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舉辦,此後中國國家館於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續展半年。借上海出差之機,在續展即將結束之時,有幸於2011年5月26日一覽它的尊顏。行前搜過有關中國館的資料並詳細了解,無論從展館的外觀、建築特點、形象表意、內容展示等無不大書特書大加渲染。 世博會期間,聽過無數人說,去看世博,排隊要五七六個小時之久。我想,這樣長的排隊時間,即使展館再好內容再新穎,看著轟轟擁擠的人流,也沒那個心情了。再想想每個景致前都排滿了無數搔首弄姿的人,每個鏡頭視野裡都擴進了無數與景致無關的附加品,便也沒了拍照的心情。所以,從沒有過去看世博的念頭。 這次去世博,原想世博已經結束了,沒多少人會去看了,趁著人少,湊湊熱鬧。誰想到那兒一看,門口院內大街小巷仍是人潮湧動川流不息,以為又要排幾個小時的隊。買完票隨著人流往裡走,竟沒停過腳步,一直過了檢票口進到裡頭。原來我看到的這麼多人,其實和世博會舉辦期間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對於中國國家館的整體外觀,我覺得還是很雄偉的。斗拱的造型像一個倒梯形,自下而上逐漸延展,一層比一層突出於外,給人一種氣勢,一種氣魄。金字塔是正三角形,也有一種氣勢,但那種氣勢是靜穆是內斂。而國家館的這種氣勢是盛大是張揚。大紅的顏色極其搶眼,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那是中國的顏色。中國館的設計者們賦予了這種建築設計理念以多種含義,什麼東方之冠,什麼鼎盛中華,什麼天下糧倉,什麼富庶百姓。其實除了能從它那威赫赫的氣勢感受出鼎盛中華的含義,其他我倒沒看出。如果不把它命名為“東方之冠”,我沒看出它像一頂帽子,還是古代官帽,看來官本位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根深蒂固。說它诠釋了東方“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我看只有設計者自己能感受到。其實不管建築設計也好,藝術作品也好,更多的都是藝術家們憑借自己的感悟而生,其中不乏許多牽強附會之意。 進入展館乘電梯上到最高層,首先是要游人們看一部名為《和諧中國》的電影。影片有八分鐘,由三個部分組成,其意為發展變化的昨天、和諧溫馨的今天,樸素暢想的明天。導演陸川說,影片的後期制作復雜程度不亞於電影《魔戒》,體現目前國內電影後期制作的最高水平。《魔戒》是什麼?電影中的泰山北斗,包括《阿凡達》在內,無出其右,說它不亞於《魔戒》,荒誕加扯淡和不自量力。首先,屏幕設置缺陷,左中右三個屏幕同時顯影,而且同時演繹三個不同的內容,讓人眼花缭亂,既想看這個又想看那個,最終八分鐘下來,什麼也沒看全,什麼都沒記住。說什麼極富視覺沖擊力,大氣震撼。視覺沖擊力倒有,不是讓觀眾震撼,是讓觀眾眩暈,盜汗。影片內容乏善可陳,過去的以一幅幅變遷的家庭場景為主題,表現時代的變化過程。現代的表現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其鏡頭天天在電視上能看到,高樓大廈,高架橋,高速鐵路。未來的就更讓人失望,根本就沒看出來我們未來的生活和現在有多大差別。說一千道一萬還是中國人的想象力太不豐富了,只會看到荷花競放的小河邊,螃蟹小鴨自由自在的生活,陽台長滿了瓜果蔬菜。從影片中也沒看出導演所說的後期制作的復雜程度。結尾那些白鹭飛向穹頂的制作類型我在好幾個地方都看過,比如澳門的娛樂城播放的4D電影《七龍珠》。或許我是外行,看不出電影背後的東西。 整個展館分三部分內容展示:即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生活。從影院出來就來到第一個展廳。其實整個展館除了外觀,就是這個展廳裡的《清明上河圖》最讓人震撼了。這幅巨型的《清明上河圖》將原版5米長的畫卷放大到128米,而且畫面呈動態顯示,圖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活動,縮小到局部,可以觀察人物的細微動作,放眼到全景,可以看到整版人物的活動過程。從白天到夜晚,商賈鬧市漁樵牧歌,非常形象生動,而且人物動作逼真連貫協調,恍若走入了北宋年間最繁華的大都市。從此圖中可見當時中國的繁盛與發達。此館中的秦始皇銅車馬卻是一個雞肋。排隊若游龍,踽踽前行,花數十分鐘進去卻只看到兵馬俑坑出土的那個按比例縮小的銅車馬模型,孤零零地放在那個玻璃框子裡,既無氣勢也不氣派。雖說展示的是中國兩千多年之前的帝王氣勢和先進的青銅器制作藝術,但畢竟展示的地方不對,而且孤立單一又無講解,完全沒有在西安兵馬俑看到的這個銅車馬那樣的驚奇與震撼。況且游人中對戰國烽煙那段歷史熟悉的人不及萬分之一,誰又能從這個模型中感受到秦帝國的先進和偉大呢?至少我算懂點兒歷史的人都沒有這種感覺。可能更多的人就是覺得看一個大型玩具罷了。 走過展廳乘扶梯向下,沿途閃過的是一幅幅兒童畫,讓人恍若發現,原來“六一”來臨了。畫的內容我都看明白了,主題就是孩子們眼中的世界。這樣的畫在任何一年的“六一”,任何一座城市或者任何一所學校的繪畫比賽中都能看到,卻煌煌地擺在了世界博覽會的中國國家館裡,而且有近二百米之長,真是讓人匪夷所思。下到二層,便是尋覓之旅。坐上軌道游覽車,穿梭在幽暗有時又燈光不斷變換的洞中,領略著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整個過程約十分鐘,並沒有覺得完成了一次充滿動感、驚喜和發現的參觀體驗,反而倒像是在探險在獵奇,卻無驚無險。說是看城市建設,什麼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且不說這裡的建造設計遠遜於我們平常看到的蘇州園林故宮天壇,單就是旅程之短時間之快,讓你還沒覺得看到什麼,就出來了。而且在那兒幽暗而又光怪陸離的光線下,我們這些對建築一竅不通的外行游人們,能有什麼感受呢?似乎這裡的設計者們把我們都當成建築專家了。 再下一層,便到了最後一個展廳:低碳行動。這裡展示的是一些綠色植物,低碳產品,滾動的屏幕上不斷閃現的二氧化碳排放數值,兩款環保小汽車,還有一些荷花水簾組成的感悟之泉。然後就出來了。整個國家館給人的亮點,之一是展館的外觀,顏色鮮明,雄渾大氣,海納九州,包容宇內。之二是《清明上河圖》,完全展現了中國古代的繁盛與富庶,也體現了現代科技手段的先進,不能不讓人歎為觀止。捨此兩點無他。難怪很多人都說,不去世博後悔,去了世博更後悔。不過就沖著上面那兩點,我覺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