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寢,是北京旅游的必到之處,現在它也被收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定陵
遠處是十三陵水庫,有陰謀論說修這水庫是為了切斷龍脈,雖無考證但這水庫除旅游外確實沒多少實際意義。
定陵
明十三陵所有陵寢都分布在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一個大約40平方公裡的小盆地之中,此地距北京約有50公裡。從遠處看這裡的地形,確實很符合中國風水學裡前有照後有靠的萬年吉壤標准。
定陵
神路是整個十三陵的總墓道,當年這些帝王後妃們的棺柩就是從這條路抬進陵區的,後世子孫也都是從這條路走進陵區祭祀祖先。以前的十三陵和八達嶺一日游是包含神路的,現在已沒有了這項安排(好省下時間去購物)。
定陵
這片陵區內共埋葬了13位大明皇帝(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埋在了南京,建文帝死不見屍所以沒有陵墓,還有因土木堡之變登基的景泰帝,在哥哥復位後遭到報復被埋在了北京西郊,所以這裡只有13座帝王陵寢)、23位皇後、兩位太子、30多名嫔妃和一位太監(這唯一的太監,就是最後陪著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的王承恩)。明十三陵目前是全球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陵墓葬群之一,在200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定陵
北京現在的十三陵、八達嶺一日游只在十三陵中安排定陵一處游覽。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寢,也是十三陵中規模較大的一處,同時它還是中國唯一一處以現代國家名義主動開掘的一座帝王級陵寢。
定陵
定陵之所以規模較大,首先是因神宗皇帝的在位時間長有足夠的時間來修。它從萬歷十二年(1584年)開工,到萬歷十八年(1590年)才完工,前後歷時六年耗銀800萬兩。這裡埋葬了神宗皇帝本人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後。
定陵
進入大門之後是長長的陵道,從這裡就能遠遠地望見後面的明樓,之前在中軸線上的所有建築已經全部被毀。
定陵
這裡是原來陵恩門的遺址,現在只剩下了基座。盡管十三陵是現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寢,但也仍然是千瘡百孔,這些遺址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文物保護很重要。
定陵
這的主人雖是死人但卻能看到生命的活力,這棵樹經過400多年的歲月不但頑強活著還穿透了束縛它的堡壘。
定陵
這裡就是萬歷皇帝的墳丘,原先它應該是很規整的封土,經過多年雨水的沖刷現在已經不再擁有標准的弧度,這個封土堆的下面就是神宗皇帝和他的皇後們長眠的地宮。
定陵
地宮的入口在整座陵墓的最後面,所以想進入地宮就要從地面上穿過整個陵區。
定陵
這裡就是地宮的入口,進了這道門也就算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定陵
定陵是在1956-1957年間發掘的,當時它只是一個更龐大計劃的第一步。原先的發掘重點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而開掘定陵只是挖掘長陵之前的一次“實戰演習”。
定陵
當年主張挖掘的代表人物是郭沫若和吳晗,現在大門口那個定陵博物館的題字就是出自郭沫若之手。他們在文物保護史上將肯定會被歸入另冊,其中吳晗的人生結局還比較慘。
定陵
整個地宮前後總長有87米,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空間,裡面埋藏了不少可以稱之為國寶的東西,但現如今真正能讓我們後人看到的卻不多。現在的墓室裡幾乎是家徒四壁(僅存的這點東西還有不少都是復制品)。
定陵
地宮是由五個墓室所組成,我們普通游客是從右配殿進入地宮,最後再由前殿離開地宮。
定陵
眼前看到的棺椁都是後來仿制的,中間最大的一個就是萬歷皇帝的棺椁,旁邊的兩個是兩位皇後,再旁邊的箱子裡我想就應該是各種金銀財寶了吧?
定陵
這些圖片是當年開掘時的地宮和文物出土時的樣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萬歷皇帝和皇後們的屍骨被紅衛兵抬到外面的廣場,先對其進行了一番批斗最後焚毀,同時也對整個定陵博物館進行了瘋狂的破壞。定陵發掘的實踐證明以現有技術條件對皇陵發掘其實是毀滅文物,因此自定陵之後,中國政府明文規定將不再主動發掘任何帝陵。
定陵
不過最近幾年各地又對皇陵打起了歪主意,比較典型的就是秦始皇陵,我本人是堅決反對的。其實單就旅游而言,不挖開可能要比挖開的吸引力更大(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閱讀我之前的博客 《我不是秦始皇但是個中國人》 )。這三個漢白玉的寶座看樣子像是實物,旁邊的瓷器就不好說了。眼前的這個墓室就是面積最大的前殿。
定陵
前面就是前殿的大門,也是當年下葬時所走的正門,同時這裡還是上世紀50年代開挖地宮時最先進入的位置。人少的時候這裡看起來確實有點陰森,總覺得後背發涼。。。
定陵
這是墓室的石門,具體的知識大家看介紹吧我就不一一復制了。總之一句話,中國古代的很多工藝水准都很高,可惜我們這個民族都把聰明才智用在這些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事上了。
定陵
眼前的這堵牆叫做金剛牆,它是保護地宮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這堵牆被毀地宮裡的一切就將不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查閱一下定陵發掘的過程。
定陵
從當年下葬的墓道走出來,真有種重見天日的感覺,咱們可比朱翊鈞幸運多了,他進去了就再也沒有出來。當年的萬歷也是個很戀財的皇帝,連維護自己江山的軍費都不太捨得出錢,可攢來攢去最後連自己的墳也沒能保住。民間還有一種說法:之所以十三陵中只有定陵被挖了,主要是因為大明江山就敗在萬歷的手裡(萬歷前期明朝還是比較強盛的,可他曾數十年不上朝,從此明朝開始衰弱),他的祖宗不保佑他因此身後才遭挖墳掘墓之禍。
定陵
陵園內現存的偏殿目前被改造成了博物館,裡面展出的是當年出土的部分還保留下來的文物。
定陵
以前常看古裝劇和聽評書知道有金元寶這東西,但真的元寶卻不多見。銀元寶已失去了光澤,看來還是金子好。
定陵
這件衣服是當年皇後穿過的,能時隔四百多年還保存下來確實不容易。經過這麼多年,它的色彩還能這麼鮮艷,這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今天的匠人折服。
定陵
這是皇後的鞋,很顯然萬歷的老婆們都是三寸金蓮。都說現代人越來越變態,其實我們的祖宗有些也好不到哪去,讓女人把腳長成這樣還不算變態嗎?據說中國女人以腳小為美始於南唐後主李煜,這家伙填的詞我是真喜歡,除了詞以外我是真鄙視他,歷史也證明了他在其他方面的無能。
定陵
這是皇後的鳳冠,今天的女孩子如果單看這個恐怕沒有誰再對做皇後感興趣了吧?以今天的審美標准來看,它不但很土而且也足夠重,常年戴這種份量的帽子想不得頸椎病那真是天理不容。
定陵
還是皇上直接,不要花裡胡哨就用純金打造個風格簡約的帽子就行。構圖雖不復雜但誰敢說這帽子不夠檔次?
定陵
不過金帽子雖有檔次,雖然做工精細已經盡量減少了重量,但聖上脖子的承受力還是吃不消,所以平時皇上還是戴布帽子的時候更多一些(估計這布帽子按現在的話說也得是LV價)。
定陵
這裡還有十三陵主人們的歷史畫像,非常遺憾古代的中國畫更多的是往寫意的方向發展,而沒有像西洋畫那樣追求真實。也許是中國的政治環境也不允許畫師們真實,皇帝皇後的標准像好像早已有了定制,因此我們後人難以見到他們的真容。我想現實中的皇後們肯定會比畫上的漂亮點,不然明朝的皇帝們也實在太委屈太土鱉了一些。
定陵
全部參觀完之後,在陵恩殿遺址前會看到這座小門。按照導游的說法,最後大伙一定都要從這個門走出來,並喊上一句“我回來了”,否則可能就真回不來了。 更多精彩盡在《旅途中的精彩瞬間》
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