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貼了一篇叫做北京前門的游記,意外的看到一個網友的回帖,大概的意思是說:摟主不知道去過秀水街和西單沒有?我誠恐於這樣的疑問,我也不明白這位朋友的意思:我的前門游記中,確是有一些關於老北京傳統文化沒落的诟病的,不知他是譏笑我過於懷舊,腦子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還是說這兩個地方有什麼可以更多體現北京特色的。秀水街我是沒有去過,不過聽說那是和三裡屯,798一樣的快餐文化,用本山大叔的話“好比天上流星,來匆匆,去匆匆,唰!說沒就沒啊!”,是新新人類的場所,只不過是以一條販賣假冒名牌的服裝為特色的街罷了。不過好在做工頗為精細,一時間看不出所以然來,好比依雲和娃哈哈的區別,此外由於符合我國國情的低廉價格,也成為眾多學生,普通白領與小市民追逐的場所。可是我是不太感冒的。懷舊的人即使對現今流行的洋品牌也是要追求正宗的。我便是其一。有人說講究穿衣服的人大概有兩類:一種是講究穿著舒服就可以,牌子無所謂;而另外一種則是非名牌不要,哪怕是穿的腳起泡的NIKE,或者是看上去好比收電費的GUCCI包。不幸的是我恰好是這兩種人的雜合子!既講究名牌還要穿著舒適的。因此我一直與秀水街無緣。好在北京西單,以及另外一個外地人非常感興趣的王府井,到是去過幾次,於是也便可以自豪的的說出下面的話,一方面滿足了那位朋友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使《我的山海經》又誕生了一個新的成員。
先從西單說起吧,我最初到西單的時候是1999年,正值中考結束,也是在那一年我把北京從故宮到圓明園,從十渡到八達嶺玩了個遍,剩下最後幾天到西單逛了一下,也是為了順便買一些紀念品,那時侯的西單遠沒有現在這麼繁華,窄窄的**路上擁擠了無數的車輛與行人,間雜著賣報紙和小豆冰棍的,西單商城前面還有一座天橋,橋上貼滿了各色廣告,橋下小商店林林總總,近旁的小巷子裡還有蘭州拉面可以吃到。我當時在西單商城裡上上下下走了一圈,覺得實在是很一般,吃了根黃色的台灣米棕,買了些紅螺果脯便回去了。記得那個白癡的自以為是的可以穴居在山洞裡的北京人售貨員給我把幾斤果脯的價錢算了幾遍也不對,末了找來同事一起算,好說歹說在我要找他們經理的前提下才懵懂的讓我走。西單給我留下的最初印象,一個充滿白癡的鬧市而已,好在吃的還不錯!王府井那個時候正是在裝修,我很遺憾沒有親見。
最近的兩次到訪北京是在2004和2005年的第一場雪的時節了,我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下午拜訪西單的,而去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見識繁華,只是為我的老師尋找《希臘哲學史》的第一、二版。出了地鐵,便看到傲然挺立的座座高摟,寬闊廣場,一改以往那種鬧市的景象,西單圖書大廈更是讓我覺得有些可看。無論是以往還是最新出版的名家或者小作者的書籍磁帶在這裡全都可以找尋得到,用書籍的海洋來形容這裡的確不過分,沿著扶梯上摟,看到一摟人頭攢動在書海中遨游的景象讓我心動。3樓的音像磁帶部自然成為電影迷以及音樂迷的我的首選。至今還記得曾經買過的碟,梁祝動畫以及黑澤明的羅生門,有趣的組合。今年拜訪書城是在晚上和寶貝一起了,依舊是去年一樣的景象,不同的是我們的購物籃中換成了無處為家和大衛·科波菲爾。書城的更新速度也讓我驚歎!剛剛從網上看到2005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碟片,如今成片的洛林·馬澤爾就在展示台上對我微笑。
西單的現代文化性,從這書城中是得以完全體現了,西單的另一個特色,還在於它的時尚。眾多的商廈讓我這個外鄉人以為“亂廈漸欲迷人眼”了,說實話,大的商廈我去過幾個的,說來說去也不過都是一個樣子,中友、百盛、華聯即便外部裝修的再豪華,內部的陳設再奢侈,最大的功能也不過就是購物,最多再有什麼室內公園,美食廣場也就罷了。走進被燈光照射的最迷離,也是位置最顯著的中友,一樓依舊是化妝品,往上依次是箱包,女裝,男裝,童裝,玩具文具家電這些東西。那時的中友為首的一些國內大商場應該是所謂的“購物返還禮券”的始作俑者了。只不過是巧妙的讓顧客花更多的錢來買商場賣不掉的東西罷了。我沒有上那份當,徑直去了百事鞋的櫃台,店員雖說忙碌,可是還是愛搭不理的待我,看來和5、6年前它的北京人同胞是一樣的心態了,新瓶裝舊酒。只可惜這酒起初的味道就不好,自然不會象茅台那樣越釀越香,我想慢慢的只好做醋了……
西單、天安門西、天安門東,接下來就是王府井了。無論是地鐵中迷茫的旅程,還是公共汽車經過華麗的長安街到達我的目的地,初出地鐵站,剛下公共汽車,王府井給我的感覺都是一種含蓄的古典的美,他沒有西單那樣張揚,把外表裝飾的異彩紛呈。而是完全沉浸在一種暗淡的,蓄勢而發的,厚重的歷史積澱氣氛中的。即便是新潮西方文化到了這裡也被蓋上了一層東方色彩的薄紗,東方君悅永遠的籠罩在一層通體渾黃的光線中,底下的MCDONALD‘S西餐廳也毫不張揚的坐落在角落迎接著客人,走進王府井大街,入口的王府井書店遠遠沒有西單書城那樣給人的感覺大氣,但是走進去發現那是一種兒時的書店的記憶,樸素的架子,安靜的氛圍。
王府井大街從外表來看確不比長沙的黃興路,廣州的北京路更好,可是內在的歷史概念卻要比國內任何一條大街都突出的,我以為。而且這裡的最大特點是對一種古今中外的結合,可以說是介乎前門和西單之間的,盛錫福的帽子,內聯升的鞋子,SWATCH的腕表,JEANWEST的T恤衫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我是在一個雪花缤紛的夜晚拜訪王府井的,燈光下的飛雪紛紛揚揚的落下來,加劇了動感和速度,好比無數小飛蟲,時而沖得你睜不開眼,那麼欣賞王府井對於我來說也是好比在夢境中了,街上的人星星點點的沒有幾個,有的商店更是在八點半就打了烊,只留下門外的青銅雕塑一如既往的停留在那裡擺出亘古不變的姿勢,我也無暇去欣賞,只是鑽進了最大的新東安商場去轉了一下,戶外的寒冷讓我覺得這溫暖的室內格外的體己,裡面的東西也還不錯,盡管是門可羅雀,不過大抵是應該歸咎於這鬼天氣吧,我想。
王府井大街的盡頭,是我最喜歡的小吃,遍布大江南北的永和豆漿到了這裡依然奪目,小攤販們高舉勝利女神火炬般大的羊肉串,鱿魚卷招呼我,我一向不喜歡吃這些東西的,徑直走進了馄饨侯。這店我以前在錦州是見到過的,不過到了這裡,應該說更為正宗吧,清湯裡面十個個大飽滿的鮮肉馄饨讓我感覺雪中送炭這個成語的美妙,咬一口,一如廣州的上湯雲吞一樣富有彈性,香氣四溢,汁水飽滿。馄饨侯的店面,沿襲了北京絕大多數的老字號小吃,在牆上有著關於自身歷史的介紹,讓人覺得來到這裡不止是吃飯這麼簡單的事情,而是走進了一本故事書去探究裡面的秘密。曲終人散,酒足飯飽的我終於也要和這我領略不長的王府井說再見了。
臨別的時候意外的看到了從一個朋友的照片中看到了她的朋友曾經到過的王府井教堂,身臨其境照片上的真實場景,算是游人的一大幸事了,只不過這教堂不同於白天那樣的明晰,而是在燈光下的飛雪中好比影子一樣站在那裡,讓人覺得它是那麼的遙遠,這迷離的北京的王府井的夜……
先從西單說起吧,我最初到西單的時候是1999年,正值中考結束,也是在那一年我把北京從故宮到圓明園,從十渡到八達嶺玩了個遍,剩下最後幾天到西單逛了一下,也是為了順便買一些紀念品,那時侯的西單遠沒有現在這麼繁華,窄窄的**路上擁擠了無數的車輛與行人,間雜著賣報紙和小豆冰棍的,西單商城前面還有一座天橋,橋上貼滿了各色廣告,橋下小商店林林總總,近旁的小巷子裡還有蘭州拉面可以吃到。我當時在西單商城裡上上下下走了一圈,覺得實在是很一般,吃了根黃色的台灣米棕,買了些紅螺果脯便回去了。記得那個白癡的自以為是的可以穴居在山洞裡的北京人售貨員給我把幾斤果脯的價錢算了幾遍也不對,末了找來同事一起算,好說歹說在我要找他們經理的前提下才懵懂的讓我走。西單給我留下的最初印象,一個充滿白癡的鬧市而已,好在吃的還不錯!王府井那個時候正是在裝修,我很遺憾沒有親見。
最近的兩次到訪北京是在2004和2005年的第一場雪的時節了,我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下午拜訪西單的,而去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見識繁華,只是為我的老師尋找《希臘哲學史》的第一、二版。出了地鐵,便看到傲然挺立的座座高摟,寬闊廣場,一改以往那種鬧市的景象,西單圖書大廈更是讓我覺得有些可看。無論是以往還是最新出版的名家或者小作者的書籍磁帶在這裡全都可以找尋得到,用書籍的海洋來形容這裡的確不過分,沿著扶梯上摟,看到一摟人頭攢動在書海中遨游的景象讓我心動。3樓的音像磁帶部自然成為電影迷以及音樂迷的我的首選。至今還記得曾經買過的碟,梁祝動畫以及黑澤明的羅生門,有趣的組合。今年拜訪書城是在晚上和寶貝一起了,依舊是去年一樣的景象,不同的是我們的購物籃中換成了無處為家和大衛·科波菲爾。書城的更新速度也讓我驚歎!剛剛從網上看到2005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碟片,如今成片的洛林·馬澤爾就在展示台上對我微笑。
西單的現代文化性,從這書城中是得以完全體現了,西單的另一個特色,還在於它的時尚。眾多的商廈讓我這個外鄉人以為“亂廈漸欲迷人眼”了,說實話,大的商廈我去過幾個的,說來說去也不過都是一個樣子,中友、百盛、華聯即便外部裝修的再豪華,內部的陳設再奢侈,最大的功能也不過就是購物,最多再有什麼室內公園,美食廣場也就罷了。走進被燈光照射的最迷離,也是位置最顯著的中友,一樓依舊是化妝品,往上依次是箱包,女裝,男裝,童裝,玩具文具家電這些東西。那時的中友為首的一些國內大商場應該是所謂的“購物返還禮券”的始作俑者了。只不過是巧妙的讓顧客花更多的錢來買商場賣不掉的東西罷了。我沒有上那份當,徑直去了百事鞋的櫃台,店員雖說忙碌,可是還是愛搭不理的待我,看來和5、6年前它的北京人同胞是一樣的心態了,新瓶裝舊酒。只可惜這酒起初的味道就不好,自然不會象茅台那樣越釀越香,我想慢慢的只好做醋了……
西單、天安門西、天安門東,接下來就是王府井了。無論是地鐵中迷茫的旅程,還是公共汽車經過華麗的長安街到達我的目的地,初出地鐵站,剛下公共汽車,王府井給我的感覺都是一種含蓄的古典的美,他沒有西單那樣張揚,把外表裝飾的異彩紛呈。而是完全沉浸在一種暗淡的,蓄勢而發的,厚重的歷史積澱氣氛中的。即便是新潮西方文化到了這裡也被蓋上了一層東方色彩的薄紗,東方君悅永遠的籠罩在一層通體渾黃的光線中,底下的MCDONALD‘S西餐廳也毫不張揚的坐落在角落迎接著客人,走進王府井大街,入口的王府井書店遠遠沒有西單書城那樣給人的感覺大氣,但是走進去發現那是一種兒時的書店的記憶,樸素的架子,安靜的氛圍。
王府井大街從外表來看確不比長沙的黃興路,廣州的北京路更好,可是內在的歷史概念卻要比國內任何一條大街都突出的,我以為。而且這裡的最大特點是對一種古今中外的結合,可以說是介乎前門和西單之間的,盛錫福的帽子,內聯升的鞋子,SWATCH的腕表,JEANWEST的T恤衫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我是在一個雪花缤紛的夜晚拜訪王府井的,燈光下的飛雪紛紛揚揚的落下來,加劇了動感和速度,好比無數小飛蟲,時而沖得你睜不開眼,那麼欣賞王府井對於我來說也是好比在夢境中了,街上的人星星點點的沒有幾個,有的商店更是在八點半就打了烊,只留下門外的青銅雕塑一如既往的停留在那裡擺出亘古不變的姿勢,我也無暇去欣賞,只是鑽進了最大的新東安商場去轉了一下,戶外的寒冷讓我覺得這溫暖的室內格外的體己,裡面的東西也還不錯,盡管是門可羅雀,不過大抵是應該歸咎於這鬼天氣吧,我想。
王府井大街的盡頭,是我最喜歡的小吃,遍布大江南北的永和豆漿到了這裡依然奪目,小攤販們高舉勝利女神火炬般大的羊肉串,鱿魚卷招呼我,我一向不喜歡吃這些東西的,徑直走進了馄饨侯。這店我以前在錦州是見到過的,不過到了這裡,應該說更為正宗吧,清湯裡面十個個大飽滿的鮮肉馄饨讓我感覺雪中送炭這個成語的美妙,咬一口,一如廣州的上湯雲吞一樣富有彈性,香氣四溢,汁水飽滿。馄饨侯的店面,沿襲了北京絕大多數的老字號小吃,在牆上有著關於自身歷史的介紹,讓人覺得來到這裡不止是吃飯這麼簡單的事情,而是走進了一本故事書去探究裡面的秘密。曲終人散,酒足飯飽的我終於也要和這我領略不長的王府井說再見了。
臨別的時候意外的看到了從一個朋友的照片中看到了她的朋友曾經到過的王府井教堂,身臨其境照片上的真實場景,算是游人的一大幸事了,只不過這教堂不同於白天那樣的明晰,而是在燈光下的飛雪中好比影子一樣站在那裡,讓人覺得它是那麼的遙遠,這迷離的北京的王府井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