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周日~周三。北京,東經116。17’,北緯39。59’,海撥54.7M
1號晚22:08的T232次,買到的票無座,那知一上車空極,我先還跟人對面,坐一個兩人位,後來一個好心的大叔看著有人下車,就叫了我去三人位躺著睡。這一經歷使我產生了一個判斷:坐夜車不一定要買臥鋪,買了硬座如果車空就可以睡,能夠節省很多錢;如果不空再去補張臥鋪票。不過這需要對車次比較熟悉才行,像我後來從北京去沈陽,打這個主意,哪知一上車才知道相當擁擠,趕緊去補臥鋪,背著行囊跑了若干趟還排了一小時隊,另加5元補票手續費,沒占到便宜還很是辛苦。
2號早6:51准時抵京。我這次坐了這麼多趟火車,都非常准時,可見鐵路系統運行水平是提高了不少。
因為北京的風景名勝都去過,這次只感受城市,於是借了親戚的自行車,很愉快地用在成都騎車的經驗規劃了北京的單車旅游線路:三環一圈、二環一圈。沿著天安門、故宮一圈,再過一遍長安街,OK。
哪知道對北京的大小嚴重估計錯誤,以看成都地圖的眼光看北京地圖,結果預計一小時可以騎到的地方花了兩個小時。光二環一圈就40多公裡,而且太陽大、風大、灰大、車多、夠亂,騎得我宛如兵敗之卒。有一晚風沙大得不得了,一粒一粒沙子打到臉上來,我只得黑燈瞎火的還戴上墨鏡騎車,真是驚險萬狀,我都以為這就算沙塵暴了,哪知道老北京不屑地告訴我:只是刮點兒小風,離沙塵暴還遠著呢!不禁懷念我們山明水秀、鞋不沾塵的小珠海,在那裡騎車何其享受……
第三天在北京的主要感覺是疲倦。上午出門,晚7點回住所。因為趕著時間辦事,所以除了中午吃飯休息了一小時,基本上馬不停蹄。去了安貞醫院和東四十條橋一個朋友的公司,從西到北到東再穿城而過回到西邊,深感城市大了辦事效率低。
第四天的主要感覺是無奈。因為身體不適,下午4點才出門,去仰慕的北圖轉了一圈,它的側門與紫竹院的後門緊挨著,院外的小河邊有兩個似乎想在京城謀求出人頭地的樂師正在表演,兩個中年人吹奏著自制的樂器,一個始終拿一件像笙的,另一個不斷變換,時而像箫時而象笛時而象口琴時而直接用口技,也不要圍觀的人給錢,也不像是自娛自樂的練習,應該是在表演中謀求高人發現。不禁歎息,首都北京——如此之多奇人異士前赴後繼的聖土,一旦出頭為王為將;可是出頭何其不易啊。
======================================
[第18天:七老八十上學堂]
6月6,周四。北京
從來沒去過萬眾仰慕的北大清華,於是安排了一天專門去。上午騎車往清華,在清華的一個小韓國飯館吃蛋炒飯(5元),至緯綸樓國際會議廳聽上海通用汽車老總講座;下午到北大,因為北大沒有非常清楚和總體的路線指示(或者我沒找到,這至少證明太少或位置安放不太合理),所以我在北大兜來兜去,幾乎一直繞著未名湖和幾條小路轉悠,轉到傍晚,趕緊找了一家陝西小吃吃了一碗涼皮(2.5元),匆匆離開燕園返回清華,聽7點鐘萬通集團老總的講座,仍然在緯綸樓,那是經濟管理系的教學樓。
以短短數小時的粗淺印象而言,清華嚴謹有序,脈絡分明,建築、布局恢宏挺撥,教學樓的配套設施也先進齊全,確有理工科首席學府的氣度,裡頭讀書的學生似乎也更辛苦,我在清華的教學區幾乎沒有看到路邊有哪怕一條長椅,樓是樓、廣場是廣場、綠化是綠化,毫不溫情,絕無風景。
北大相形之下就溫和寬厚許多,古樹展蔭、湖水奇石,供人休憩、游玩、暇步的場所甚眾,許多系仍在古老的四合院裡科研教學,電影院和藝術系的小放映廳幾乎每天都放映著各種各樣或雅或俗的片子。成雙成對的學生數量較清華多許多,明顯學習壓力輕得多。但校園的設施,教學樓裡的配套,較之清華就顯得落後簡陋。同樣是經濟管理學院的大樓,清華的不但設備先進,而且布告欄上貼著眾多的報告、演講、活動信息,北大的卻只有一場與清華聯誼到某企業參觀的活動。
不過因為時間短促,之前也沒做預習,兩校的一些精華之地我都沒去,真正能體現它們特色的地方也許我還未發現。
===================================
[第19天:十四次經過地鐵的門,又名:來回折騰]
6月7日,周五。北京
騎車到西直門買去天津及沈陽的火車票-存車在地鐵站旁-乘地鐵到西單送相機去修理-乘地鐵從西單到復興門轉環線到車公莊-坐26路大巴到車公莊新大都酒店參加朋友邀請去的珠海赴京房展報告會-坐公汽轉兩次地鐵回西單取相機-西單坐兩次地鐵轉公汽到新大都附近的建設部找親戚-親戚請我在建設部附近的鴨王(據說現在全聚德不如它)-到甘家口親戚家稍坐聊天-甘家口打車回西直門-取車,騎車回皂君廟。
一天之內使用了四種交通工具:自行車、出租車、公共汽車、地鐵;
14次進出地鐵車廂,辦了四件事。這就是我折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