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ger
要是你看過電視劇《永不瞑目》,你還記得肖童的家嗎?
其實那是一棟廢棄的法國教堂,外觀無比美麗,裡面不住人。那是北京朝內大街的一個文物保護單位。
那棟教堂有美麗的磚紅色法式的檐頂,經典的窗和門廊。只是所有窗上的玻璃都沒有了,也許原來會是彩繪的吧,不得而知。現在的窗都空在那裡,被多年的垂垂的青籐和爬山虎覆蓋了,神秘而又寂寞。冬天下雪的時候,這教堂就更顯出一種絕倫的清逸和安詳。
朝陽門立交橋就在教堂東面二十米處,過了橋就是朝外CBD幾大代表建築:半圓形的白色鑲滿玻璃窗的外交部大樓,外企雲集的高檔寫字樓豐聯廣場,人氣極旺生意火暴的華普超市,以及給人們帶來便捷交通的朝陽門地鐵站。
而我的家,則在朝陽門內。
沿著這座法國教堂往西走,路邊是四棟俄式的老樓,我的家就住在最西頭挨著十字路口的那一棟。
初識夫君的時候,他在夜色中指給我看路邊的樓群,那些帶有東歐蘇聯感覺的陽台上爬著一些籐蔓植物,我一下就喜歡上了,想到將來有可能住在這裡,心裡還是有些向往的。
這些樓是五十年代建的仿蘇建築,分給文化部等幾個單位,已經屹立了半個百年,看起來有點舊了,在我眼裡卻有懷舊的感覺。
我家的窗朝西,我喜歡西窗,因為早上要睡懶覺,不見陽光也罷;下午兩點以後就會有明媚的陽光,我喜歡采光好的房間;到了傍晚,就有那絢爛的夕照停留在我的窗前,非常美麗,非常祥和。至於西曬的問題,由於有空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更令我欣喜的是,從我家的西窗望出去,有一棵非常美麗的老槐樹,就種在樓下平房鄰居的天井裡。
和夫君搬來這裡的第一個早晨,睡到十點,突然聽見夫君喊:天哪,下雪了!聞聲猛醒,不會吧!才十一月上旬!趕忙跑到窗前,天!真的下雪了,外面一片銀白,窗前的一棵好大的樹上,落滿了白色,樹的形狀象一個安詳幸福的微笑,我知道,這就是我的家了。推開窗就能看到一棵大樹的感覺就是我對家的想象,它讓我覺得那麼安心,那麼寧靜。
和夫君偎依在窗前,看著雪輕渺地落著,我們好久都沒有說話。
從此就在這裡住下來了。
七月的夏天,這棵老槐樹開滿了淺黃綠的小花,這就是老北京所說的“七月槐花香”。
這棵老槐樹一定非常古老,因為它長得那麼豐盈,足有三、四層樓那麼高,絕非幾年之功;它又是那麼年輕,當它開滿了花的時候,它自己葉子的厚綠和花簇淺淡的清綠,這兩種同色系卻深淺錯落的搭配,加上那美麗的樹冠的形狀,使得它自己本身也開成了一幅花的畫卷。
我家樓下的西邊,就是朝內南北小街,南面的是南小街,北面的是北小街。別看這兩條街很窄,看起來也就是普通的北京胡同的樣子,青磚青瓦的平房,茂密的國槐,車來車往,擠擠挨挨的,這兩條胡同可是有底蘊的,只是韬光養晦,深藏不露罷了。
先說那南小街,早年大名鼎鼎的祿米倉,曾經住滿了京城紅極一時的達官顯赫,治世名才,而今只看見破敗的街巷光景;班禅也在此居住過;國寶級的人藝老演員,早年也有一批就住在這裡;哪天你看見一個其貌不揚、神情恍惚的老頭騎一輛破車的,那可能就是噶老頭兒黃宗絡。
再說北小街,北小街三條是個菜市場,喧囂的市聲熟悉而又親切,就在這市聲的盡頭,有一棟普通的四合院,從外面看灰磚的牆很不起眼,大門上掛一把古樸的大銅鎖,這就是小說《青春萬歲》作者王蒙老先生的家,夏衍早年也在這兒住過。王蒙先生一年前遷走了,這個院子現在空著,可是當年,這裡接待過多少中外名士,曾經是怎樣談笑風生的書香之地啊!
聽說這兩年南北小街要拓寬,所有平房都會拆遷,政府將要修建一條由二環路直通北京站的寬闊主干道。我不知道,明年春來的時候,這房子還在不在,是否還會有石榴樹探出頭來,把新發的嫩芽和隨後開起來的火紅的花展示給過路的人瞧看。
整個的北京,都處在一種轟轟烈烈的偉大時代裡。
我所居住的朝陽門,既有充滿朝氣的現代化CBD,又有古老文化的底蘊和芬芳的過去,這裡有我先生的童年回憶,也有我和我先生青春的進行曲。
對家園的摯愛,是我寫這篇東西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