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發一組暑假在北京拍的“到此一游”片子,看看俺拍的北京胡同。 作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北京城裡除了威嚴的皇城、紅牆碧瓦的古建築外,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裡也充滿了濃濃的京都古韻,一代又一代的普通老百姓平凡而快樂的生活在這裡。 當然,俺的“北京之旅”,純屬“走馬觀花”,俺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憑著自己的感覺拍了些片子,今天先看看煙袋斜街吧! “煙袋斜街”在鼓樓附近,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經營著旱煙袋、水煙袋等煙具,以及古玩、書畫、裱畫、文具等等,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由於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開起了許多煙袋鋪。門前豎一個木制大煙袋當幌子,黑色的煙袋桿兒,金色的煙袋鍋兒,這樣的標志真可謂生動形象至極。還有一說,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桿兒,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煙袋鍋兒。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這裡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了。 2 東頭入口標志
煙袋斜街

西頭入口標志
煙袋斜街
西頭入口
煙袋斜街














見過許多“導游旗”,但這仁兄舉著的“白旗”似乎第一次見。
煙袋斜街






可親可敬
煙袋斜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