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雜志看,頭一次來時,是服務生給我把雜志和大麥茶端上桌來,以後再來時,端上來的就只有茶了,雜志要到門口的架子上去自取,並且,面也變成了翻倍的價錢——服務生說我第一次享用的是特價,目前優惠活動早已截止。
我讀的是一份叫《中關村》的刊物,封面有一道大標題叫“藍色潘石屹”,把些本與顏色無關的東西用顏色來形容好象是一種時尚,就象潘石屹也是一種尚一樣。前些時候路過東三環,見這位滿面堆笑的潘先生站在路旁的巨幅廣告牌上,房地產商作廣告模特,倒真是開了先例,潘先生是位喜歡開先例的人。前衛的東西大都是供人娛樂的,各行各業裡最火爆的人物最終都會歸進娛樂圈,就像各行各業的錢最終都會投向房地產一樣。
那篇藍色的文章被我最先找來讀,文中說藍色是海洋文明,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是黃色的,現在應該減少黃色而增加藍色。話說得雖繞倒也不難明白,掃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很多觀念早就深入國人之心。
文中還談到了他那片“長城腳下的公社”,看了文章才知道,那片樓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已是10倍於國內,被業內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飯店,潘夫人也因此獲了個國際獎,那裡每棟別墅的平均租金是1000美元一晚。
雜志是去年底的,所以文中記者向潘先生打聽李湘是不是想要在“公社”舉辦婚禮,潘先生說不確定,因為那裡的房子已經訂得很滿了。我看到雜志時已經是2005年的1月,李湘早已在嘉裡中心酒店完成了鑽石婚禮,楊振寧在廣東迎娶了翁帆小姐,還有,印度洋海嘯了。
我去過兩次潘先生的那座舉世聞名的“公社”,可惜都不是好季節,寒風凜冽,冰天雪地。那種季節去八達嶺有點兒不可思議,但因為有公社並且不用花1000美金,所以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公司的大轎車從陵園旁的路口下了高速,轉入一條普通公路,過水關長城後再往前進山。水關長城聽說近年總是充當八達嶺長城的替身,是北京一些不法導游用來欺騙外地游客的地方。水關只是個地名,沒有水,只有長城和山。
“公社”在沒蓋成的時候曾被叫作過“亞洲建築師走廊”,散落在山谷裡的一棟棟別墅都是由不同國家的知名建築師設計的,風格各異。這裡的房子是真正意義上的別墅,有景觀,有獨特的外型,還有有別於日常生活的豐富的內部空間。相比而言,北京郊外大批建造的那些所謂“別墅區”,不過是普通的獨棟或連排住宅。一種工業產品與藝術品之間的區別,就是這樣。
錢看來不是那麼好省的,1000塊呆一天,合1小時300多元人民幣,我在那兒呆了兩個多小時,也就7、800元就已經感覺到占這份兒便宜太難。一進去要先站在會所大廳裡聽訓話,被告之不得拍照,否則就是侵犯開發商對建築擁有的版權,然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看個三、兩棟,大量人流的湧進使別墅面目全非,感覺像是在游覽蘇州園林時跟旅游團。
“公社”的確不是一個適合多人聚集的場所,即使會所裡也沒有足夠的公共洗手間。會所的大廳倒是不小,台面上擺放著潘石屹公司出的一種叫《SOHO小報》的刊物,印制得相當精美。這份小冊子不知為什麼我每期都能收到,上邊的文章都是些名人寫的,都很有思想,讓人很不容易有興趣和耐心讀完。讀思想類的文章最累,讀信息類的最輕松,要是寫文章的話則正好相反。
看到“公社”就會明白確實有一些人活得和我們不一樣,北京有不同的圈子,互相看不見。只有在刮著西北風的大冬天裡,在人去樓空的時節,才能夠看到一個空空蕩蕩的“公社”,看到另一個圈子的活動痕跡。
藍色的老潘讀畢,我的久品炒面也上來了,面是用綠豆芽和切成細絲的豬肉、青椒炒成的,配上一碗味噌醬湯,放在一只方形的黑托盤裡送上來。這裡的桌子、椅子也是黑色的,橫平豎直,樣式古拙。我一邊吃面一邊看牆上的日本壁畫,那柔美的長線條,很漂亮。
金源Mall的5層全是餐廳,一個“亞洲廚師的走廊”,這裡不會變成公社吧?我可不想吃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