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似乎特別短暫,還沒有從酷暑的炎熱中舒展開來,就一下子走進了寒冷的冬天。正因如此,北京的秋天格外值得珍惜。十月,秋高氣爽,涼風拂面,正是踏郊秋游的黃金時段,我們來到了位於北京市懷柔縣北部的紅螺寺。
紅螺寺,初建於冬晉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改名“護國資福寺”。據傳該寺所在的山下有一“珍珠泉”,泉水深處有兩顆色彩殷紅的大螺獅,每到夕陽西下之時,這兩個螺獅便吐出紅色火焰,此山因此得名為“紅螺山”,此寺得名為“紅螺寺”。
還未靠近,遠遠地望見一片林海,郁郁蔥蔥。青山翠柏中依稀可見一條小徑,曲徑通幽,想來,這裡就是群山掩映中的“紅螺寺”了。
拾級而上,便看見一道古色古香的山門,肅穆、雄渾、威嚴。步入古寺,即是一條竹林小徑,寧靜、優雅,院內更是翠竹成林。這便是紅螺寺三大絕境之一的“御竹林”。紅螺寺的竹林是古今聞名的,據悉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可謂北京竹林之最,當年清朝的康熙皇帝都曾親臨寺內賞竹。
順著竹林小徑前行,就到了紅螺寺的另一名景——“珍珠泉”。珍珠泉水深三丈,站在泉邊,不時可見一串串晶瑩的水泡從地下冒出,在陽光的照耀下旋即變得五顏六色,猶如一顆顆色彩斑斓的珍珠。“珍珠泉”即由此得名。
紅螺寺既然是名寺,當然因佛而聞名。賞完“珍珠泉”再沿石階前行,紅螺寺的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寶殿、禅堂,以及由東西四座和誦經房組成的中院,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紅螺寺是歷代佛家聖地,也是京華氣功的發源地,素有“京北第一剎”之稱。同時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淨土宗十三祖的第十二代徹悟大師和第十三代印光大師,都與紅螺寺結有佛緣,曾到此講經說法。因了這些佛緣,紅螺寺自古至今,香火鼎盛,天南地北慕名而來的香客絡繹不絕。捐幾注香,撞幾下鐘,焚燒膜拜,誠心禱告,消災避難,祈求平安,獲得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中國的佛教就在這一代代虔誠的香客間流傳不息,紅螺寺也因了這佛教的盛名逃過千劫萬險,得以幸存至今。看著香爐裡袅袅升起香霧,愈飄愈遠,仿佛真的會飄向那個未知的國度、那個仙境的所在,將世間這些善男信女的虔誠祈禱帶到,讓慈悲的佛祖實現他們一個個美好的心願和祝福。也許是被眼前的這種靜谧統攝,也許是被身邊的這些虔誠的香客們感染,我們不禁也在心中默默禱告,祝願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祝願我們的聲學所發展的更快更好更強。
走過“御竹林”,穿過大雄寶殿,就是紅螺寺的另外兩處絕境——“雌雄銀杏”、“紫籐寄松”。“雌雄銀杏”歷經千年,風雨相伴,至今仍雌雄相依,宛如兩位白發老人,攜手走過每個春秋,共看夕陽西下,共聽竹林音波,讓人感慨萬千、歎為觀止。“紫籐寄松”,就更奇特了,據當地的居民介紹,每逢春末夏初時節,串串籐花就沿著形態奇異的千年平頂松攀援而上,整個寺廟隨之香氣撲鼻,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可惜我們此行來早了許多,竟沒趕上籐花開,錯過了這一絕境,真是遺憾至極。
下山時,夕陽西下,回首望去,紅螺寺在落日的余晖中、在綠水青山的山環水繞中更顯得滄桑沉郁。不禁在心中默念:別了,紅螺寺,別了,千年古剎。
紅螺寺,初建於冬晉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改名“護國資福寺”。據傳該寺所在的山下有一“珍珠泉”,泉水深處有兩顆色彩殷紅的大螺獅,每到夕陽西下之時,這兩個螺獅便吐出紅色火焰,此山因此得名為“紅螺山”,此寺得名為“紅螺寺”。
還未靠近,遠遠地望見一片林海,郁郁蔥蔥。青山翠柏中依稀可見一條小徑,曲徑通幽,想來,這裡就是群山掩映中的“紅螺寺”了。
拾級而上,便看見一道古色古香的山門,肅穆、雄渾、威嚴。步入古寺,即是一條竹林小徑,寧靜、優雅,院內更是翠竹成林。這便是紅螺寺三大絕境之一的“御竹林”。紅螺寺的竹林是古今聞名的,據悉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可謂北京竹林之最,當年清朝的康熙皇帝都曾親臨寺內賞竹。
順著竹林小徑前行,就到了紅螺寺的另一名景——“珍珠泉”。珍珠泉水深三丈,站在泉邊,不時可見一串串晶瑩的水泡從地下冒出,在陽光的照耀下旋即變得五顏六色,猶如一顆顆色彩斑斓的珍珠。“珍珠泉”即由此得名。
紅螺寺既然是名寺,當然因佛而聞名。賞完“珍珠泉”再沿石階前行,紅螺寺的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寶殿、禅堂,以及由東西四座和誦經房組成的中院,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紅螺寺是歷代佛家聖地,也是京華氣功的發源地,素有“京北第一剎”之稱。同時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淨土宗十三祖的第十二代徹悟大師和第十三代印光大師,都與紅螺寺結有佛緣,曾到此講經說法。因了這些佛緣,紅螺寺自古至今,香火鼎盛,天南地北慕名而來的香客絡繹不絕。捐幾注香,撞幾下鐘,焚燒膜拜,誠心禱告,消災避難,祈求平安,獲得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中國的佛教就在這一代代虔誠的香客間流傳不息,紅螺寺也因了這佛教的盛名逃過千劫萬險,得以幸存至今。看著香爐裡袅袅升起香霧,愈飄愈遠,仿佛真的會飄向那個未知的國度、那個仙境的所在,將世間這些善男信女的虔誠祈禱帶到,讓慈悲的佛祖實現他們一個個美好的心願和祝福。也許是被眼前的這種靜谧統攝,也許是被身邊的這些虔誠的香客們感染,我們不禁也在心中默默禱告,祝願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祝願我們的聲學所發展的更快更好更強。
走過“御竹林”,穿過大雄寶殿,就是紅螺寺的另外兩處絕境——“雌雄銀杏”、“紫籐寄松”。“雌雄銀杏”歷經千年,風雨相伴,至今仍雌雄相依,宛如兩位白發老人,攜手走過每個春秋,共看夕陽西下,共聽竹林音波,讓人感慨萬千、歎為觀止。“紫籐寄松”,就更奇特了,據當地的居民介紹,每逢春末夏初時節,串串籐花就沿著形態奇異的千年平頂松攀援而上,整個寺廟隨之香氣撲鼻,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可惜我們此行來早了許多,竟沒趕上籐花開,錯過了這一絕境,真是遺憾至極。
下山時,夕陽西下,回首望去,紅螺寺在落日的余晖中、在綠水青山的山環水繞中更顯得滄桑沉郁。不禁在心中默念:別了,紅螺寺,別了,千年古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