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北京的故事
有關北京的記憶在生命裡是如此的清晰,歷歷在目。。。
離了家,獨自在外的日子,北京讓我長大了。
走在工體門前,冬天的風如此凜冽地打過來,差點被吹走。沒有了溫暖的懷抱,不知道收了工後該去往哪裡?怅然若失地立在風中,大大小小的商店就成了每天必定光顧的地方,不停地買下昂貴的衣服鞋子。最喜歡的地方是超市,看下班後風風火火一頭扎進來的主婦買個火腿腸,買些結結實實的大饅頭,音色嘹亮的樣子,我想象著她回家後煮鍋稀飯,大聲吆喝全家上菜吃飯西裡嘩啦熱氣騰騰的場面,我想跟她一起去喝粥。。。站在北京的街上無助地張望,總有停不下來的思念相隨每一刻,特別想吃媽媽做熱乎乎的金針菇冬筍(不要罐頭的)豆腐煲,風一緊,僵硬地軀殼裡翻騰著的眼淚便隨著思念滿滿地溢出來,飄落在北京華燈初上的霓紅燈影下,於是背轉身子匆匆收拾好眼淚去煲一鍋濃濃的電話粥,結果那一頭的媽媽比我哭得還響~~~
剛來北京的時候,沒有覓好寓所,就每天拎著簡單的行李出入於四五星級的酒店,記得有回托老總的福住在中國大飯店的豪華套間裡,茶幾上洗手的玻璃盆裡飄著香艷馥郁的玫瑰花瓣,早上去上工,在電梯裡居然有鄙視的目光投向我,讓我無法自由地呼吸~~~~~~~到今天依然沒搞懂那束意味深長的目光想要說些什麼!
在北京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學會了象模象樣地跟北方人那樣吃巨大的大餅了,我生性不喜面食,頭一會看到這麼大的餅都驚訝了半天出不了聲來,最絕的是北京的單位是論斤的,天哪~~~~~
每回瞧見北京人特豪爽地說:得,來2斤!我就暈倒,揣摩著他家裡該有多麼的興旺發達。。。第一口吃它的時候,就象第一回吃酸奶,立馬扔掉,忒難吃了,這是吃得?!
慢慢的慢慢的喜歡上它,早餐的時候象吃批薩那樣切下小小的一角,就著稀飯有滋有味地享用,再也不覺得干巴巴的難以下咽,還偷偷地學著做炒餅,隔夜的餅切成細細的絲,軟硬適度,先將圓白菜葉、香菇、胡蘿卜切絲備用,攤上雞蛋皮也切絲備用,倒上香油熱鍋後,將它們下鍋翻抄,投下餅絲、菜絲、蛋絲,擱上姜蒜末末,淋上少許白開水悶一小會,再淋上一遍香油起鍋,配上一份番茄蛋花湯,絲瓜筍干湯或者開洋冬瓜湯什麼的,嘻嘻,美味無比,幾個又懶又讒的同事要討我歡心好幾回,才會讓山東小阿姨立正在邊上觀摩學習:)這是後話了。
媽媽過來北京探我,路上帶了滿滿一大瓶子的霉干菜扣肉,媽媽說總聽你說北京的飯菜不好,我打算在這裡就靠它度日了,那時侯,我長住在二環路上東四十條附近的一家飯店裡,天天在外頭吃,媽媽嫌貴,就去買了個電飯鍋藏到客廳的衣櫥裡,下班回來,媽媽早已煮了稀飯和饅頭涼在那裡,再蒸個火腿片筍干蒸蛋,弄點涼拌黃瓜,就著干菜扣肉的香味,好象就回到了江南,回到了從前的日子裡。我白天出去上班,她就出門去看故宮、看長城,看白塔,回來的路上不知從那裡弄了些馄饨皮回來,肆無忌憚地在砧板上剁陷,做麻油菜馄饨吃,天!~~這裡是飯店耶,嚴禁煙火的!那些日子,客廳就俨然成了廚房,飯店的服務小姐看媽媽總是陪個笑臉屢教不改,也就懶得跟我們再理論,聽之任之了。。。在北京與媽媽短暫相聚的日子裡,我帶著她去吃我喜歡的炒餅,每天還有韌勁十足的饅頭佐餐,我們都愛上了北京的面食,尤其是炒餅和饅頭,每次回家,上機前我都會買上4、5斤新鮮大餅,2大袋饅頭捎回去,這是媽媽在電話裡反復交代過的。。。
回憶北京的時候,媽媽總會無限憧憬地說:“唉~~~~~~北京的大餅真當是好吃啊~~~~~”
是的,學會了吃餅,就是學會了在北京生存。我不再是父母面前嬌慣的孩子,試著邁出腳開始一個人努力地工作,一個人游逛;冬日寒冷的午後,坐擁王府井麥當勞裡充裕揮灑進來的陽光讀剛剛買來的好書,一邊滿悠悠地吸著喜歡的奶昔;後來去麥當勞是為了與一個叫中谷的日本男孩排拖,那個時候我們總是用一張白紙,在上面畫滿了各種圖案和繁體中文字,我們投入地戀愛;一個人跑去台北來開的影樓裡去拍豪華的婚紗照系列,因為這樣子,我就可以不用急著嫁人,我可以安心地享受每一個孤寂卻充滿希望的日子,我可以永遠都是那個美麗的新娘。在我老到沒有牙的時候,我依然可以無比自豪地告訴我的兒孫:看看,奶奶年輕的時候呀~~~~~~~~
難以忘記那年冬天大年初三的夜裡,我奉命回京,空無一人的公寓樓裡,害怕得不敢出門,連聽著自己的腳步聲都頭皮發麻,只好翻出從杭州帶過來的簡易衣櫃的圖紙和一屋子大小一地的鐵管,坐在地毯上叮叮當當地敲了一整晚來驅趕害怕、孤寂和無助。。。那些成長的歲月,流水一樣走過,北京卻永遠停留在那一頁,無法抹去!無法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