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旅游攻略

三國演義

     編輯:北京旅游攻略

中日韓新“三國演義”之文化淵源(二)

日本茶道源於中國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坐禅,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瓯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禀,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在中國茶道一度失傳,我們先看一看日本的茶道.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造制茶葉,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千利休,他提出“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規范,是日本人心靈的寄托,是應用化了的哲學、藝術化了的生活。

茶道內容是豐富的,在思想方面,它融佛教、道教、儒教為一體的一促精神文化。在形式上,容括了各種生活藝術的總匯。

茶道中的“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的哲學思想,不對稱、簡樸、素淡、枯高的美學思想,以及平等、互敬、恬淡的道德觀念,獨坐觀念的自省精神,是日本茶道的特征。

徑山茶宴與日本“茶道”

宋時由於徑山(今浙江省余杭)茶宴名震中外,日本禅師慕名而來,比較出名的有聖一國師,南浦、昭明、明惠上人等僧人。徑山又是著名茶區,寺院裡飲茶之風很盛行,而且有一套規矩,常以茶為待客的珍貴禮儀,設“茶宴”:僧客團團圍坐,邊品茶,邊談道論德,邊議事敘景,還有對各種優質茶葉鑒評的“斗茶”競爭游戲;還有把粉末茶用開水沖泡調制的“點茶法”。南浦、昭明到徑山寺不僅學習佛經,而且帶回了徑山茶葉和飲用方法,把“茶宴”、“斗茶”、“點茶法”傳入日本,廣為傳播。據類《類聚名物考》記載:“南浦、昭明到余杭徑山寺濁虛堂傳其法而歸,時文永四年。”又說:“茶道之起,在正元築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適入”(即1259—1269年間)。《續視聽草》和《本朝高僧傳》都指出:“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最近日本出版的《茶葉技術研究》,同樣也講到這段情節。自此可見,徑山“茶宴”與日本“茶道”有直接關系。為日本“茶道”豐富了內容,使之醞釀階段發展到“茶道”的興盛時代。

弁丹(丹爾聖一)於1235年也到了我國浙江余杭徑山寺,他在那裡住了六七年之久。1242年回家帶了徑山茶葉種子和徑山茶的“研究”傳統制法回去。今天日本靜岡市安培川科川出產的“安培茶”(後改為“本山茶”)中,在大正五年“茶葉組合中央會議所”舉行的日本全國第一次制茶品質評議會上,有靜岡縣清沃村山築地光太郎生產的玉露茶,榮獲一等一級獎賞。日本茶業界,至今還悼念七百年前的弁丹,公認這是弁丹到中國傳入茶葉種子和制茶方法的恩德。真有“飲水思源”不忘恩德的人。

1500年,日本千利休禅師,把“茶道”從上層社會進一步擴大到民間,加以宣傳普及,日本人民把千利休譽為茶道匠祖。在珠光時代、武野沼鷗時代、利休時代,不同時代的精神含義,形成不同的流派。

現代日本“茶道”的表演

現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積不大的“茶室”中舉行。茶室一般三間小屋,清雅別致,室內擺設珍貴古玩,名人書法,引人注目。茶室中間放著供燒水的陶炭爐(風爐)、茶鍋(茶)。爐前排列著茶碗和各種飲茶用具。

“茶道”開始,友人到達時,主人已在門口敬侯,一待做定,先捧出甜點,送給客人品嘗,然後在炭爐上開始煮水,把“抹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後,由主持儀式者按一定的規程順序沖沏,依次遞給客人品飲。點茶、沖茶、遞接、加水、品飲都有一定的方式。品茶時要吸氣,並發出“吱吱”聲音,將茶喝盡,用大拇指和紙擦干淨茶碗,仔細欣賞茶碗。日本茶道非常講究茶具,有的選用歷史珍品、貴重的瓷器,欣賞茶碗後,把茶碗放在自己的面前,連聲贊美“好茶、好茶”,表示敬意。女主人寬慰地點頭一笑,將茶碗端走。禮儀完畢,女主人跪在茶室的門側送客,客人致謝。整個茶道貫串了“和、敬、、清、寂”四種精神。為了繼承茶道精神,日本現有支部130處,培養大批茶人。一碗綠茶雖小,但它是人們心靈的綠洲.

日本的茶道精神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

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在“佗”字上。“佗”日語音為"wabi",原有“寂寞”、“貧窮”、“寒碜”、“苦悶”的意思。平安時期“佗人”一詞,是指失意、落魄、郁悶、孤獨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義逐漸演變為“靜寂”、“悠閒”的意思,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蕩、改組時期,原來占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淨土宗應運而生。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淨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草庵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郁,文風“幽玄”。

中日韓徒步新“三國演義”:http://www.chinawalking.net.cn/SG/SG_sy.aspx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東城騎行“北線國學游”:帶著孩子深度邂逅國學
東城騎行“北線國學游”:帶著孩子深度邂逅國學

想帶著孩子騎行,你就有了幸福的煩惱:路不能太遠、路上車還得少,方便孩子吃喝休息,最好還能寓教於樂。有這樣的線路嗎?這個可以有!就在北京市東城區!最近,東城區推出5條經典騎行線路:中軸線世遺游、北線國

雲蒙山——雲蒙峽徒步穿越
雲蒙山——雲蒙峽徒步穿越

  雲蒙山位於京郊密雲縣和懷柔縣的交界處,方圓500平方公裡,主峰高達1414米。山體主要由火山巖構成,群峰疊起,峭壁千仞,有北國小黃山的美稱。植被覆蓋率,品種豐富。溝谷縱橫,瀑布清潭成串,尤其是蓮

秦皇島旅游攻略:玩轉周邊海濱勝地
秦皇島旅游攻略:玩轉周邊海濱勝地

隨著海濱旅游的發展,秦皇島旅游成為北京出發的最熱門的旅游線路之一。本期秦皇島旅游攻略將為大家奉上最為全面的秦皇島旅游信息,包括秦皇島吃喝玩樂、住宿交通、美食等,為大家提供最有價值的秦皇島旅游指南及秦

掛甲峪村:百裡桃花長廊 帶回你的桃花運
掛甲峪村:百裡桃花長廊 帶回你的桃花運

  四月平谷桃花海 帶回你的桃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