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台灣本土游 >> 台灣百科知識 >> 景點百科

飛魚季

     編輯:景點百科

蘭嶼飛魚季簡介

飛魚(AliBangBang)是蘭嶼人最重要的食物,為主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捕捉飛魚是雅美/達悟傳統文化核心。每年春季,飛魚族群會隨著黑潮來到蘭嶼附近海域,此時蘭嶼人會舉行招來飛魚的招魚祭 (MIVANWA),招魚祭過後開始捕捉飛魚,剛開始僅限於在夜間以燈光誘捕,至夏季時才可在白天捕捉飛魚,這段飛魚水汛期內蘭嶼人通常不捕捉別的魚類。蘭嶼人在夏季時會舉行另一次的儀式,停止捕捉當年的飛魚,改捉別的魚種;中秋節後不再食用飛魚並將未食用的飛魚丟棄。 

蘭嶼人將魚分為三類:老人魚、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是只有老人才可食用的魚類,男人魚指皮粗、肉腥的魚種,通常僅供男人食用;女人魚則是味道鮮美、肉質細膩的魚。其實不止魚類,連螃蟹也有這種分類模式,如光手酋婦蟹(Eriphia sebana)在蘭嶼就只有老人與女人可食用。

飛魚季的時間

蘭嶼飛魚飛魚季在雅美族歷法為該族重要的季節約有五個月的時間,即陽曆的三月至七月。此時船組的十人漁夫在祭主家共宴,並往返祭主家與海灘間,共舉行三次祭典。飛魚季中的祭典約略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出動大船有關的儀式,其次為小船的儀式,最末是結束漁季的儀式。「飛魚託夢」的故事隱含了黑翅飛魚託夢要雅美族人舉行飛魚祭,並透過種種禁忌,讓族人了解重建自然新秩序的重要性。

2013年蘭嶼飛魚季時間:2月10日 - 6月

飛魚季的故事

飛魚託夢的故事蘭嶼最為重要的一段神話故事當屬飛魚託夢,

蘭嶼飛魚季蘭嶼飛魚季

傳說海退之後,人們將貝、蟹、飛魚等溷著煮食,而產生了很多的病,於是魚神就托夢給一位老人,要他到一個地方去,那老人去後,看到有一條黑翅膀的大飛魚在那兒等他。魚神見到老人之後,就告訴老人正確的食魚方法,老人回到部落後,便以正式的方式在部落舉行傳授此一食魚的方法,其他部落看了,也都來向他們學習,代代相傳之後便形成了現在的飛魚季典儀式。

雅美族/達悟人以水芋為主食,也種小米;魚類則以飛魚、章魚、蝦、貝為多,還要依大小、肉質,分為老人魚、女人魚、男人魚等。五月是飛魚產卵的季節,太陽一旦下山之後,蘭嶼男子就要出海夜航捕飛魚。

在飛魚汛期,每個村落皆要組成捕魚團,首次夜航前要在船上殺豬以祭飛魚之靈;雅美族人重視大海資源的心態由此可見一斑。

飛魚祭

蘭嶼飛魚季的時間蘭嶼的飛魚季可分為飛魚招魚祭、飛魚收藏祭、飛魚終食祭三個階段,從每年二至三月舉行的飛魚招魚祭到九月的飛魚終食祭為止都可以說是飛魚季,其正值春夏時節,適於出海,飛魚與飛魚乾為蘭嶼島上這時期的主要食物。若要看到家家戶戶門口皆曬滿飛魚乾的蘭嶼傳統文化風景,以飛魚收藏祭開始前到訪為佳。也就說,若想品嘗新鮮的飛魚,以4-5月間為佳,6-9月時則已無捕捉新鮮的飛魚,而以飛魚干為主。

飛魚招魚祭
每年的二至三月舉行,意在召請飛魚、祈求豐收。招魚祭過後,達悟族人允許在夜間以火把照明來捕捉飛魚,到四月,允許白天用小船釣大魚,但夜間不可捕魚,五到七月可在白天捕捉飛魚,但不可捕捉其他魚種。

飛魚收藏祭
在每年六到七月舉行,表示飛魚的魚汛期已經結束,從這天起不可再捕捉飛魚,改抓其它魚食用。而整個魚汛期所捉到的大量飛魚則曬乾儲存,以備在冬季時食用。

飛魚終食祭
每年中秋節過後,雅美族人就禁止再食用飛魚了,吃不完的飛魚乾掛在屋旁柴架上讓豬狗吃食,不隨意丟棄,表達對飛魚的尊重。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忠烈祠(桃園神社)
忠烈祠(桃園神社)

簡介 忠烈祠(桃園神社) 台灣保存最為完整的日治時代神社之一,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古代唐風、日本風及台灣近代風,采用上等台灣桧木構築,具有相當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桃園忠烈祠已在民國83年公告為三級古跡。 桃園縣忠烈

荷苞山咖啡游憩區
荷苞山咖啡游憩區

荷苞山咖啡游憩區 荷苞山咖啡游憩區位於古坑鄉荷苞村的荷苞山,因山形相似含苞待放的荷花而得此名。日據時代,日本人於此栽種約七十五公煩的咖啡園,因此早期又有「咖啡山」之稱,享譽一時且流傳至今。荷苞山海拔達三百公尺,

草嶺湖濱步道
草嶺湖濱步道

草嶺湖濱步道 草嶺湖濱步道此路線九二一地震後,配合草嶺地區觀光步道路線修護工程已完成整建,本路線為草嶺十景之旅重要路線之一。在草嶺潭尚末形成前之行徑路線,部份是走清水溪河床,有部份則行走於竹、雜林內,後因草嶺潭

鄧麗君
鄧麗君

生平概述 鄧麗君,原名鄧麗筠,原籍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萬堤區大街鄉(原屬北門口鄉)鄧台村, 鄧麗君父親鄧樞原屬河北軍團少尉,母親是山東泰安市東平縣人。1949年鄧父攜家人隨國民黨部隊撤退台灣,1953年,鄧麗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