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旅游攻略

明十三陵游記-----定陵、神道

     編輯:北京旅游攻略

“未睹皇陵壯,安知天下尊”(二)

--------明十三陵游記之定陵、神道

看完長陵,趕快來到定陵(可以坐車314路前往,車站就在長陵前的停車場上,到定陵票價1元,步行大約20分鐘)。定陵門票45元/人(淡季,學生票25元),地面建築、地宮和定陵前的十三陵博物館三個門票都已經包括在內。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的陵墓,同葬孝端皇後王氏、孝靖皇後王氏。位於十三陵區中部偏西,大峪山下。陵墓於萬歷十二年(1584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萬歷四十八年入葬,共耗用白銀八百萬兩。1956~1958年,北京市文物調查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工作隊,由夏鼐主持進行發掘。現已建成定陵博物館。

定陵前有一個無字碑。據我所知,無字碑的出現有三種情況:一是陵墓主人認為自己功績太多,無法在一塊碑上寫完,於是就干脆不寫了;另一種是皇帝生前有大功也有大過,後人難於評價,索性什麼也不寫,任人評說(例如武則天);還有就是墓主人認為自己庸庸碌碌、無為一生,沒什麼可寫的,無奈之下只好空著。

有人說明神宗萬歷朱翊鈞屬於最後一種情況。在明代歷史中,神宗經常被過度地描寫成一個荒唐、好色、懶散的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明朝皇帝,長達48年。他十歲登極,二十一歲就興師動眾為自己修造陵墓。陵墓建成,他就不上朝,長達二十五年,成年累月久居深宮,花天酒地尋歡作樂。

但明神宗的確也做過一些大事,典型的就是“三大征”:平定寧夏叛亂;援朝戰爭;平定楊應龍叛變。其中援朝戰爭後期,中朝聯軍與撤退日軍在東南露梁海面發生激戰,明將鄧子龍、朝鮮將領李舜臣指揮軍隊奮勇殺敵、將日軍殺得大敗。鄧、李二將亦戰死海上。這一次援朝之戰,雖然耗損巨大,但對於確保明代的海防與東北邊疆,意義非常之大。

在陵園內供游人休息用的石桌上,搞定了午餐(自帶)。然後直奔地宮而去,通過安檢門,走過盤旋深入地下的五層樓梯(真夠深的!)

地宮中陰氣陣陣,提醒各位朋友注意下次去的時候注意地面地下的溫差較大。首先進入了一個側室,然後到中室,裡面放著三張漢白玉座床,一個繡龍(皇帝的),兩個繡鳳(兩位皇後的),座前有大瓶,內裝燈油,是用來做長明燈的。皇帝和皇後的靈柩在後室,裡面已經沒有萬歷的屍骨了,早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就被那些“紅衛兵革命小將”給燒得干干淨淨。整個地宮共有漢白玉石門7扇,每個門重4噸,深藏在地下。

定陵的運氣很差,屢次被火焚毀,現在已經看不到稜恩殿和稜恩門——已經被李自成的義軍燒得只剩下地基和柱子的基座。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關,陵園再遭破壞。

定陵外的十三陵文物陳列館很不錯,其中有放映定陵挖掘過程的影片,很有意思,我和同伴是坐在地板上一直看完的。

出了定陵,已經是下午4點,去昭陵是沒有時間了,直接前往神道。在定陵前坐22路,到龍鳳門下車(就是神道的後端),車票價1元/人。神道的票價20元/人(淡季,學生票10元)。

神道總長長達七公裡,但似乎沒有覺到有這麼遠。在神道左、右有兩座小山。東為龍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條奔越騰挪的蒼龍;西為虎山(俗稱虎峪),狀似 一只伏地警覺的猛虎。中國古代道教有"左青龍,右白虎"為祥瑞之兆的傳 說"龍"、"虎"分列左右,威嚴地守衛著十三陵的大門。

陵前放置的石雕人、獸,古稱石像生(石人又稱翁仲)。從碑亭北的兩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龍鳳門止的千米神道兩旁,整齊地排列著24只石獸和12個石人,造型生動,雕刻精細,深為游人所喜愛。其數量之多,形體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我國古代陵園中罕見的。石獸共分6種,每種4只,均呈兩立兩跪 狀。將它們陳列於此,賦有一定含義。例如,雄獅威武,而且善戰;獬豸為傳說中的神獸,善辨忠奸,慣用頭上的獨角去頂觸邪惡之人。獅子和獬豸均是象征守陵的衛士。麒麟,為傳說中的"仁獸",表示吉祥之意。駱駝和大象,忠實善良,並能負重遠行。駿馬善於奔跑,可為坐騎。 石人分勳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為皇 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為拱手執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誠。在皇陵中設置這種石像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有了。主要起裝飾點綴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 儀威,表示皇帝死後在陰間也擁有文武百官及各種牲畜可供驅使,仍可主宰一切。

關於神道兩旁的這些石像,有很多民間故事。仔細看可以看到,在石人和石獸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傷,對此當地有個傳說。相傳石人和石獸白天不動,晚上則摸到附近村裡禍害百姓。百姓震怒,合伙把石人打得遍體鱗傷,傷了石人的元氣。此後,無論白天黑夜,石人都只有永遠在原位不能再動了。這個傳說荒誕不經,倒是另外一個關於石人的傳說更耐人尋味。據說石人共有12尊,但只有4匹馬,不夠每人一匹。宣宗皇帝朱瞻基曾為此殺了很多人,因為他們誰都解決不了皇帝所要 求的“十二石人要備十二匹馬,而且不得在神路兩旁立臥四匹以上的石馬”這一難題。最後一個中年漢子把皇帝帶到神路旁指示天機。原來那兩個武臣的後身,各有 4匹浮雕石馬,活脫逼真,與臥在神道上那4匹加起來,足了12匹的數,沒有違背“不得在神路兩旁立臥四匹以上的石馬”的要求。這漢子原本是參與雕刻石人的 石匠,他認為12石人應有12石馬,而且早就雕成了四明八暗的樣式,但其他工匠都沒有看出來。後來,漢子為阻止皇帝濫殺無辜,才道破了天機。事後,他也不賞賜,悄然返鄉,種地去了。

在往前走就是大紅門,又稱大宮門,也是神路的一部分,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

在“世界文化遺產”的那塊石碑前照相留念,然後閃人。回到宿捨,6點半。

同樣,為了准確地讓大家了解定陵、神道,轉載一段專業講解建築結構的文字:

…………………

陵宮的總體布局亦呈前方後圓之形。其外圍是一道將寶城、寶城前方院一包在內的“外羅城”。城內面積約18萬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圖說》對這道外城成作過這 樣的描述:“鋪地牆基,其石皆文石,滑澤如新,微塵不能染。左右長垣琢為山水、花卉、龍鳳、麒麟、海馬、龜蛇之壯(狀),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奪天工也。”又謂:“覆牆黃同瓦瓦,刻磚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瑩如玉石。甲申之變,寸寸毀之,而不能盡毀也。”外羅城僅前部正當中軸線位置設宮門一座,即陵寢第一道門。其制,黃瓦、朱扉、設券門三道。

外羅城內,偏後部位為寶城。其平面接近標准圓形,直徑約230米。寶城牆的垛口均采用打磨平整的大塊花斑石壘砌。內環磚砌宇牆,宇牆與垛口之間為 鋪磚馬道。寶城牆的前部設有城台(又稱“方城”),城台下承石刻須彌座,上建重檐歇山頂式的明樓。明樓的建造極為考究,不僅樓內采用磚券頂,無木構梁架, 而且上下兩層檐的檐椽、飛子、望板、斗拱(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式斗拱,下檐為重昂五踩式斗拱)、額枋、平板枋及上下檐之間的榜額(刻“定陵”兩字)也全部 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飾油漆彩畫,酷似木構建築,然實無片木寸版。樓壁前、後、左、右四面各辟券門,樓內樹聖號碑一通,高6.195米,碑首為方 形,前後刻雙龍戲珠圖案,正面有篆額“大明”兩字。碑身正面刻“神宗顯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碑趺采用上小下大五級方台式,其上面四級自上而下,分 別雕刻雙龍戲珠、雲、寶山、海浪等圖案。城台的下部無券門之設,但城台左右各有冰盤檐式石刻門樓,由門樓進入,有礓石察 道由城前上達寶城、明樓。寶城之內封土滿填,中部有三合土夯築而成的上小下大圓柱形的“寶頂”。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天啟元年(1621年)閏三月,因 定陵帝後人葬後隧道回填完畢,工部曾奏請議定寶頂規制,熹宗皇帝(神宗之孫)下旨說:“定陵寶頂規制乃皇祖(指神宗)親定……。著照永陵丈尺培築。”但實際上定陵寶頂卻築得比永陵還大。寶城的排水采用牆外設石刻排水螭首和牆內設排水方井的方式(排水方井的底部設有通於寶城牆之外的排水暗溝)。

寶城之前,在外羅城內設有三進方形的院落。

第一進院落,前設單檐歇山頂式陵門一座,制如外羅城門,為陵寢第二道門,又稱重門。其左右各設有隨牆式掖門一道。院落之內無建築設施,院落之前(外羅城之內)左側建有神廚三間,右側建有神庫三間。

第二進院落,前牆之間設祾恩門。其制面闊五間(通闊26.47米),進深二間(通深11.46米),下承一層須彌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龍鳳望柱頭式的石欄桿及大小螭首設置齊備。前後還各設有三出踏跺式台階。按《帝陵圖說》所記,祾恩門台階的形制為“中平(指雕刻圖案的御路石)外墄(指台階),中為御 道”, 則明朝時該門台基也應有御路石雕。祾恩門左右各設隨牆式掖門一座。院內建左右配殿各七間(《昌平山水記》記為七 間,《帝陵圖說》記為九間,本書據遺址分析從前者)及神 爐左右各一座。

第三進院落,前牆間建有陵園最主要的殿字——祾恩殿。其形制為重檐頂,面闊七間(通闊50.6米),進深五間(通深28.1米),下承須彌座式台 基一層,圍欄雕飾同祾恩門。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前設三出踏跺式台階,左右各設一出。殿有後門,故台基的後面亦設踏跺式台階一出。其中,後面一出踏跺及 月台前中間一出踏跺設有御路石雕。刻龍鳳戲珠(左升龍,右降鳳)及海水江牙圖案。祾恩殿左右各設隨牆式掖門一座。院內沿中軸線設有兩柱牌樓門(棂星門)一 座、石幾筵一套。牌樓門的兩柱作出頭式,白石雕成、截面為方形,頂部雕坐龍,前後戗以石抱鼓。石幾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組成。石供案作須彌座式,石供器由 香爐(一座)、燭台(二座)、花瓶(二座)組成。形制如長、永等陵。

由於寶城的隧道門設於寶城牆的右前方(詳見《地下宮殿的考古發掘》),帝後棺椁在享殿(祾恩殿)內舉行“安神禮”後,必須途經外羅城內能進入寶城 的隧道門入葬玄宮,同時考慮到建築設計的對稱性,在第三進院落左右兩牆又對稱地設有隨牆式掖門各一座。

此外,定陵外羅城之前,左側還建有宰性亭、祠祭署,右側建有神宮監、神馬房等附屬建築。定陵衛的營房則建於昌平城內。其中,定陵祠祭署的建築布局 是,中為公座(辦公用的正廳),後為官捨,前為門。神宮監有重門廳室,房屋多至300余間。

打開地宮之謎

神秘面紗

封建皇帝為了長久保存自己的陵墓,深怕被人挖掘,不僅編造許多神話嚇人,還要把墳墓封藏得極為嚴密。因此,歷代帝陵的地下宮殿始終被蒙著一層神秘的色彩。打開十三陵地宮之謎,一直是文物考古工作者研究、探索的課題,但因種種疑難,久久不能入手。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對定陵進行了考古發 掘,終於揭開了地宮之謎。

重要線索

在試掘勘察過程中,發現寶城東南側外牆皮的砌磚有幾層塌陷下來,露出了裡面磚砌的券門。後來,又在寶城內側發現了“隧道門”“右道”“寶城中”“左道”等字跡,這些發現為發掘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線索。

石碑指路

根據這一線索,發掘工作就選定從寶城內側開始,先在正對著券門的位置上開了第一條寬3.5米,長20米的探溝。挖掘不到兩個月,即發現下面有一條用城磚砌的隧道,它很可能是通往地宮的隧道,但探溝太短,不能把它全部暴露出來。經跟蹤探索,見隧道彎彎曲曲通向明樓後方,於是又在明樓後邊開了第二條探溝,寬10米,長30米。當挖到7.5處深時,發現了一塊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十六個字。這一意外的收獲,相當於找到 了指路碑,好比是打開地宮的“鑰匙”。

找到金剛牆

考古人員反復研究石碑的來歷,認為定陵於1590年繼成,而神宗及皇後是1620年10月才埋葬的,陵墓建好後皇帝皇後都沒有死,自然先要用土封起來。負責陵墓修建的工部,為了將來用陵時能迅速找到地宮,不誤吉時,在地下留個標記是不足為奇的,這個小石碑可能就是標記。於是順小石碑所指方向,向西開了第三條探溝,又發現了一條由東向西斜坡往下的石隧道。隧道盡頭,有一堵大牆擋住去路,用營造尺丈量一下距離,同小石碑上記的一樣,那麼這堵牆無疑就是金剛牆了。

打開石門

金剛牆通高8.8米,頂部有黃色琉璃瓦檐。仔細看去,瓦檐下露出人字形痕跡,好似一座門,這就是用二十三層城磚砌起的金剛門封門磚。取掉封門磚,便進入一間方形券室。它東連隧道,頂部用磚起券,四壁用石條砌成,西牆中央,有一座漢白玉石門,從外邊無法推開。原來裡邊有一根條石正頂著門,想打開石門,首先得拿掉裡邊的頂門石。為了不使條石摔壞,考古人員先用鉛絲順門縫套住它,然後將木板伸入門縫將它頂開,沉重的石門便被慢慢地推開了。門開後,發現頂門的條石上有墨筆楷書“玄宮七座門自來石俱未驗”十一個字,才知道它叫“自來石”,而且後來一數地宮內確實共有七座石門。石門高3.3米,每扇門寬1.8米,重約四噸,上面刻著縱橫九排門釘。進了這座石門,才算正式進入了地宮。

五殿相連

地宮是由前、中、後、左、右五座高大寬敞的殿堂連接組成的,全部為石結構。前、中二殿,有石門相隔。後殿橫在中殿的盡頭,中殿兩側有甬道及石門,可通向左、右配殿。配殿的西牆又各有一座石門,是後道入口處。

在靈車進入地宮時,為了使地面不受損壞而臨時鋪設的一層厚木板還留在前殿至後殿的地面上。中殿有三個漢白玉石寶座,成品字形擺置。座前各有一座黃色琉璃五供,還各設一口青花雲龍紋大瓷缸,缸內盛香油,稱為長明燈。可以看出當時長明燈曾點燃過,因地宮封閉後裡邊缺氧,它才熄滅了。左右配殿形制相同,都是空的,連用漢白玉鑲邊的棺床上,也沒有放任何物件。後殿稱玄堂,是地宮的主要部分。正面棺床上停放著三口棺椁,中間的特別大,是萬歷皇帝朱翊鈞的靈柩,左右兩邊是孝端和孝靖兩位皇後的靈柩。周圍放置有二十六只陪葬箱子、玉石和青花瓷瓶等。

萬歷帝後

開棺前,考古人員曾做過蠟屍(用蠟將屍體封住)的准備,但揭開棺蓋一看,死者早已是一架骷髅,只有頭發還保存得較好。朱翊鈞頭上打著發結,插著幾枚金簪,嘴上殘留著幾根黃胡須。他頭戴翼善冠,身穿繡龍袍,腰束玉帶,足登長統靴,兩腿長短有些差異,象是生前有些毛病。從骨骼上看,他身材並不高大,還稍稍有些駝背。葬式是仰面朝天,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額。

孝端是浙江余姚人,為朱翊鈞原配,姓王,162O年四月死,年57歲,比朱翊鈞早死三個月。孝靖是光宗生母,河北宣化人,也姓王,進宮時 為慈寧宮官女,侍候朱翊鈞母親。她17歲時得萬歷寵幸懷孕,後來封為恭妃,因生長子,又進封為皇貴妃。因為她的兒子冊立為皇太子,引起寵妃鄭氏妒恨,乘隙加害,47歲而亡。當時按貴妃身份葬在東井,到1620年十月,埋葬萬歷和孝端皇後時,才將她遷來一起葬入地宮。

文化寶藏

定陵出土的珍貴文物多達3000多件。其中有絢麗多采的織品、服裝,小巧琳麋的鑲寶金制首飾,還有許多世間罕見的金器、玉器、瓷器等,都是研究明代工藝的珍品。這些還僅是一個陵內的部分文物,可以想見整個十三陵地下宮殿中該有多麼豐富的文化寶藏!

1959年正式建成了定陵博物館。為便於游人參觀,在明樓後開了一條平道,在地宮入口築成五層盤旋式的鋼筋水泥扶梯,直通地下宮殿。明樓的兩側建了兩個陳列室,將地宮出土的大批文物進行展出。定陵的地面建築,和其他各陵一樣,有陵門、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和寶城等。其中祾恩殿已在1914年 前後被火燒毀,現在僅留有殿基遺址。古老的地宮,郁郁蔥蔥的園林,吸引著國內外參觀游覽的人們。

明定陵

一帝二後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的陵墓,同葬孝端皇後王氏、孝靖皇後王氏。位於十三陵區中部偏西,大峪山下。陵墓於萬歷十二年(1584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萬歷四十八年入葬,共耗用白銀八百萬兩。1956~1958年,北京市文物調查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工作 隊,由夏鼐主持進行發掘。現已建成定陵博物館。

仿祖沿宗

定陵的陵園建築,完全仿照其祖父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如明樓的斗拱、額枋全部用石材,陵外加築一道外牆等,這些在諸陵之中是較為特殊的。但其整個陵園的建築規制則與其他諸陵無異,依次為陵門、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和寶城。

地下宮殿

定陵的引人之處當然是它的地宮,墓室在寶城封土下面,前有磚隧道、石隧道、金剛牆,隧道券接地宮。地宮分為前殿、中殿、後殿與左右二配殿,全部為拱券式石結構,各殿間有石券洞相通,券洞前雕額枋、檐瓦,下作須彌座。各殿間有石門相通,門用整塊白石制成,門上雕刻著九排門釘和鋪首街環,給人以威嚴的感覺。殿堂封閉時,用“自來石”頂門。前殿和中殿高7.2米,寬6米,長58米,中間由一個長方形甬道相連,地鋪由江南御窯精工燒制的方磚方形澄漿 磚。後殿和兩配殿地鋪磨光花斑石。玄宮連同隧道券前後長87.34米,左右橫跨47.28米,總面積1195平方米,相當寬敞。

御座居中

地宮內,前、中、後三室特別高大而且尊居中路。中室陳設有萬歷皇帝和孝端、孝靖二皇後的漢白玉石神座,形狀與帝後生前所用御座相同。神座之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五供之前又各有一口嘉靖年款的青花雲龍大瓷缸,內存有香油,棺椁安妥後點燃,名“萬年燈”或“長明燈”。後殿長3O米,寬9米, 高9.5米,設有白石鑲邊的棺床。棺床中央放置皇帝和二皇後的棺椁,棺椁之上放有木制儀仗、銘旌等,周圍散放玉料。26只裝滿隨葬品的朱漆木箱和孝靖後的 圹志分別放在棺床兩端。棺床上有方孔,內填黃土,當是傳說中的“金井”。左、右兩配室長26米,寬6米,高71米,對稱建於中室兩側,並有甬道與之相通,從建築的體量、精致程度上略遜於中路三室,漢白玉棺床上也有“金井”,但無其他陳設。

總花費:兩人共計160元。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北京溫泉度假村排名 門票住宿及乘車路線
北京溫泉度假村排名 門票住宿及乘車路線

  北京周邊溫泉度假村:郁金香溫泉花園度假村 初秋拒絕干燥我們泡湯去  郁金香溫泉花園度假村是集旅游度假、康體娛樂、休閒養生、商務會議於一體的綜合型度假村,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葦路,占地400畝,毗鄰

清明出游 黃花城水長城春季游園會
清明出游 黃花城水長城春季游園會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萬物復蘇、春暖花開之際,清明節到黃花城水長城游園賞花好不惬意。

意大利農場:在京郊感受異域風情
意大利農場:在京郊感受異域風情

  都市人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放松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周末過得低碳健康,大概有很多種方式,我們可以利用周末騎自行車旅行,過兩天不插電的生活……也有人為了

京郊賞紅葉攻略:北京賞紅葉十大去處
京郊賞紅葉攻略:北京賞紅葉十大去處

香山紅葉    觀賞紅葉最正宗的地方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脈東麓,距城20公裡,占地160公頃,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