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要冬天去北京——想象著雪後故宮的凝重,想象著什剎海冰場嬉戲的人群,想象著廟會中小孩子紅撲撲的臉蛋與手中冰糖葫蘆的相映成趣,想象著坐在暖洋洋的屋內圍著紫銅火鍋吃涮羊肉~~~想著想著心中便迫不及待起來。雖然幾乎周圍所有的人都表示詫異和反對,我也明白冬天之於北京並不是一個旅游的好時節,然而我卻堅定而固執地相信,老北京的味道只有在冬天才能最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
打定了主意,便開始積極地籌劃行程。在網上一篇篇的看前人的游程與經驗,真是受益非淺。很多游記都寫的非常詳盡,更有一些還做了整理分析,比如有一篇歸納了如何坐上正確919路的幾條線路等等,這些都讓我之後的北京之旅非常的順利,在此一並謝過。同時,我也整理了一下我的游程,希望對後來者有所幫助。
第一日:雍和宮、國子監、孔廟
1:T104(20:04—次日9:34);票價:285(中鋪)+275(上鋪)=560 (年初一票價下調10%)
查詢其他班次和票價可上http://www.zhaobus.com/train.php
2:旅館:之前早已盤算好定網上大熱門的如家前門店,但果然太熱門了,我提前十天想定的時候早已預定一空。轉而撥打欣燕都(http://www.shindom.com/)的預定電話800-810-2191,欣燕都前門店在西河沿街114號,不算難找,乘地鐵兩站路至前門站下,經地下通道到前門大街,可以看到新新賓館的大招牌,由此往裡走,沿著一條特別破的小路,不要猶疑地走5分鐘左右,就能在一排矮平房中看到一幢黃色五層樓的建築,這就到了。欣燕都的服務和設施都只是湊合,但地處前門,地理位置好,出行特別方便。
★ 標房:120元*5天=600
3:地鐵前門—雍和宮站下,左轉一直沿圍牆走 ,就可看到雍和宮的大門。
雍和宮出過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成為“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整個建築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壯觀,具有漢、滿、蒙、藏民族的特色。
法輪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頂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樓,有5座銅質餾金寶塔,為藏族傳統建築形式。法輪殿是漢藏文化交融的結晶。殿內正中巨大的蓮花台上端坐1尊高6.1米的銅制佛像,面帶微笑,是藏傳佛教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這尊銅像塑於1924年,耗資20萬銀元,歷時2年才成。宗喀巴像背後,是被譽為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的五百羅漢山,高近5米,長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細雕镂而成。五百羅漢是由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制成,是雍和宮的"三絕"之一。五百羅漢山前有一金絲楠木雕成的木盆,據說當年乾隆帝呱呱墜地後3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出法輪殿,便是高25米,飛檐三重的萬福閣。萬福閣內巍然矗立一尊邁達拉佛(彌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寬8米,是由六世達賴喇嘛進貢的、用一整棵名貴的白檀香木雕刻成的。據說乾隆帝為雕刻大佛,用銀達8萬余兩。這尊大佛也是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檀 木大佛已於1990年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還有一個木雕三絕在萬佛閣前東配殿照佛樓內,名金絲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條雲龍,條條栩栩如生。
雍和宮香煙很鼎盛,難怪裡面的喇嘛個個都心寬體胖的樣子,在某些佛前還堆著整箱的蘋果和太子奶,我甚至還看到兩小瓶紅星二鍋頭?!很奇怪的說。
相較之下,工作就做得不太盡如人意,三絕之前也沒見豎個講解牌,不注意的話很容易錯過。所以建議事先做點功課,或蹭蹭導游,另外在法輪殿兩側的班禅樓和戒台樓分別有介紹藏傳佛教流傳和貢品的展覽,好好參觀學習一下,獲益非淺。不然就只是拜了個普通的佛寺,而感受不到其藏傳佛教的特色了。
★ 地鐵 3*2=6,雍和宮:25*2=50
4:國子監和孔廟在雍和宮大門斜對面街道裡,街口有一塊很漂亮的彩繪牌坊,上書“成賢街”。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後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其學生叫監生,可不同與一般民間的酸秀才,至少他們前程無憂。雖然他們也要參加科舉,但即使考不上也能直接分配到各地為官,難怪叫“國子”啊,他們的名譽校長可是皇上。國子監的中心建築“辟雍”就是皇帝講學的場所。從清康熙帝開始,皇帝一經即位,必須在此講學一次,可見其地位的重要了。但是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國子監其實有它並不權威的一面,清朝每年國子監收入的監照銀約有14萬兩,即每年不經過入學和考試只花錢向國家買證書而取得大學畢業資格——監生的人就有八十二三萬。這等於說,國子監也在賣文憑。誰花錢誰就能成為監生——哪怕他連國子監的校門(集賢門)都未親眼見過。這比當今的函授啊夜大啊還不如。可見文憑這樣東西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啊。
所謂“左學右廟”,孔廟和國子監只有一牆之隔。孔廟是學子們祭拜孔子的地方,本身就不大,現在在大修,更是看不到什麼。不過裡面有元明請三代歷屆進士的題名碑,據說還能看到劉墉的名字,有興趣的可以找找。
★ 國子監和孔廟聯票:10元*2=20
5:地壇和雍和宮很近,只隔著一條安定門大街。本想去趕趕廟會,體會一下過年氣氛的,但是到那裡才發現五點關門,花6塊錢匆匆轉一圈太不值了。看看附近的公交車牌,124路能到鼓樓,於是改變計劃去鐘鼓樓,還可游覽一下夜色中的什剎海。
沿著鐘鼓樓轉了一圈,覺得也沒有想象中的巍峨,可能它們的魅力在與聽而不在於看——在萬籁俱靜的夜晚,聽著渾厚的鐘鼓聲遠遠傳去的時候,才是它最有魅力的時候吧。
從車站走到鼓樓的路上,就看到了煙袋斜街的入口。據說街名的由來是因為這條街上以前都是賣煙袋的,不過現在都是酒吧了。街的盡頭就是慕名已久的什剎海,雖然天色已晚,嬉戲的人群早已散去,但兩岸酒吧迷離的燈光把什剎海映照得別樣美麗。沿著什剎海一路逛到宋慶齡故居,不覺已經饑腸辘辘了。看了下地圖,新街口大街離的不遠,而那條街上有很多的小吃店,想著能一路吃過去真是美事一樁啊,於是加緊腳步走過去。先到的新川面館(新街口南大街14號),點了麻醬冷面和擔擔面,涼面因為加了芥末的關系感覺涼飕飕的,至於擔擔面覺得應該叫搾菜肉絲拌面,跟傳統的擔擔面實在太不象了,不過味道還好。旁邊是慶豐包子鋪,可惜關門了。再接再厲往南一站路找到護國寺小吃店(護國寺大街93號),居然正好看到師傅鎖門(春節期間7:30打佯,平時可能稍晚些吧),真是郁悶啊,來北京的第一晚我們就吃了兩碗面!而且這是我們吃到的第四碗閉門羹了。前兩次分別是姚記炒肝(鼓樓旁邊,繞著鼓樓轉一圈肯定能看見)和東興順爆肚張(什剎海前海東沿17號,烤肉季旁邊),都是春節期間縮短營業時間或歇業的,看來春節出行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啊,希望有福的人能吃上吧。
既然吃不上也只能回旅館休息了,看看站牌22路到底就是前門,(這就是住前門的好處了,在隨便什麼地方看看站牌幾乎總有車能回前門)。回旅館前,在街口的土特產商店買了些肉腸飲料什麼的,因為考慮到後幾天一些大景點逛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午飯要自備干糧了。(感覺北京的超市不太多,至少前門附近是這樣,只有些類似雜貨鋪的小超市或土特產商店)。旅館很安靜,一夜無語,期待著明天的長城之旅。
★ 124路:1*2=2;新川面館:9元;22路:1*2=2;超市: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