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日:北大、清華、恭王府
1:726到頤和園東口下,朝後走到第一個路口右轉直走就能看到傳說中那古色古香的北大西門了。
或許是寒假的關系,校園裡很安靜,間或有三三兩兩象我們這樣的游人,多是父母帶著小孩來感受這個中國數一數二高等學府的風采的。在校園中隨意地走走,看到了著名的“一塔湖圖”和百周年大講堂,不過我們終究只是個過客,看到的只是外在的風景而不能親身感受其內涵的精神。
★ 726路:2*2=4元
2:從北大東門出,過馬路向左走數分鐘就是清華西門。
清華很大,還好有校車可以代步。(運行時間7:30-11:30;14:00-19:30 車次間隔15分鐘,1元/人 運行路線:西校門-停車場-二校門-汽車樓-開發樓-南校門-西主樓-東操場-十飯廳-圖書館-理學院-校醫院-西校門)。 主要景點都集中在二校門附近,可以先到工字廳和大禮堂區,再到二校門乘車一路浏覽風光。工字廳即著名的清華園,原為乾隆的行宮,也是清華的起源之地。清華從工字廳的周邊逐漸發展擴大,現在已是全中國最大的大學了。 工字廳是一個小巧精致的南方庭院,曾住在這裡的文學大師吳宓稱之為“籐影荷聲之館”,雖然時值冬季,並看不到籐蘿纏繞,荷花搖曳,但游廊回轉,不禁讓人懷想起錢鐘書、曹禺、季羨林、朱自清等大家也曾在此踱步啊。 在清華園及其附近漫步,時不時可以看到諸如海寧王國維先生紀念碑、西南聯大紀念碑、聞亭(聞一多)、自清亭(朱自清)、晗亭(吳晗)等紀念先人的建築,覺得清華雖以理工科聞名,但卻充滿著人文的氣質。
★ 清華校車:1*2=2
3:午餐:慶豐包子鋪(新街口南大街16號)、護國寺小吃店(護國寺大街93號)
從清華西門出,馬路對面坐726路到新街口南站下,到慶豐包子鋪吃包子。吃了就後悔了—這包子實在太不匝地了,特別是煎包子,感覺就是包子底在油裡劃了兩下。不過終於嘗到了炒肝,其實就是把大腸和肝用勾芡的方法做,很好吃哦,我這個不太吃內髒的人也吃了好多。
據說護國寺小吃店幾乎集中了北京所有的名小吃,我們就在此進行了一次北京傳統小吃的掃盲:艾窩窩是內有果仁陷的小糯米團子;焦圈象做成手镯狀的麻油馓子;豌豆黃果然有股豌豆的清香,都很好吃。面茶去掉最上一層象鹽一樣的東西,下面的麻醬和著面糊也很好吃的。糖耳朵糖火燒之類的實在是太甜了,吃不慣。至於名聲赫赫的豆汁,內心斗爭了半天,最終還是沒敢嘗試。
★ 726路:2*2=4; 慶豐包子鋪:8.5元;護國寺小吃店:22元
4:沿護國寺大街一直往裡走,經過梅蘭芳故居、慶王府、輔仁大學舊址,到路的盡頭左轉就是恭王府。 越接近恭王府就有越多的三輪車夫上來糾纏,如果不想胡同游的就別搭理他們。千萬別相信他們說的恭王府還遠自己找是找不到的之類的話,因為坐上他們的車他們就會帶你到一個所謂散客接待中心的地方,讓你買60元一張的連票,而那個連票實在是太黑了,比普通票貴40塊錢就看個戲和多個導游。那個戲樓,雖然我不能進去一窺究竟,但每一撥就十來分鐘的時間,怎麼能體會到當年王公大臣們的閒情逸致呢。至於導游,其實恭王府裡的導游多的讓你想不蹭導游都難,而且因為都是恭王府裡的專職講解員,所以她們說的話幾乎都是一樣的(包括最後推銷“福”字拓片的時候),前一個沒聽全,完全可以站在原地等下一撥。不過恭王府這個後花園造得的確很有心思,很有典故,不聽聽導游的故事就真是白來了。
★ 恭王府:20*2=40
5:晚餐:瑞賓樓(前門大柵欄門框胡同9號);梅園乳品(前門大街27號)
其實地方並不算很難找,就在大柵欄中間北面的門框胡同內,(在天馬服裝商店和華大利的中間,路口有錄像廳的電影海報),一直往前走就廊坊二條就看到了。月盛齋、小腸陳、爆肚馮全在一塊,不過我們去的時候這三個都在春節休息,只有瑞賓樓開了。原本還想一家家吃過來呢:( 褡裢火燒就是長圓條的鍋貼,不過底是不脆的,一種味道要二兩起點,所以也嘗不了幾種,豬肉三鮮的還行。
吃完火燒在前門大街上逛逛,街道兩旁的店面大多被圍上了隔離板等待拆遷或重修,到2008奧運會的時候這裡將會是一派光鮮亮麗的新式仿古建築了吧。蓦然在一片隔離板間看到梅園乳品整潔明亮的小店面,點了雙皮奶和松仁奶酪,終於讓我嘗到了紅樓夢中寫到的喝的奶酪(以前看到這裡都不明白奶酪怎麼是喝的呢),原來此奶酪非彼奶酪,這個中國奶酪就是象酸奶一樣的東西。
瑞賓樓:13元;梅園乳品: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