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之美,不僅在其秀美的山水風光,更在於醇厚深邃的人文底蘊。在京西有著一座座古村落散落其中,少有人知卻依舊散發著古時的味道。如今的我們,尋著當年的足跡,盤下點京西四大古村落之美,領略一下這裡獨具一格的魅力和風情...... 訪三家店村 曾經的京西重鎮 三家店村是個古村落,成村的具體年代不清楚,有說是成村於遼代,也有說明代成村,而村名據說是由原村有三家店鋪而得名,也有說因最早在這裡落戶的三戶不同姓氏的人家而得名。(來源:新浪博客 大槐樹下好乘涼) 龍王廟現在為門頭溝區文物保護單位。 正殿三間,左右配殿各三間,均為硬山式。 關帝廟鐵錨寺建成於明萬歷二十年(1592)以前。多次重修。 白衣觀音庵據說始建於唐代,後代多次重修。是佛教建築,供奉白衣觀音菩薩。白衣觀音庵坐北朝南,山門一間。 山西會館是三家店比較大的一座建築,現存為是清代建築。山西會館現在是三家店小學,明代以來,山西各處商人來此經商漸多,於是建起了山西會館。院內方磚墁地,房屋建於青石台基之上,現存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 三家店古民居眾多,其中有兩處被列為門頭溝區文物保護單位。 【中街59號院】 【東街78號院】78號院是義源記商號的原址。門樓的下檐有精美的磚雕,兩扇油漆盡落的木門上鑲嵌著:“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解放戰爭時葉劍英元帥曾經在此辦公。 三家店村屬於門頭溝區龍泉鎮,地處永定河出山口的東岸——永定河在西山蜿蜒百余公裡後,從三家店出山後奔向平原。這裡曾有京西古道上最大的一個古渡口,三家店村也因此成為連接山地與平原,也就是西山通往京城的咽喉要道,成為明清京西大道的起點。由於該村“控扼進出西山的大道”越來越多的商人,特別是山西的商人來此開店,使三家店村逐漸成為“西山內外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同時這裡是從南路趕赴妙峰山朝拜的必經之路,所以往來妙峰山娘娘廟進香的成千上萬的香客,也促進了三家店村的餐飲、旅游、商貿、運輸諸業的發展。 乘車路線:在蘋果園地鐵站乘坐336、959、977路公共汽車直達三家店村。
京郊古村落 水峪村寧靜致遠 水峪村位於北京市西南80 公裡處的房山區南窖鄉,距108 國道8公裡,距區政府所在地良鄉52公裡,距國家石花洞地質公園銀孤洞景區10 公裡。水峪村為深山區村落,全村沿一條西北東南向的溝巖分布,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500——800米。村中自然生態保持良好。而尤為寶貴的是該村尚有600間、10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該村東緩坡之上,目前保留得都比較完整。一條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貫穿全村,村落成圓形,面南朝北,依山而建,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其最具代表性建築有楊家大院、甕門、娘娘廟等。 楊家大院位於水峪西山,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主體建設以北方風格為基准,石砌而成,格局為四進四出;門樓別致,蟠龍門嶺,檐下石雕花卉簇擁,兩座清朝風格的石鼓矗立兩旁。甕門指的是村內東翁橋的橋洞,其上雕有一塊白石,石上有“寧水”二字,意在翁橋有拂水安洪之用。 除此之外,該村還是北京市旅游局命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村,遠近聞名的“水峪中幡”、“大鼓會”就出於此地。 今年,該村為發展旅游經濟,投資50余萬元,在村中擺放石碾128座,再現出山村古老的民俗文化。 古老的村落,就那麼安靜的深藏在群山之中。 不單是古老,甚至已經破敗了。但還好,還沒有過多人為開發的破壞降落在他身上,使他還有機會延續自己幾百年的傳承。希望沒有那麼多人去打擾她的寧靜,打擾他的衰落。 大自然與時間總是那麼匹配,無論是千百年的滄海桑田還是一天中的晨昏轉換,都是那麼氣定神閒。 公交線路 1、由北京天橋長途汽車站乘917路至房山汽車站後下車換乘房23路至水峪村站下車即到; 2、由地鐵蘋果園西站乘948路汽車至紅煤廠站下車換乘房23路至水峪村站下車即到。 自駕線路 1、從北京市區走京石高速公路,在良鄉鎮出口或閻村出口出高速,經過閻村鎮、坨裡鎮、河北鎮、佛子莊鄉,沿108國道至紅煤廠三岔路口,看見南窯牌樓,向左進入紅南路,到水峪口三岔路口,向右看見水峪民俗村鐵門牌直行即到; 2、由北京蘋果園或衙門口走108國道,路過松樹嶺、三十畝地、東莊子大橋、河北鎮、佛子莊鄉、繼續沿108國道至紅煤廠三岔路口,看見南窯牌樓,向左進入紅南路,到水峪口三岔路口,向右看見水峪民俗村鐵門牌直行即到。
齋堂爨底下 京郊古村樸實雅致 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裡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位於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解放前屬宛平縣八區,現屬齋堂鎮所轄。距京90公裡,海拔650米,村域面積5.3平方公裡,清水河流域,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1℃,自然植被良好,適合養羊,養蜜蜂。爨底下是國家A級景區。 爨底下村,全村現有人口29戶,93人,土地280畝全村院落74個,房屋689間。大部分為清後期所建(少量建於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以村後龍頭為圓心,南北為軸線呈扇面形展於爨底下村兩側。村上、村下被一條長200米,最高處20米的弧形大牆分開,村前又被一條長170米的弓形牆圍繞,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條通道慣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古村特點 1、村名: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筆,發CUAN音。 2、四合院: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為四梁八柱,廂房為三梁六柱。牆體四角硬,房頂雙坡硬山清水脊,房脊兩端起蠍子尾,下置花草盤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房內設土炕、地爐,方磚鋪地,條磚牆裙。 3、影壁:爨底下四合院前院東廂房的南山牆,後院東廂房的南山牆建座山影壁。 4、門樓:爨底下門樓大部分建在四合院東南角,也就是沿中軸線橫向東移,寓發橫財。同時也符合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思想。 爨底下村民有財神的化身關公廟,有盼子的娘娘廟,有保佑太平的觀音廟,村民們世代相安而息;此外,民俗旅游業蓬勃發展,“農家樂”旅游、服務已成為村民的一種時尚。爨底下村又是京西傳統教育基地、影視基地。 自駕車:門頭溝區雙峪環島右轉到龍泉賓館走109國道按景區標識行走直達景區。 公交車:在蘋果園站乘坐929支線即可,每天兩班直達:07:30,12:30發車;其他時間可坐到齋堂打的。
京西舉人村 古人宅院今猶在 在門頭溝京西古驿道上,有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山村,它歷史悠久,以遼、金、元、明、清時的古民居著稱。自明清以來,村中先後出過22個舉人,被稱為“京西舉人村”。這就是門頭溝著名的靈水村。 靈水村的外形像一只龜,而在古代傳說中龜又是“四神靈”之一的“玄武”。據村民介紹,古時靈水有72眼水井,井井有水,水源充沛,“靈物”與“水”相配,村子得名為靈水村。靈水村自古就有“靈水八景”之說,包括東山石人、西山聳翠、南庵迎眺、北塔凌雲、龍泉觀水、古柏參天、文星高照和挺松榆桑。 村裡的古建築除6套民居宅院為明代建築外,剩下的以清代民居為主。靈水村的四合院主要由正房、倒座房和左右廂房組成,構成一個口字形的中心庭院。各家四合院的建築標准、規模和裝飾等體現了嚴格的等級規制。 靈水村曾一度商業繁盛,著名店鋪有“八大堂”,包括三元堂、大清號、榮德泰、全義興、全義號、三義隆、德盛堂、濟善堂。這些店鋪多為三進和五進宅院,建有門樓、影壁、高台階、大板門,過廳寬大,雕梁畫棟,牆壁磨磚對縫,牆體厚實,磚雕簡潔而講究,花飾粗犷中蘊涵著秀美,建築風格具有“鄉村士大夫”的風范和文人風雅。 而靈水村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當年舉人們住過的院子,被稱為“舉人宅院”。其中又以劉懋桓、劉增廣、譚瑞龍、劉明飛等舉人的宅院最為典雅精致,建築為磚瓦結構,青磚灰瓦、錯落有致、布局合理、裝飾華美,門樓、影壁、石階一應俱全。 靈水村小貼士: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門票:沒有門票 交通:自駕 中國農大南路沿圓明園西路、圓清路、北清路到達北安河後,轉向大覺寺方向直奔門頭溝109國道,在109國道王平與河北交叉口處,選擇王平方向(注:此路段較河北方向的路段比,有平緩、大車少、無上下坡盤山路的優點,只是路程稍遠一些)。沿109國道一路狂奔,經河南台、雁翅到達齋堂,見一路標指向靈水村右轉,四公裡即到。 公交車:乘地鐵至蘋果園站,再轉乘929路公交車抵達門頭溝齋堂鎮。下車後可乘當地車前往靈水村。 住宿:靈水村裡有村民自辦的農家樂,住在農家院子裡,品嘗農家菜,也可發思古之幽情。這些農家院子住的都是木床,已不睡炕床。游客住宿也要選擇渠台山莊,暮色降臨,站在城堡式的山莊上,遠眺山谷中的村落,令人想像無限。山莊比農家院好的是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