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游記

八達嶺長城游記 

     編輯:北京游記
所屬景區:北京

八達嶺長城游記

暮秋的北京,寒風陣陣,冬意襲人。沿著綿延的山脈望去,一絲幽古之情由然而生。山脊上,不時出現的一段段逶迤在崇山峻嶺上的殘長城和聳立在孤峰絕頂之上的破敗烽燧,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感慨的不僅僅是這令人敬畏的建築,更是當初在這裡守土衛邊的將士們。從唐代邊塞詩人高適的“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郁纡”就可看出,他們心中的孤獨與寂寞!

據《呂氏春秋》上說:“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但當時的秦國並未統一中國。但當時的“居庸關”是在燕國境內,顯然呂不韋的意思是要把“居庸關”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達到他“北卻匈奴,南控中原”的政治目的。但是我這次的目的地,還不是“居庸關”,而是在它以北的“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顧名思義就是四通八達的意思。當初,成吉思汗曾帶領著他的蒙古鐵騎,攻入金中都;明成祖朱棣也率領著明朝的大軍由此七出漠北,掃蕩北元的殘余勢力;滿清的皇太極,也曾被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攔住去路,不得已借道蒙古,才實現了兵圍北京城。難道說,偌大的北京城就只能依靠此處才能進入嗎?帶著這個疑問,我要一探究竟!

其實,“八達嶺”城關,就設在一個很小的通道之中。這個通道就叫“關溝”。它是北京北部的燕山和西部的軍都山,在北京西北部交匯形成峽谷,而“居庸關”就設在此峽谷中,“關溝”因此得名。當時南北交通,貿易和戰爭便不斷的上演著。歷史已經過了很久,現在,它的軍事用途已不再有了,但是作為一處風景,還是十分夠格的。因為但凡兵家必爭之地,大都奇險絕麗,風景怡人。例如:四川的“劍門關”,甘肅的“嘉峪關”和河北的“山海關”等等,無不是歷史悠久,景色壯觀!

過去的“關溝七十二景”現在已蕩然無存了,只剩下“望京石”和“白鳳冢”的故事還在流傳!京劇《游龍戲鳳》講的就是明武宗朱厚照與民女李鳳姐的這段感情故事。荒誕不經的武宗皇帝在山西私訪,發現了相貌美麗的李鳳姐,便強要納為妃子。但行到“居庸關”時,李鳳姐不幸染病。於是,武宗決定讓她在此養病,待病愈再歸。於是,她便日日走到一塊大石頭上朝京師望去,下人將此情形禀報給了武宗皇帝,皇帝非常感動。下诏令其回京醫治,但是很遺憾,此時的李鳳姐已經病逝。武宗皇帝認為她是相思而亡的,所以為她修墳建墓,並將那塊大石賜名為“望京石”。第二年春天,又在她的墳上長出了白色的草。因此“白鳳冢”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長城的修建,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其中較大規模的有三個時期,秦始皇統在一中國後,面對北方強悍的匈奴,他一時無力出兵。只有通過修建長城,才能防御來自北方的威脅,消除邊患。他將北方的燕,趙,魏和自己的邊牆連在一起,組成了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長城。到了西漢時代,由於漢武帝開疆拓土,大將軍霍去病領兵,封狼居胥山,打通了絲綢之路,於是,更長的長城又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上。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明代修的長城。終明一代從未停止過對長城的修建,“八達嶺”就是其中最有價值的一段。它不僅將長城的形制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如城牆,敵樓,烽燧和城關等,再有就是它的制造工藝之復雜,施工之艱難,是我們今人所贊歎的!

在“八達嶺”的城關前,一副遒勁有力的書法作品就展現眼前。“居庸外鎮”四個大字格外的顯眼。進入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哪個年代,城關裡各色人等:有做小買賣的,有打制各種金屬制品的,還有現做各種小吃的以及不停的走來走去的士兵。一切都被一種和諧友善的氣氛所包融著,一片和平的氛圍!

由此往上走:坡是緩的,樓梯是長的,令人感覺就連牆都是矮的。因為是深秋了,所以游人也少了很多,心情很不錯!感覺內側的女牆,真像女子一般優美;外側的垛口也如同男子一般剛毅;兩邊的山脈就像一個人的雙臂,將你擁在中間,有一種“月作金徵風作弦,清聲豈待指中彈。伯牙別有高山調,寫在松風亂石間。”的感覺。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已然走到了北四樓。可就在這時,眼前兀的,出現了許多人,真可算得上是“拖南挈女,呼兄喚弟”。究竟是那裡冒出這許多的人呢?

原來,這北四樓正是“八達嶺”滑車的起始站。游人可以從這裡乘滑車上下,減少了從城台到北四樓的這段距離。這許多的人,沿著牆邊走到一處僅能容下兩人側身而過的的小門,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擁擠在一個小過道裡,真是大煞風景!想一想過去,這裡說不定是誰都不樂意來的地方,由於沒有辦法才來服役的。可現在如此受歡迎,而且外國也來人湊熱鬧,不禁暗自好笑。想起高適的“霜淨胡天牧馬還,明月羌笛戍樓間”,一個胡,一個羌,用的真是何其貼切呀!

北四樓是個交通擁擠的地方,數不清的游人要在這裡上上下下,往來穿梭!而當時營建長城的工程師沒有料到會有這麼多的人來此游覽,所以只是將門設計的又矮又窄,而且,只有一個門供出入,只好感歎北京交通做的表裡如一了:城裡塞車,城外塞人吶!

登上敵樓,遠遠的向北望去。還要翻過幾座敵樓,才能到達最高峰—“北八樓”又叫“好漢坡”。手扒垛口向下看,人潮如織;向上看,路程陡然間象是被天揪了起來似的。坡也變陡了,樓梯也變窄了,牆體也越發厚重了許多!真是“亂雲如獸出山前,細雨和風滿渭川”,想起清代龔自珍的“我勸天宮重抖擻,不拘一閣降人才”的詩句,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回“好漢”。於是穿過重重的人群,我又朝著頂峰邁進了。

好一個“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呀!一路行來,只感覺氣喘吁吁,不敢往下看,因為坡太陡了,好象一不留神就要滑落下去似的!但是有膽子大的,一路的小跑兒往山下沖去,不僅不拿自己的安全當回事兒,也不把別人的安全當回事兒,只顧一個勁的往下沖!從旁邊的人議論才得知:原來這些人是趕旅游車的,因為怕車走了,所以才往下跑的,上來的時候沒有一個是跑上來的!

有很多的人大概有這樣一種感覺:當你走到北七樓的時候,想再往上走,沒路了。其實你沒注意到,在敵樓前不到幾米的地方有一個出口的標志。上面標明了去北八樓的指示方向,只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罷了。遠遠望去,高聳的北八樓似乎是在半空中,看似遙不可及,可通向它的路就在你眼前,這時是考驗你意志的時刻。走上去似乎很簡單,可是惰性卻又在叫你“別去了,省省勁兒往下來吧”!但是心裡又不甘,馬上就要到了難到放棄嗎?“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看看上的人也不少,於是決定往上走吧!看一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碑。照張相留念,以後也好對人說呀!於是又從北七樓下來,沿著路標的方向走去。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這是《清平樂 六盤山》裡的上半阙。我想,今人附會的成分應該比較多。而且這句話在中國流傳的這麼廣泛,大概一定也與這首詞有關吧!長城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代表,是因為他有著悠久的歷史;廣博的內涵以及承載千年的文明。這是一種精神,是形而上的。弄塊石碑放在這裡,其實原本就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但可悲的是,這竟然是“八達嶺長城”管理者們的淺見啊!

站在北八樓上,憑風而望。山腳下人聲鼎沸,車馬喧囂;抬頭望去,另一邊則蕭疏暗淡,人跡罕致。零星有幾個人在趴野長城。城牆上留下了來自全國各地游人的簽刻。想起了戰國時期的“荊苛刺秦”,燕太子丹何嘗就不是英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多麼另人充滿了豪情啊,但是其中又有些許悲涼,而眼前的石碑又是多麼的不合時宜呀!

我在往下走的時候,撫著剁口向外看去;關外是一片荒涼,干枯的樹枝和荒蕪的雜草,構成了一副蠻慌的景象。如有強敵進攻,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再倚著女牆向關內看,除了遠處的停車場和服務區還有些煙火之外,別的和關外那是一模一樣的。來的時候看過一些影視作品,裡面的烽火台只要一放煙,絕對是弄的一大片的黑煙鋪天蓋地的。污染環境不說,還讓看的人糊塗。其實,之所以叫“狼煙”,就是利用狼的糞便收集在一起,一旦有變,就點燃它。因為狼是肉食性動物,糞便裡含有脂肪,所以易燃且煙是直的,易於區分,所以,形容一個地方戰亂頻仍,人們就用狼煙四起來形容。

結束了長城之行,內心感慨頗多:一方面為我們的先人感到驕傲;另一方面,對我們今人的表現感到無奈!“人間萬象”真是“琳琅滿目,目不暇接”呀!此時的心情已經是十分的復雜!我也說不好我們今天的人,是比過去更加先進,更加文明了呢?還是我們一貫如此,只不過是在重復著我們祖先所做的一切罷了?這個問題,恐怕是誰也回答不了的吧!


(長城)


(八達嶺長城01)


(八達嶺長城02)


(八達嶺長城03)


(八達嶺長城05)


(萬裡長城)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房山金陵遺址貓耳山十字寺休閒爬
房山金陵遺址貓耳山十字寺休閒爬

房山區燕山石化後面有座不太知名的山叫貓耳山,還有兩個不太知名的遺址金陵遺址和十字寺,金陵遺址找不到太多的歷史資料,我們看到的也只是新修的牌樓。十字寺卻很有歷史,但因為規模很小文物也很少,目前的遺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