國風情的旅游景點。旅游者花錢遭罪圖的是領略異國的新風光、新生活,圖的是在上海世博園裡獲得平時不易得到的知識與平時不易得到的快樂,然而多數人會像我一樣也就是拍個照,串個門。為了避免僅僅拍照串門,那就盡量把各國的展覽與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聯系起來,不知道的就記下來回去查,隨後有個記錄。
回想這一天,屈指可數的收獲是在奧地利館被奧地利演奏家的莫扎特感動了一把、在美國館被美國人的霸道郁悶了一把;在荷蘭館被荷蘭人的廚藝誘惑了一把;在羅馬尼亞館被羅馬尼亞姑娘驚艷了一把;在非洲和加勒比南美聯合館被非洲和拉美的風光吸引了一把,在豫園小吃王國被宰了一把,累得腰酸背痛。同時還有個印象,上海世博顯然花費太高,超過了國民的經濟承受能力。
印象最深的是捷克館。從前對捷克的科技水平不太了解,僅限於捷克式輕機槍,這次看捷克館有了質的變化。館內外設計都非常高明,尤其是內部幾個自上而下的大柱子,抬頭仰望,會看到柱子懸空的底部是一塊塊巨大的屏幕,用高科技手段呈現出漂浮流動的城市景觀以及一些現實主義雕塑。多媒體呈現了捷克用其獨特的方案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問題。捷克有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有好兵帥克和米蘭昆德拉。面積是遼寧的一半,人口是遼寧的四分之一,但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
美國館人多,迴型通道至少走
美國是世博會的老資格,先後舉辦過十次世博會卻於前些年退出世展局,並先後缺席了兩屆世博會,很是耐人尋味。是不是因為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生產力轉向生產關系,由科技發明轉向理念和價值觀,由創造財富轉向保護地球。當然,各國發展不平衡,你能對一個剛剛漲了工資想過城市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描繪你厭倦了寶馬別墅法國大餐之後對回歸自然簡樸淡雅的追求嗎?美國鼓吹多元,卻不允許拉登的存在,美國鼓吹自由民主,他的士兵卻在伊拉克國土上戰斗並絞死了人家的總統,一個有錢有勢過著富足生活的財主要和窮人或者白領職員合作做生意,雖然可能各得其所,但不合理,不平等,可這是現實,窮人或者白領職員沒有選擇。美國就是在這麼干,所以令人郁悶。
上海世博會不同於以往的世博會。工業化時代都是老牌的工業化國家辦展會,十九世紀英法美展出的蒸汽機、混凝土、橡膠、動力織布機、電報電話、印刷機等推動生產力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紀後工業化時代,新興的德日美展出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基因工程、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的上海世博會展出什麼呢?再也沒有從前那種推動社會進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新發明新技術了,或許有些分支學科發明創造涉及知識產權,怕被別的國家偷了去,而中國偷藝創新能力是一流的,所以人家不展,所以上海世博會展出的發明創造肯定不如往屆。人類已經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大的科學門類已經確定,跨學科的發明創造越來越少,而對分支學科的研究卻越來越精細,全球化要求共享科研成果,研發成本卻阻礙共享。比爾蓋茨的微軟是劃時代的,這種劃時代的人物和發明絕不會每一次世博會出一個。
千辛萬苦到了中國館,居然沒資格進。必須要有預約券,可能是人太多了,工作人員懶得搭理詢問,用手指了指A3紙打印的告示,那告示說每天九點在入口處領預約券,而我買票的時候沒人告知必須預約呀。後來得知,每個入口每天只發80張預約券,只有早晨提前三小時排隊才有可能拿到,再看著眼前手持預約券排世界級大隊的人群,不去也罷。問題是除了身臨現場搞調查,你沒辦法知道規則,而你不可能做到現場調查。
原來計劃中的德國館、日本館、南非館、英國館和法國館也都因為需要排世界級大隊而忍痛改變計劃,這幾個館不去就等於世博園只游了一小半。但是無奈啊,普通人無論如何不可能一天內參觀這五個館——你一過去,就會有工作人員告訴你至少要排三個小時!看著這洶湧的人流,望館興歎,只好作罷。
我還算是走運的,一共用12小時,參觀了三十多個館,其中,荷蘭館、捷克館、美國館、奧地利館四個館排隊才用了兩個半小時,幸運啊。其他二十八個館加在一起用了兩個半小時排隊,半小時吃飯,再減去入門安檢和各館之間走路,純參觀時間大約八小時。專門撿人少的地方去,這是經驗,否則不可能看這麼多,呵呵,我是重數量不在乎質量啊。奧地利的器樂演奏和羅馬尼亞的歌舞水平非常高,令人難忘。還有荷蘭館的科技水平相當地高。荷蘭的蠟染真漂亮,還有郁金香。
游世博,一定要做足功課,不一定要套路,隨機應變。
其實,不去也可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