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但是近幾年,卻成為許多時尚雜志報道的熱點,不少電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南鑼鼓巷列為在北京的必游景點。
商業氣氛:逛客成分:50%老外,40%外地游客,10%學生
被瘋狂開發,極盡利用全部空間。一個小角落都能做成店面,章魚丸子,還有法式吐司坊,巴掌大的地方站了密密的等待食物的人。咖啡館也背挨著背坐滿了張望人群的咖啡客,像巴黎街頭那樣,不計較擁擠,一口一口啜下燙咖啡。是很擠,是很功利,是很商業,但是沒辦法,她就像表演系的姑娘臉上濃厚的妝,有點假但妖艷誘人。
南鑼鼓巷轉身新生
若是小辮兒當年沒有從北京旅行到西藏,沒有在路途中感悟到“路過”,不知道會不會有現在的“過客”。但是,即使沒有小辮兒,南鑼鼓巷也早在幾百年前就在這裡了,東八條、西八條,達官貴人常常偏愛著它,每條胡同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如今的南鑼鼓巷,俨然成為旅行團的游京路線之一,常常看見導游小姐舉著小旗,身後跟著興奮的旅客,哪國的都有。這時多虧了那些講不完的故事,才讓這裡沒有淪陷為景點,也多虧了大部分店鋪老板對初衷的堅持,才讓旅游紀念品沒有泛濫。幸虧,這裡的平房、大雜院裡還住著最普通的居民,他們是這艘船的錨,無論風緊水急,船都不會迷失、偏離。有生活的胡同才是有生命力的胡同,也許有太多遺跡被掩埋在歷史中,但今天的一切也將是明天的記憶。
在南鑼鼓巷中游走,不用在意走過哪裡、走到哪裡,當太陽與月亮交替,你會釋然,千百年的時光,白駒過隙。
古物:
南鑼鼓巷經過近兩年的清理修繕,不僅挖出了洪承疇的門墩,在中段靠北的位置,還將清末京城五大當鋪之一的萬慶當鋪也拆了出來,一副完好的清朝老當鋪門臉,看上去高大有氣勢。傳說這間當鋪的老板是旗人,當時掌管大清皇家金庫,居住在蓑衣胡同裡。有意思的是,在門臉兩邊,還能依稀看到幾十年前的紅色標語,極具時代氣質,與南鑼鼓巷中的氣氛默默契合。
今象:
活躍在南鑼鼓巷裡的人,都有著各自的原因。來得越早的人,對這裡的熱愛越深。在各類媒體大肆報道之前,這裡更像一個聚集地,那些任性的酒吧、慵懶的衣飾、亂七八糟的雜貨店,都為了了解它們的人而存在。如今的南鑼鼓巷,讓人有種想愛卻不敢愛的感覺,一路猛升的地價保護不了單純,店鋪開始良莠不齊。當不能改變的時候,請微笑接納,順路可以去依舊“橫”的文宇奶酪店排隊買一碗原味奶酪,邊吃邊承認商業化是出名的代價。
名人遺蹤
一張圖片也許能讓你看到這京都舊宅中的一梁、一屏,卻不能向你訴說滿目的情懷。只有親身至臨才能了解,這些胡同裡的殘墩、朱門,都曾歷經怎樣的繁華舊事。
洪承疇家祠
南鑼鼓巷上的歷史記憶之一,明清之際著名人物洪承疇的家祠。如今洪府早已分建成多處小型四合院和小平房、大雜院,輝煌不見。
僧王府
清朝大將軍僧格林沁僧王府,其中一部分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酒店。僧王府舊址今日可在板廠胡同、炒豆胡同找到。
奎俊家宅
清朝四川總督奎俊的家宅位於黑芝麻胡同,是一座花園式的建築,共有五進院落,門前有上下馬石,門內有影壁,兩邊有屏門通到座院,設計考究。
榮祿之父的宅邸
榮祿是清末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父的宅邸很大,跨過壽比胡同、菊兒胡同。
皇後府
清朝的末代皇後婉容結婚之前的住所,位於帽兒胡同,婉容被冊封前原是普通民居,封後之後華麗改建,在民間俗稱皇後府。
靳雲鵬宅邸
雖然此宅如今已然難尋痕跡,但在宅邸舊址東棉花胡同裡建起的中央戲劇學院卻是名揚天下。靳雲鵬,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曾於1919年任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茅盾故居
茅盾曾從東四頭條遷到後圓恩寺胡同,一座不大的兩進四合院,大門內影壁上鑲著鄧穎超同志題寫的“茅盾故居”四個大字。
蔣介石行轅
後圓恩寺胡同內,原清末慶親王奕劻次子的宅邸,民國時售與法國人。蔣介石抵京時曾以此宅做過行轅,現在是友好賓館。
齊白石暫居
雨兒胡同裡,曾傳有一位清朝內務府總管大臣修私宅越級被參劾,宅子被分拆售賣,是清代中、晚期的四合院,建國後齊白石先生曾在此短居,之後返回跨車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