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位於海澱區中關村大街之北、清華大學以西。白頤路、清華西路均可直達景區。是在圓明園遺址上建起的一座主題性公園,是京郊皇家旅游景區著名文物遺址旅游勝地。1988年6月對外開放。
歷史上的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绮春園(同治重修時改稱萬春園)組成,三園統稱圓明園,占地346萬平方米。是清代封建帝王,在一百五十余年間所建造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朝皇帝,每年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圓明園悠游享樂,並在此舉行朝會,處理政務。其時與故宮共同構成封建統治中心,被皇帝特稱為“御園”。圓明園於1860年10月慘遭英法聯軍洗劫焚毀。此後歷經戰亂等歷史變遷,殘存的一些園林景觀和建築,也完全被毀,圓明園最終淪為一片廢墟。
圓明園必賞景觀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與復建。目前,遺址開放區內的長春園、福海景區基本再現了盛時園林風貌。西洋樓景區因多有殘雕石柱遺存,已成為遺址公園的形象代表。
目前的主要景觀有:
九州景區:位於圓明園西部,是皇帝處理朝政和園居之所,集圓明園建築、藝術、收藏之大成,其中,皇帝和嫔妃們居住的最大的人工島嶼--九州清晏最為著名。
大水法:位於遠瀛觀高台之南,為石龛式,內有一座七級水盤,頂端有一大型獅子頭,水盤噴水可以形成七層水簾。
觀水法:大水法對面就是觀水法,觀水法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觀賞大水法噴泉的地方。觀水法正中石台上設寶座,其後是由五件石雕並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風 蓬島瑤台遺址:蓬島瑤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訓(唐代著名畫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畫意建造的。園盛時,福海端午龍舟競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觀閱,皇太後及後妃內眷則在蓬島瑤台欣賞。
景區服務
無障礙設施與服務:坡道、無障礙衛生間、低位電話。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市精品公園。位於市中心地域,距離市中心3公裡。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屬於古建築遺址類型的風景區。2002年向社會開放。
歷史上北京的明城牆全長約40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城牆遺址全長約1.5公裡,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現存最長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重要標志。為保護古都風貌,改善居民的文化休閒環境,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以修復城牆為核心,整治城牆遺址的周邊環境,建設一處公益性的明城牆遺址公園。2001年11月25日工程正式啟動,主體工程於2002年9月竣工。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1540延長米的城牆遺址進行了修復。北京古老的城牆又恢復了雄偉的原貌。在園林建設上,以營造滄桑、古樸的環境為主要設計思想,共鋪種草坪7萬余平方米,栽植花卉11萬株,栽植油松、國槐等大規格喬木400余株,各種灌木6000余株。鋪設各種管線2.8萬延長米,完成了城牆、綠地和近萬平方米步道、便道、甬路和廣場夜景照明設備的鋪裝。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必賞景觀
結合城牆遺址自然面貌和各綠化景區的風格特點,由西向東依次建成 “老樹明牆”、“殘垣漫步”、“古樓新韻”等主題景區,充分展現古都明城牆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風貌。 2003年公園進行了二期綠化工程建設, 根據景觀對植物品種進行的充實和完善,種植銀杏、山桃、山杏、紫薇、栾樹、玉蘭等觀花、觀葉喬灌木300余棵,栽植萬壽菊、矮牽牛等時令花卉和鸢尾、萱草等宿根花卉共10萬多株,塑造了“百年車轍”、“海岱映秀”、“紫玉懷古”、“山杏省今”、“群槐庇城”等獨具特色的景區、景點,基本形成公園特有的景觀效果。
景區服務
東花市社區文化節暨蟠桃宮廟會。
春季文化活動特色景點:
傳統花會
無障礙設施:
坡道、低位服務台、無障礙衛生間、升降梯、低位電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