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一天,我們一行10余人,來到了昌平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碓臼峪。
經過昨日的一場大雨,晴朗的天空中,漂浮著朵朵潔白的雲朵。碓臼峪自然風景區大門前兩側的花壇中盛開著粉紅色、绛紫色的月季花,鮮艷奪目,在微風吹拂下,輕輕地搖擺著,仿佛揮動著雙手,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我們一行人進入大門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潭碧綠的湖水,抬頭望去,只見一巨大的舂米的碓臼臥在湖中一塊大石頭上。碓是舂米的用具,一般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槓,槓的一端裝一塊圓形的石頭,用腳連續踏另一端,石頭就連續起落,去掉下面石臼中糙米的皮。簡單的碓只是一個石臼,用杵搗米,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個石臼。
相傳大宋勇將焦贊率兵北上抗遼,路經此地,饑餓難忍,焦贊以石制成此臼采崖邊荊子舂碾,取金峽巖上松柴,舀龍潭清泉煮食供軍士充饑,後大敗遼兵。有後人開始大量制造碓臼,碓臼峪就是因此而得名。
繞過迎賓石,瀑布的聲音吸引著我們的腳步。我們沿著台階繼續向上走,邊走邊欣賞著白色的瀑布。走不遠,我們便看見一條小溪從山中緩緩流過,奏出了優美動聽的音樂。小溪的水並不深,水中長著稀稀落落的水草,還有大大小小的石頭落出水面。有幾個孩子在水中嬉戲,這情景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在下雨的季節,光著腳在街中的水溝中與小伙伴玩耍的歡樂時光。這時我抬頭看見了石壁上的五個大字:琴曲迎賓區。這個名字太貼切了,由於山谷中流水聲響清脆動聽,如撥動琴弦演奏著迎賓曲在迎接著游人,故因此而得名。我們在此拍照,合影留念,久久不肯離去。
來到“虎頭崖”,抬頭上望,一個酷似老虎頭的巨石懸在空中,像要從天降落到地面,兩眼一眨不眨地凝視著大地,仿佛在與人們共同欣賞這人間美景。
過“虎頭崖”來到“金龜窺月”,一個像龜的大石頭,掛在半山腰,它的頭伸出,眼睛在注視著水中的一切。我猜想:它一定會在靜靜的夜晚窺探著月亮的圓缺;一年四季,關注著人間的冷暖滄桑。在此我們還看到了“映月潭”,相傳月球廣寒宮的嫦娥,見凡間竟有如此幽谷清潭,便乘一彎明月到此沐浴。如此的美景,我們也深深的陶醉了。
來到了水簾洞,水簾洞的水聲大如濤聲,我們仿佛看見孫悟空正在此嬉戲、玩耍。
來到“仙居石屋”,我聽到了蟬的鳴叫聲。近20多年來,居住在小鎮,很少聽到蟬的叫聲,今日聽到蟬叫,感到非常親切,我又想起了在故鄉度過的美好的童年時光:到了夏日,屋外,幾十棵榆樹上蟬的叫聲不絕於耳,我和我的弟弟們,便會在這蟬聲中,香甜的午睡。
“層巒疊翠”和“雄獅峰”景色更加宜人:在路邊的草叢中,我們聽到了蝈蝈兒的叫聲。有一些蝈蝈兒飛到了樹上,敞開嗓子在不停的歡唱。由於在樹上,它的翅膀經陽光一曬,使它的聲音更加清脆悅耳。蝈蝈兒是一種昆蟲,身體綠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於跳躍,吃植物的嫩葉和花。雄的前翅有發音器,能發出清脆的聲音。有的地區稱叫哥哥。
欣賞完蝈蝈兒演奏的優美的音樂,繞過點將台,過了兩個小木橋後,我們又看見了一個約10米長的一座浮橋,見到了“洞天”,此處的水深有5米,深不見底。
剛剛離開,我們便被水聲所吸引,於是加快了腳步,看到了“雙龍吐水”。在一側的水邊,我們看到了兩只蝴蝶,一只站在水草上,一只攀浮在石壁上。一位同事,往水中仍了一塊石頭,水草中的蝴蝶緩緩地飛起,我們用相機給飛舞的蝴蝶拍了一張漂亮的照片。這時有一只綠色的蜻蜓從我們眼前悠閒地飛過,它的姿態非常得優美,它的一對大大的眼睛仿佛在與我們說話。溪流中的水草,綠茵茵的,在水草中及小路兩側的草叢中一簇簇、一串串粉紅色的、淡黃色的、淡紫色的、白色的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這些花點綴在這青山綠水中,構成了一幅清新的賞心悅目的畫面,使我們感到溫馨,感到心情舒暢。
碓臼峪自然風景區山青水秀,花香草綠,小昆蟲們歡唱,蜻蜓展翅,蝴蝶飛舞,魚兒慢游,石頭姿態各異,小溪流水潺潺,瀑布聲聲入耳……不愧是昌平的一顆耀眼的明珠,真是“奇異的畫廊”、“大自然中的山水盆景”,真不愧為“京北的小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