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游記

華東山水(游輪)五日游 

     編輯:上海游記
所屬景區:上海
前言:今年的五一黃金周,報名參加了“華東山水五日游”,第一次住在游輪上,感覺很新鮮;旅行社的服務也很到位,把整條船500多人的團隊管理得僅僅有條;每到一處景點,那浩浩蕩蕩的十幾輛巴士足以讓人震撼,游了五天,心情愉悅,讓人回味無窮啊!

對了,說一下大家都很關心的價格吧:旅游合同+吃飯自理=1500元。

住:四星游輪

這次我們選擇的是游輪出行,江山8號,在長江上航行的感覺真得太棒了,住的是四人的標房,有衛生間,有電視機,雖然它們都很小,但在這樣的空間裡我們已感到很滿足。

船行得非常平穩,先前顧慮的搖晃、暈船都不復存在,唯一讓人不習慣的就是有微微得抖動,但是還好啦,抖起來讓人睡得更香。

船上設施完備,甲板上能飽覽長江美景;舞廳裡能卡拉OK;包房裡能棋牌麻將;餐廳裡能大飽口福,真是應有盡有!

吃:特色風味

船上的餐廳供應著各類美食,有套餐有點菜,大廚是四川師傅,讓我大飽川菜風味,雖然有點小貴,但也在承受范圍之內,可以理解嘛,我們所處的可是長江上呀!

每到一處景點,我們全家似乎最樂忠的就是品嘗當地美食了,揚州湯包、九華山吃素、九江贛菜統統飽覽,讓我最回味的就數贛菜了,辣辣的,燒法也挺有特色,只可惜媽媽吃不慣,一個勁地喝水。

覽:長江大橋

這回長江之行,不僅一覽江面風光,更是飽覽了雄壯的長江大橋。從在建的蘇通大橋,到南京長江大橋、九江大橋無不讓我敬佩中國人的造橋業,沒有一座橋是完全相同的,各有各的特色,有公路、鐵路兩用的;有斜拉的;有純鋼筋的,真是另有一番風味啊!

5月3日:揚州瘦西湖

走近揚州,人更敏感多愁,住在揚州,不禁想化作詩中片羽,留作千年的飛揚。

清詩人汪沆有首破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俨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生生把揚州最美的湖跟西湖扯上干系,這下瘦西湖永遠處在西湖的陰影之中,文人之禍,此為一例。游瘦西湖,一般自“御碼頭”始,乾隆在此登舟游湖,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此四次接駕。現在是惡俗無比的“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可見商人比文人對風景之破壞更烈。過了碼頭,是冶春園,景致一般,餐館林立,淮揚風味小吃極多,點上一客湯包,不錯不錯。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島嶼,登高極目,全湖景色盡收眼底。有人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於巧“借”:借得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

二十四橋景色很好,單這橋名,即可見其美,“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讓人浮想聯翩,追思往昔繁華,不禁扼腕長歎,可惜這是八十年代重建。

游覽瘦西湖,回程途中趕巧碰上前國家領導人的坐駕,無奈只能繞道而行,耽誤了些許時間,還好揚州市區景色宜人,讓人流連忘返。

5月4日:安徽九華山

對九華山的神往向來已久了,唐代詩人譚铢就已經有詩為證,幸好離九華山不遠就在安徽池州境內,船亦停靠於此,東與清澈湛藍的太平湖毗鄰,南與天下名山黃山接壤,傳聞,九華山脈連綿起伏,南北透遠,東西縱橫,奇麗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享譽海內外。靈秀神奇,山光物態,寺院叢林,獨具特色,享有“東南第一山”美稱的九華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古往今來,九華山的靈山秀水和獨特的佛教文化特色使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使千千萬萬善男信女頂禮膜拜;九華山是詩畫之鄉的驕子,九華山又是佛教王國的寵兒。千百年來,它巍峨而又俊秀地聳立在那裡,給無數去那裡尋求心靈快樂和慰藉的人以心靈的喜悅和安寧;九華山的自然風光絢麗多姿,佛教文化深厚濃郁,靈山秀水與佛教文化絕妙融合。地藏菩薩確有其人其事聞名於世,是一個以融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特色的獨具魅力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來到九華山朝山或旅游的人,幾乎都懷著一種崇敬和好奇的心情去月身寶殿朝拜,去百歲宮祈禱,因為這幾個寺廟中都供奉著幾個大德高僧的肉身。神秘之處,屏氣聆聽了導游介紹:因為圓寂之後的大德高僧的肉身不腐,成為九華山最具神秘色彩的奇跡之一。九華山和尚的不朽真身有l5尊,現在供人朝拜的有五尊,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代。看到碑文的記載,金喬覺於唐貞元十年(應該是794年)九十九歲圓寂。金喬覺圓寂後,安放南台,盤坐在一個特制的大缸中,三年後開缸,不但肉身不壞,而且顏面如生,遺體綿軟。按佛經上說,金喬覺是地藏菩薩化身應世,於是他的門徒就在南台建了三級石塔,將他的遺體陳至塔內。傳說,三級石塔常在夜裡發出光芒,僧人稱之為“神光異彩”,於是便將南台改名為“神光嶺”。明代萬歷年間,朝廷賜重金在三級石塔外又造一個七級木塔加以鞏固,後來木塔外又建一座廟,並賜名為“護國月身寶殿”,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肉身殿。雖然後人再也見不到金喬覺的肉身,但是肉身寶殿卻成了蓮花佛國的象征。數百年來,凡是來九華山的香客居士,必先到神光嶺的肉身寶殿朝拜金地藏,同時又觀賞塔中塔、殿中塔這國內外罕見的建築奇觀。

繼續往前,被稱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的百歲宮,是為了祭奠活了100多歲的明代高僧無瑕而建造的。無瑕和尚自幼信佛,曾遍游名山大寺。無瑕來到九華山後,在東崖摩空嶺的摘星廳旁一石洞中苦修。無瑕在洞中刻苦修煉,每天只吃一些野果充饑,化城寺裡的《血經》就是他寫的,無瑕和尚壹百壹十歲時圓寂,僧徒們於是尊稱他為“百歲公”。無瑕和尚死後數年後人們在石洞裡發現他的不朽遺體和保存完好的《血經》,於是人們將無暇和尚的遺體裝金,建庵供奉,庵名為“百歲庵”。明崇祯三年,皇帝敷封無瑕為“應身和尚”,賜庵名為“百歲宮”,現在無瑕和尚的肉身就供奉在百歲宮內。導游介紹說80年代時,九華山又出現了一具大德高僧的肉身,就是雙溪寺的大興和尚。大興和尚也是一位傳奇式的高僧,他生前衣著不整,成天髒兮兮的,說話也顛三倒四,人們都叫他瘋和尚。其實大興和尚是大智若愚,外憨內秀,話語常含禅機。他常為當地的村民看病,附近的村民都很喜歡他。後來大興和尚圓寂後裝缸,三年後開缸,大興和尚身體柔軟,容貌也如生前,海內外的香客們都說他是神僧活佛轉世,便紛紛捐資,將大興和尚的遺體裝金,供奉在他生前住持的雙模寺內。九華山為長江南岸,氣候溫和,土地濕潤,當然這幾位和尚去世後三年遺體不腐,目前還無科學的論斷。肉身不腐也是不解之謎,但是這幾具不腐真身,為九華山增添了撲朔迷離的神秘宗教色彩。

九華山最後一個景點,我們去了化城寺。該寺為九華山開山寺。“化城”為佛語,取《法華經》中佛祖指化為城的故事。相傳釋迦牟尼一次與弟子下山布道,路途艱險,弟子饑渴,不願再走。佛祖用手一化,對弟子說:“前面就是城池,可前去化齋。”化城寺周圍東有東崖、南對芙蓉峰、西為神光嶺、北依白雲山、虎形諸峰環列,恰似一座山城,故名。古人有“內外峰圍湧玉蓮,過橋崖塔迥諸天”詩句描述其境地。寺院始建於401年,由天竺僧杯渡來此建庵。唐時改建,定名化城寺,為高麗僧金喬覺所居。現存為明、清建築,後人多次修繕。此寺為九華山四大禅林之一。為四進,分別是門廳、大雄寶殿、後進和藏經樓。一、二、三進為單檐,四進為重檐。馬頭牆層層升高,別具一格。藏經樓藏有明正統年間版《藏經》、明萬歷帝聖谕等珍貴文物。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華山之行到這也就結束了。九華山是個很不錯的地方,值得經常約上三四個朋友一塊去那散心。以後有機會還要再去。

5月5日:江西廬山  

崎岖山路--沒有到過廬山真是不知道什麼叫盤山公路,人坐在汽車上都是東倒西歪,不知道下一分鐘又會是轉向哪裡。一路上的感覺只有一個字“暈”,看來旅游也是體驗另外一種“艱辛”的過程。可是到後來我才知道,這種“艱辛”只是剛剛開始而已,對於後面的“艱辛”來說,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時晴時雨--廬山的天氣就像三歲的孩子“喜怒無常”,一會晴,一會雨,剛才還是烈日當頭,轉眼間就烏雲密布,暴雨襲來。去廬山之前就聽說廬山上是一陣霧,一陣雨。“說下就下”的大雨,真是讓我出乎意料,我心裡喃喃的咒罵著如此無常的天氣,雖然中學就學過《雨中登泰山》,可我還是不希望此次廬山之行會變成“雨中登廬山”。可事與願違,大雨卻下個不停,淋透了全身,可依舊低檔不住我前行的步伐。

涓涓小溪--從來沒有聽過那麼美妙的交響樂,溪水流動的潺潺聲、小鳥歡快的叫聲還有樹木搖曳的沙沙聲交織在了一起,大自然毫不吝啬把如此悅耳動聽的音樂賜給我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閉上眼睛駐足欣賞,靜靜的傾聽這難得一聞的森林物語。在廬山,可能是由於樹木和群山的遮擋,往往讓我有種奇怪的感覺,感覺小溪像被施了魔法,不經意間就出現在了你的眼前。而我也像是著了魔,會不由自主的被她吸引,走上前去,在清澈的溪水裡尋找小蝦、小蟹,尋找兒時的夢。冰涼的溪水從指尖滑過,靜靜的在身邊流淌,像是在蕩滌早已落滿浮華世事塵土的靈魂,心情平靜、安逸,突然崇拜起了陶淵明那種隱居山林的生活,我想一定是在都市生活的太久了,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才會有這樣強烈的心靈沖擊吧!

去廬山最大的遺憾莫過於風大雨大,索道關閉,沒有看見那“廬山瀑布”,也許這點點遺憾將化作我日後再登廬山的動力,廬山我一定會再來的!


5月6日:南京閱江樓

“一江奔海萬千裡,兩記呼樓六百年”。這副絕妙的對聯,是南京閱江樓六百年風雨滄桑的真實寫照。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但見浩瀚的大江滾滾東去,一覽無余,仿佛鄭和下西洋以來六百年煙雨盡收眼底。閱江樓導游介紹說,當年鄭和龐大的船隊就是從南京下關龍江出水,浩浩蕩蕩地從這裡駛向太倉劉家港起錨地。

閱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下诏在獅子山頂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六百年來雖有兩篇《閱江樓記》流傳於世,但終因種種原因未建成。直到公元二00一年,閱江樓終於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

  南京閱江樓高五十二米,共七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鳥瞰閱江樓的樓型,可推測由十字和口字迭加而成,外形突出12個角。樓高50米,分為6層,中有8根粗大長柱托起全樓,周圍有28根短柱分擔余重。雕梁畫棟,碧瓦朱楹,金匾椟窗,翹首飛檐,精美結構,巧奪天工,一派明代皇家建築風格。步入一樓,迎面矗立著朱元璋撰寫的巨幅《閱江樓記》,奪人心目;正中設御座和香爐等物。三樓正壁裝飾了全國現代最大的景德瓷畫——鄭和下西洋,桌上放著一艘模型船。六樓陳列著百獅桌;四角有供游客小憩的椅子。上下樓,既有步行梯,也有電梯,十分方便。走出樓門,就是觀景廊。繞廓一圈,可盡閱長江西岸風光和金陵全貌。

憑欄俯瞰,正南方是繡球公園,景色如畫,樹木蔭濃;古城牆和古城河如龍如蛇,蜿蜒蠕動游向定淮門。北方和西方是奔騰不息的長江,大橋橫臥江上,船舶往來如梭;客貨碼頭、火車西站、長途汽車站就在山下。東北方是工業基地,生產正忙;遠處是幕府山,煙鎖雲封,宛如仙境。東南方是繁華的市區,層樓高廈,鱗次栉比,呈現現代化大城市特有的景色。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