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趁著五一放假,去頤和園游了一圈。
上午九點鐘起床,收拾一下,買了瓶水,打印了地圖,就直接去了頤和園。到那裡以後,差不多10點鐘,從南如意門進了園子,先去轉西堤,感覺風景還不錯,昆明湖的水碧波蕩漾,太陽也不是那麼熱,湖面漾起的微風讓人感覺很舒服。
由於風景不錯,在那裡耗了近一個多小時,11點半的時候,才到著名的長廊,那裡的畫很多,人也很多。畫畫的很細膩,但看不懂。就直接去了萬壽山,在佛香閣買了門票,開始爬山。萬壽山不高,還不到60米,但中午西堤耗了一會兒,爬的時候已經有些費力。終於到了佛香閣,八面四檐三層,琉璃瓦,雕梁畫棟很漂亮,從上面看昆明湖,視角很好。但是人非常多,從排雲殿到佛香閣,一路全是人,大家都擠在這裡。佛香閣裡面很暗,是一個千手觀音的雕像,拜一拜,買了一個帶我名字的護身符,繼續往上走,到了智慧海,這裡是全園的最高處,裡面是觀世音的雕像,看上去跟西游記裡的差不多,拜一拜,人很多,就出來了。
到了最高的地方,就該下山了。我看了下地圖,決定從東面下山,這樣就可以去參觀一下仁壽殿,下山的時候正好路過樂壽堂和玉淵堂,樂壽堂是慈禧住的地方,玉淵堂是光緒住的地方,後面是皇後住的地方,隨便看了一下就出來了。下山到了仁壽殿,皇帝辦公的地方,結果正在整修,包得嚴嚴實實,什麼也看不到,看看表,還不到四點,便從後山又繞了回去,到了諧趣園。
諧趣園是一個仿蘇州園林樣式建的園子,有山有水有林,號稱一步一景,我在裡面裡面圍著走廊轉了一圈,審美觀念太差,看不出彩來,只感覺樹木和建築物搭配很好,園子建的別致,緊湊。除了諧趣園,繞後湖往西走。後湖很安靜,人也不多,樹林茂密,和萬壽山前開闊的視野恰好形成了對比。說是湖,其實就一條小河樣子,彎彎繞繞,過了幾個橋,就到了須彌靈境址,一個仿西藏樣式的建築群落,從山下望山上看去,好像布達拉宮一樣。爬上去,到了香巖宗印之閣,進去以後,中間有三尊佛像,中間的是釋迦牟尼,右邊是藥師佛,左邊是阿彌陀佛,兩側分別排列著十八羅漢。裡面很暗,佛像很大,很威嚴,而且不准拍照。見佛拜佛,放下手裡的東西,雙手合十,虔誠的拜了三拜。這裡面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觀世音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卻被放在了全山最高的廟裡,釋迦所在的這個廟,恐怕比佛香閣那個還要低。看來這畢竟是慈禧太後修的養老院,所有的建築還是要按她的意思來辦。插一句,漢武大帝裡有一句話,子弱母壯,必亂天下,慈禧太後囚禁光緒帝,大權獨攬,還挪用海軍軍費修建自己的園子,真是應了這句話啊!
從後山繼續往西走,就到了蘇州街,聽導游在那裡講,乾隆皇帝下江南,喜歡上了一個小尼姑,把她帶了回來,為了討好她,在園裡修了個蘇州街,讓她進去買東西。蘇州街又要收10元門票,沒時間了,就不去了。再往前走,又回到了界橋,就是千湖跟後湖分界的地方,這回不走西堤,去看更西面的兩個湖。去西湖之前,還要經過一大塊地,好像叫織耕景圖景點,這個景點,在我從網上下的頤和園游覽資料裡都沒有提到,我在裡面轉了一下,主要就是一個走廊,牆上有石刻的字畫,畫的是春耕啊,插秧啊,等等,還有為圖配的詩,詩沒仔細看,字寫得很好,風格不一,顯然是好多書法家的作品,介紹上說,乾隆皇帝找工匠花了三年時間,才刻出這堵牆了,可見其價值。裡面還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乾隆的題字,織耕景圖,周圍有詩,歷經風吹日曬,已經看不清楚。滿族本是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後,建個園子也要突顯其重視農桑,出乎意料。
再往前走是西湖,不只是地圖錯了,還是我走暈了,總感覺地圖跟實際路線對不上。只管走,西湖中間有個環島,被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了,上不去,可以看到一只野鴨在湖面上飛來飛去,想找魚吃。西湖前面是另外一個湖,中間的小島也不讓上,湖裡有幾個人在裡面游泳,只露個頭在湖面上,遠遠看去像野鴨一樣,還有人在釣魚。這時候已經將近六點,周圍的游人已經不多了。
現在只剩下一個景點了,十七孔橋和南湖島,我已經累得快走不動了,堅持一下,就快到了。又走在昆明湖岸邊,太陽就快落山了,余輝拋灑在湖面上,西堤的柳樹和背後的山景融為一體,鳥兒也出來了,在天空飛來飛去,微風襲來,非常舒服,我感覺這才是頤和園最美的時候,簡直美的不得了,最累得時候看到的竟然是最美的景色!上了十七孔橋,太陽已經落到了山後面,很多很多燕子從亭子裡飛出來覓食,南湖島的風景很好,只是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我就匆匆的從新宮門出來,坐公交車回去了。回到學校也差不多9點,剛好一整天的時間,很累,也很舒服。只有一點教訓,下次再出去轉,一定不能穿涼鞋,要穿旅游鞋。
(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