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只有短短的一天多時間,但澳門之小,澳門的東西方文化交流色彩和興盛的賭業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沿著珠海的大馬路,穿過因寬敞而顯得人流稀疏的拱北出境大廳,坐上了澳門的小巴車,也不用下車,在一條狹窄的汽車通道上,上來了一位移民局的荷槍警察,看了一下證件就算入境了。
到澳門之前早聞其小,從珠海進入澳門,就象從一條大馬路轉入小街道,越發有此感覺。澳門的街道都很小,而街道兩邊還大多辟為停車道,穿行在街上,兩邊各有一排五顏六色的小轎車,好多小車幾乎首尾相連,其不知使用時是如何開走的。澳門之小造就了澳門司機的高超車技。澳門是世界上每公裡擁有汽車最多的城市,很多馬路都是單行道,但交通秩序良好,你一踏上斑馬線,路上的汽車馬上自覺地停下來讓行,這對我們這些大陸人來說,還真有點不習慣,走斑馬線時總是顧前望後,作神色慌張狀。據說在人口極為擁擠的澳門半島上卻很少發生交通意外,澳門的交通肇事主要發生在兩個人煙相對稀少的島嶼上,這是不合理又合情的事。
下午到達澳門,馬上去看大三巴牌坊,汽車轉進一條小街道,眼側出現一個白色的西洋墳場,裡面各種各樣的墓碑高低錯落,葬的都是一些早期在澳門生活的西洋人,在小小的澳門,人與鬼同爭一塊土地,墳場已完全被包圍在城市中。
印象中的大三巴巍然聳立,直指雲天,雄偉而壯觀,到了現場一看,才知道它原來座落在一片老街區中,空間狹小。近看大三巴,更多的是感受它的精美和滄桑。“三巴”是音譯。大三巴牌坊原是建於1602年的“聖保祿”教堂,教堂原屬遠東第一所大學聖保祿學院所有,教堂從奠基至竣工共歷30幾年,然於1830年毀於一場大火,只剩下大三巴牌坊。牌坊由巨石徹成,共分五層,上面雕刻著許多宗教人物故事,最高一層塑有一只白鴿,據說其眼睛原嵌有寶石,在經濟困難時期,一些澳門人冒著生命危險攀上去偷寶石,結果寶石沒取到,摔死的倒不少,後來有教士把寶石取下來以免再發生“鳥為食亡”的慘劇。藝術、歷史價值都相當高的牌坊,幾百年來屹立不倒,默默地俯視著腳下這片土地的興衰,而生生不息的澳門人也歷經艱辛,把澳門建設成美麗的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經歷滄桑,見證澳門幾百年發展的大三巴也成為了澳門的象征。
大三巴教堂雖然倒塌,但當代的澳門人還是在遺址上建起了保護性的博物館,在它旁邊,就是有名的炮台山,山上有澳門主要古跡之一的大炮台,原為教堂所有,後被第一任澳督占據。葡萄牙占領澳門後,引起了其他歐洲國家的觊觎,17世紀,菏蘭殖民者勢力遍及全球,曾經攻打澳門,殖民者之間的戰爭以葡萄牙取勝告終,此後,澳門政府修建了很多炮台,也給今人留下了許多古跡。大炮台原來與城牆相連,地勢險要,俯瞰港口,現在填海造地,炮台已被城市包圍,失去軍事價值,山上古樹成蔭,綠草遍地,可眺望澳門、珠海市容,是人們休閒觀光,憑吊古人往事的地方。山裡還建有一座博物館,可惜那天正值閉館維修期,不能進去參觀。澳門雖小,但十分重視對文物古跡的保護,現在就有近10家博物館,這也是他們發展游泳業的一大舉措。在酒店,旅游點,游客可免費索取澳門旅游交通圖、資料介紹,這在我們大陸是沒見到過的,可見他們十分清楚發展旅游業對澳門的重要性,但對發展旅游業的理解跟我們內地一些管理者又明顯不同。
望著高高在上的大三巴牌坊,我思索著它何以會成為澳門的象征,只是它精美的雕刻,只是它悠久的歷史嗎?作為一所教堂的前壁,在教堂主體倒塌後,它看起來更象是一面牌坊,牌坊在中國是到處可見的,過去的中國人用它來裝飾門面,表績功業、傳承文明,是極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觀。大三巴牌坊從西方文化象征的教堂殘璧斷垣,到被當成為一面牌坊,終於成了澳門的象征,這也是東西文化交融的一個標志。澳門雖是彈丸地,卻一直被看作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窗口,這裡華人與葡人共同勞作,天主教與佛道各行其道,古廟和教堂並立,現代與歷史共存,到處都有文化融合的痕跡。
離大三巴不遠,就是澳門另一處著名的文化古跡媽祖閣,經歷了1999澳門的回歸,讀過了聞一多的《七子之歌》,相信現在很多人都對它不陌生,據說這裡是當時葡人最先到達的地方,澳門的西方稱謂就是從這裡來的。該廟靠近澳門半島的南端,依山面海,祭拜的是東南沿海一帶漁民非常崇拜的媽祖娘娘,大廟裡面又分出一個石徹的小廟,廟外是葡式的彩色碎石小廣場,中華傳統文明與歐陸風情相映成趣。廟外不少人在圍著游客推銷香燭,這跟大三巴前拉著你要替你照快相一樣,讓我感到意外,這跟內地景區的情況又何其相似。
澳門至今保存著很多古建築,有寺廟、教堂各幾十座,很多寺廟都是明朝的建築,據說當初葡人剛登上澳門的媽祖閣廟在還能看到。走在街道上,不時能見到顏色非常鮮艷的葡式古建築,導游指著一座幾層高,上面飄著五星紅旗的葡式粉紅色建築,告訴我們那是特區政府辦公大樓,以前是澳督府。議事亭前地是葡式建築最集中的地方,一幢幢顏色各異的幾層小樓包圍著一個喇叭形的小廣場,廣場由帶顏色的碎石鋪成,成波浪形圖案。據說當時的葡萄牙船是滿載而歸,空船而來,由於空船在大洋裡不夠安全,為了增加重量,他們把石頭裝上船運來澳門,並打碎鋪路,我們現在見到的碎石路都是原汁原味的葡萄牙風韻。流連在廣場中,就如置身於一個歐洲城市裡。坐車繞半島而行,一尊腳踩蓮花,身著觀音服飾的塑像伫立在海面,近看又低眉垂眼,耷拉著腦袋,更象是聖母,導游說那是葡萄牙人做出來的觀音像。
澳門是世界上四大賭城之一,身臨澳門,沒有理由不去感受一下“賭”的氛圍。住的酒店離澳門最著名的賭場葡京大酒店不遠,晚上,沿著馬路走過去,未到賭場,卻見到一塊塊醒目的“押”字招牌。典當業與賭業是互為相依的兄弟行業,手氣不順的賭客,一出賭場就能很方便地把身上值錢的東西變成賭本,押店裡一般也開有專賣過期押品的金銀首飾店,聽說一些澳門人買首飾就專門到這些店買。葡京大酒店前面,幾個穿著艷麗的洋小姐當街搔姿弄首,從她們身旁經過,居然有人向我打招呼,正以為來了異國艷遇,明白了什麼事之後我不敢再看那高我一頭的金發碧眼,趕快低頭走過去。賭場入口處旁邊就是一排銀行取款機,也有銀行在這裡設辦事處,他們真是為賭場提供了盡可能的方便,當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你在這裡輸錢。聽說澳門本地人是極少涉足賭場的,除非是帶客人,當初開設賭場,也遭到很多當地民眾的反對,他們很清楚賭場帶來的弊端,但終於抵抗不住利益的誘惑,讓賭場合法化。現今,澳門的博彩業成了第一產業,其它很多行業也圍繞它來展開,它間接和直接地養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而作為博彩業的一大副產品,幾乎每個月都有血本無歸的賭徒從跨海大橋上縱身入海。
葡京大酒店座落在兩條繁華街道的交界處,閃爍的巨大霓虹燈把酒店外照地如同白晝,讓人看到了澳門的另一面——夜的風彩。酒店的另一邊是大海,放眼望去,兩座跨海大橋就如兩條盤踞在海面的巨龍,而橋上那一盞盞夜燈正是那一片片閃閃發光的龍鱗。葡京大酒店是幾座樓組成的鳥籠式建築,外圍牆壁全部建成古錢幣式的鎖鏈模樣,最頂端處有一個被許多針插著的大圓球,球下有小鬼,目的是要讓來這裡的賭徒萬箭穿心般痛,嬴錢時又被小鬼拖住不能脫身。酒店幾個入口全設計成虎口的樣子,上面繪有大海和賊船,這些設計和建築的寓意都不言而喻。進入賭場,先由保安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行李要寄存,相機不能拍照。賭場有四層,越往上越是大賭,三四層只有接待大賭徒的包廂,由於看出我們不是大賭客,工作人員只讓我們參觀了一下就把我們請下來。一二樓是公共大賭場,外圍靠牆壁擺著很多老虎機,一次投幣兩元,很多人在這裡想以小博大,投幣的聲音噼哩啪啦響 個不停。中間大廳有各種各樣的賭台,各種賭法在電視上都看見過,但具體怎麼賭卻還是不太懂。每只賭台外都圍著一群人,台上有現金也有籌碼,生意應該還不錯,空氣是十分混濁,呆久了會覺得呼吸困難。很多賭客就是不聽口音,只看外表也知道是來自內地的兄弟姐妹,看來祖國大陸對澳門繁榮穩定的貢獻還果真是不小的。
本來也想去碰碰運氣,目的是想破財消災,正在研究著怎麼賭,同行幾個人換的籌碼幾乎都快輸光了,於是大家一起回去,我的賭本也省了,發財夢也就斷了。
澳門的博彩業給澳門之夜帶來了獨特的魅力,而我還想感受它的另一份魅力,在澳門的第二天晚上,獨自走出酒店,流連於小巧的街道中,此時的議事廳前地,少去一份喧鬧,多了一份寧靜,在燈火的映襯下,更顯示出它獨特的韻味,充滿著異城風情。廣場上,有人在休閒散步,有人圍坐談心,在最寬敞的這一邊,歐式建築群中,一台古老的傳統粵劇正在上演,東西方文明正在有聲和無聲地交融著,澳門不愧為東西方文化融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