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市政廣場一樣,場地的周邊建築物大多是由年代的葡萄牙式建築,與大三巴牌坊和諧共處。“狼與女”“拱門和人”的雕塑立在場地上,而盤旋著鴿子的大三巴牌坊則坐落在經過台階上去的山坡上。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跡。曾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活生生的歷史。當年的聖保羅教堂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與東方建築的風格,中西合璧、雕刻精細,單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00年前已達3萬兩銀。而我國現在正在將把澳門的大三巴等古代建築無准備同福建土樓、廣東開平碉樓一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炮台就在大三巴牌坊的邊上,當年澳門為了抵御侵略和進攻,在澳門的幾個山頭上、向各個方向(除了對著大陸的方向)安置了幾門大炮。目前炮台完好,銹跡斑斑的大炮、苔藓層生的垛口外面是迎風盛開的木棉。從炮台上眺望整個澳門和大海,不勝壯麗。
大約下午2:00種,決定從牌坊再次經過市政廣場步行到距離遙遠的媽祖廟。
從廣場到媽祖廟
媽祖廟也是澳門的著名古建築之一。也是澳門三大禅院中最古老的,位於澳門東南方。葡國人400多年前抵澳,看到神廟,詢問居民當地名稱及歷史,居民誤認為是指廟宇,故答稱“媽閣”,葡人音譯而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每逢春節和農歷3月23日娘媽誕期,媽祖閣熱鬧非凡。
從市政廣場到媽祖廟是一段很遠的路途。
經歷了不同的幾條專業街,我們沿著火船頭街一步一個腳印,開始輕松的走,而後似乎變成了沉重的挪,幸而澳門的居民、澳門不同風格的建築、不同的東西對我們還是蠻有興趣,分散了很多的疲憊。
幾乎到了澳門島的最南端,才遠遠的顯露出媽祖廟上方升起的煙。
第一眼看到媽祖廟,感到很遺憾,一個矮矮的山包、一個破破的的建築群,擁擠著群群舉香、叩拜的女與男。
既來之,則觀之。
走進去,方體味到原來這名副其實。刻在石頭上的航海圖畫、雕在山巖上的宗教符號、圈圈盤香、柱柱豎香,緊湊而不亂的大小空間……,而這些都半掩映在紅紅的木棉花和蒼綠的樹木中。
媽祖廟邊上是海軍博物館,我們沒有進去,坐著公交車直接到大位於望廈山下的觀音堂,在那裡我們參觀了觀音堂和盧廉若公園。直到天已將黑,我們又經過大三巴牌坊,在那裡買了澳門手信,走到市政廣場,在那裡我們再次體會到了華燈初放的也市政廣場。
早就聽說瑪嘉烈蛋塔最出名。我們好不容易找到深藏於居民區的小店,像個小面包鋪,只在鋪外多了些太陽傘和桌椅。這裡的蛋塔名不虛傳,熱香松脆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