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游記

北京小游 

     編輯:北京游記
所屬景區:北京

九月份的北京,氣候宜人,借難得的一個周末去北京開會的機會,“假公濟私”了一把,偷偷溜出去一個人痛快玩了兩天。5年前學生生涯的最後一個暑假,去北京玩過一回,四五天把市區幾乎所有的古跡名勝都走馬觀花了一遍,就是沒去胡同,一大遺憾。工作之後,沒有是時間去江浙以外的地方旅游,所以這次雖然只有短短兩天,卻是要好好利用,去我最想去的地方。

第一天起了個早,上了出租直奔胡同。開會駐地在小湯山附近的九華山莊,到市區1個多小時。上車時也不清楚北京的胡同在哪兒,司機師傅特熱心,告訴我現在北京僅留的比較完整的胡同群就在後海附近。“我拉您去那兒吧,慢慢逛!那裡的胡同是受保護的,政府說決不會拆的。如果拆了,北京就不是北京了。”

進市區的路上挺堵的,今天還是星期六呢。師傅說這就是北京堵車的特點:沒有規律可循,說堵就堵上了。師傅直接把我拉到了恭王府旁,周圍一帶都是胡同。下車就有三輪車夫圍上來,執意要帶我胡同游,可是我堅持認為步行的速度才是最適合觀光,我一個人慢慢走慢慢看。恭王府和市區其他古跡名勝一樣,正在大修,北京現在可被戲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工地”,從恭王府門口望進去,游人們很有秩序地從腳手架下狹窄的走道魚貫而行。恭王府我五年前去過了,所以不是我此行的目的,門口買了張地圖,開始我的胡同游。

隨意走,見到岔道就拐進去。胡同裡出奇地安靜!現在可是星期六上午10點,如果是在上海的弄堂裡,定已是嘈雜得不行了。仔細看,每個院落裡都住得滿滿的,小小的院子裡,左左右右靠牆砌起了小屋子,僅一平米大小,有點像上海石庫門裡的“灶坡間”,興許是廁所,興許是廚房。半掩的房門裡傳來收音機或電視機輕輕的嗡嗡聲,偶爾一兩聲京片子,擦聲而過悠然自得的老先生老太太,表示這裡都有住戶。胡同裡的四合院比我想象的“迷你”得多,圍牆矮矮的,門楣窄窄的,窗戶小小的,小屋子從門口就開始搭建,只留出容一個人走的走道,所以從院子門口向裡張望,看不見裡面的正屋是什麼樣。後來別人告訴我,那就是俗稱的“大雜院”。雖然院子裡亂了點,外面依舊整潔,決無亂搭建,也沒有衣物隨風飄揚。這裡的胡同讓我想起了揚州的老城區,建築不同,但氣氛類似:古舊的老屋子一幢接一幢,長的胡同一眼望不到邊,短的則曲曲折折連成了迷宮。有一戶人家真絕,在一小段胡同上橫跨搭建了竹棚,上面爬滿了滕籐蔓蔓,有南瓜、絲瓜、葫蘆,一個個大大小小垂得錯落有致,有一只南瓜因為太大,不得不用繩子綁了,拴在架子上以免墜落。棚子下還掛了兩只鳥籠,兩只八哥京片子說得溜,先學門鈴聲“叮咚”,隨後一聲“誰啊?”。說得最多的是“瞧這小鳥兒!”,這定是路過的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它們自然學會了。回望這綠色的景致,在胡同裡投下一片綠色的陰涼,讓我覺得住在這裡還真不錯。

轉了兩小時,又沿著後海北岸走了走,餓了,路邊有家五六平米的面館,也賣米粉。要了晚牛楠粉,特地囑咐不要辣。端上來時大吃一驚!湯粉上厚厚一層辣辣的紅油,天哪,不辣的都成這樣,辣的還不知是什麼樣呢。這粉和上海賣的桂林米粉完全不同:這裡的粉就是粗的綠豆粉絲,嚼頭是有的,可不好吃;湯裡漂的不是花生米,而是炸過的黃豆;牛楠太肥了些,青菜只有兩三片。只吃了一半,就被辣倒了,不得不服!!抹了抹嘴,游北海公園去了。

北海公園不愧是帝王的後花園,莊嚴氣派。新月形的北海,望不到盡頭的堤岸,我國最大的四方形亭式建築——繁復奢華的外牆雕花、內部是極樂世界的巨型雕塑,標志性的白色塔頂、藏傳佛教的傳統風格,值得一游。

第二天去了懷柔,是第一天的那位的哥推薦的:“北京市區看的是名勝古跡,郊區的自然風景也很不錯!”懷柔區位於市區的東北方向,從小湯山前往也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包了輛出租車,一天四百元,游懷柔區內較鄰近的三個景點。先游紅螺山,山腳下的紅螺寺正在整修,我向來對寺廟沒有太大興趣,徑直爬到山頂的涼亭。風很大,陽光很明媚,這山和南方的山相似,植被豐富。幾個在涼亭歇腳的中年游客興致頗高,對著周圍的群山豪邁高歌。第二個目標是雁棲湖,名字很好聽,想象中應該很不錯,不料大失所望。雁棲湖公園沿湖而建,是個游樂場,各種游樂設施破壞了湖的整體環境。湖水很平靜,大約和西湖差不多大,遠處有一道堤壩,猜想雁棲湖也許是個水庫。過橋到了湖對面,是個不倫不類的雕塑公園,唉,真受不了這些人造景觀!這個雕塑公園其實是個小島,島後面遠遠的群山籠罩在薄霧中,倒甚是巍峨。島上賣飲料的大媽說,就算到島的另一邊也無法到那些山,不通的,於是更沒了游這島的興致,走回頭路吃午飯去也。

懷柔盛產鳟魚,分紅鳟和金鳟,我從沒吃過。雁棲湖公園門口有小飯館,點了條紅鳟,一斤二兩,二十多元,活的,清蒸上桌,魚肉口感滑嫩鮮美,不錯不錯,還算沒白來一趟雁棲湖。隨後去了慕田峪長城。五年前去過八達嶺長城,當時覺得爬長城真的得有好體力,其余也沒什麼特殊印象了。到了慕田峪長城腳下,發現非常熱鬧,滿眼都是外國游客。入口處照例是旅游紀念品一條街,大媽們吆喝著:“ice water !cheap!”很專業!大多數游客坐索道上山,我選擇爬上山,一來是嫌索道貴:門票40元,索道還得付50元;二來自恃體力不錯,又喜歡爬山。山很陡,想是長城都是建在陡峭的山上的吧,越陡峭越不易被攻破。爬了半個小時到了八號台,記得向游人開放的好像共有十六個烽火台。我從八號台向一號台的方向進軍。我分不清哪些石塊是古代留下的、哪些是後來修的。雖然是“修舊如舊”,但大部分應該都是後來的砌的,沒有風化滄桑的痕跡。有些游客指著烽火台基座的一些淡黃色斑斑駁駁的磚塊說:“這是老磚。”我也跟著摸了摸。長城上風很大,兩邊山勢險峻,對面的山山巖裸露,很是蒼茫。爬長城的特點是時而上坡、時而下坡,上坡是有些路段特別陡,石階又窄又高。長城走向又十分蜿蜒,從五號台看二號台直線距離很近,可要爬過當中這幾段很費時費力。走走停停,望著兩邊險要的群山,感覺自己是站在幾個巨人的肩膀上。長城好似在山頂的巨人們肩並肩,手拉手,渺小的我們站在他們的肩膀、手臂上才能持續行走在高山的山頂。我覺得長城的了不起在於它縮短了山頂和山頂之間的距離,是一座超長的橋,讓人們能一直行走在群山的最高點。爬了一個小時才到了一號台。一號台的一側有塊標牌:前方未修繕,游客止步。前方蜿蜒著還有很長的一段野長城,長滿了比人還高的雜草,離一號台最近的是一個破敗不堪烽火台,那可真的都是“老磚”啊!有個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一頭鑽進了雜草,還有說有笑的,又一對六七十歲的外國夫婦也毅然走了進去。我就跟了進去,雜草濃密,前面的人離我就十幾步,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腳下是黑灰色的磚,定時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兩邊的磚牆一點兒都沒了,腳下就是懸崖,俯看群山,越發壯美。那對外國夫婦在一處懸崖邊看著美景不禁擁吻了一下,確實太美了!小心翼翼走了好一會兒,到了剛才看到的那個破敗烽火台,大部分牆面都已坍塌,幾段拱形的殘骸歪歪扭扭搭在遺留的風化了的磚塊上,這個烽火台目前的高度大概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現在我知道剛才經過的那些烽火台裡,大約有多少是遺留下來的古牆磚了,很少很少。媽媽在給兩個孩子留影,老夫婦身手敏捷,很快爬過了破破的台頂,繼續向前,佩服他倆!我不敢再向前走了,走回頭路,回到六號台,下了山。九月的北京,爬長城仍讓我出了無數身汗、腿腳發軟,但真的很快樂。長城是至今為止唯一讓我感動的“人造景觀”,雖然大部分都是十幾年前修繕的新東西,但仍舊十分值得一去。當然對於有興趣有膽量爬野長城的朋友,長城的魅力就不止於此了。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