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寺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玄壇廟的獅子山上,瀕臨長江。寺門左側臥一石刻青獅,與長江對岸的白象街遙遙相望,素有“青獅白象鎖大江”之說。慈雲寺的建築具有中西風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普賢殿、三聖殿、韋馱殿、藏經樓、鐘鼓樓等。慈雲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剛幢、千佛衣、藏經、菩提樹等並稱五絕。
重慶慈雲寺,為川黔一帶著名十方叢林,也全國唯一僧、尼並有的佛教寺院。寺廟現存佛教建築有十八亭樓、大殿、普賢殿、六殊殿、觀音殿、韋陀殿、千手觀音殿、古佛洞等,大部為唐代所建,最後一次修整是在1936年。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重慶慈雲寺
重慶慈雲寺創建於唐朝,初名觀音廟。後廢圮,清順治十八年(1661),著名高僧破山明禅師重建。1927年,雲巖法師(慈雲和尚,人稱八指頭陀)募資重修擴建,成為十方叢林,更名為慈雲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該寺傳承法系為臨濟宗。著名祖師和興寺大功德者是清乾隆年間的雲巖大師。現任方丈是正澄法師,字慈航,1973年生,四川成都籍。1996年5月披剃於重慶慈雲寺惟賢老法師座下,1998年於武漢寶通寺受具足戒。1999年9月考入中國佛學院學習,2006年6月碩士研究生畢業,主攻淨土專業。
重慶慈雲寺
重慶慈雲寺寺廟臨長江,殿堂依山而建,沿山勢而布局,寺廟建築與周圍的園林、山色相互襯托,使寺廟曲徑通幽,園林環境更加優美,成為重慶的旅游勝地。寺廟現存佛教建築有十八亭樓、大殿、普賢殿、六殊殿、觀音殿、韋陀殿、千手觀音殿、古佛洞等,大部為唐代所建,最後一次修整是在1936年。
重慶慈雲寺最大特色有三:
一是寺內建築風格是中西合璧,廟門為一西式大樓,但山門布置又是傳統佛教山門樣式。很像今日台北的佛光山,但在大陸僅為首例。寺內大殿右廂臨江依閣建有樓亭九個,上下兩層,建築風格亦是融合歐洲近代建築藝術與中國傳統。樓為西式,但四角飛鳌翹立,仙桃點綴於綠瓦之上,兩根紅柱上的白色寶瓶,撐托亭蓋,共計十八個樓亭,稱為“十八亭樓”,隔江遙望,甚為壯觀。www.lvyougl.com
重慶慈雲寺山門中西合璧
重慶慈雲寺內中西合璧的“十八亭樓”
第二,慈雲寺原名觀音院,1927年雲巖法師(慈雲和尚,人稱八指頭陀)托缽來此,募資重修擴建,成為十方叢林,更名慈雲寺。在大雄寶殿左後側設“愛道堂”,為女尼修行居息之處,打破歷來僧尼不同院的習慣,是當時全國惟一僧尼合廟的佛教寺院。慈雲寺先後創辦捐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的 “佛教希望工程”,“佛教慈善功德會”,“母親工程”,發揮了僧侶共修 獨特作用。
僧尼同修的重慶慈雲寺,打破歷來僧尼不同院的習慣
三是“青獅白象鎖大江” 地理位置。慈雲寺位於重慶市長江南岸獅子山麓,瀕臨長江。寺門左側臥一石刻青獅,與長江對岸的白象街遙遙相望,被稱為“青獅白象鎖大江”。
遺憾的是,原來的那座青獅已在“文革”期中被紅衛兵搗毀。現在的這座獅子是一九八二年仿造的。另一傳說為,因其地處羊角灘下、門坎石上,河流水急灘險,時有覆舟之虞,刻此以資鎮攝。既象征佛音如獅子吼,震驚愚頑,又體現了獅子山名的獨特風貌。www.lvyougl.com
重慶慈雲寺:“青獅白象鎖大江”中慈雲寺山門前青獅子
重慶慈雲寺除上述三個獨有特點之外,還有玉佛、金剛幢、千佛衣、藏經、菩提樹等所謂“五絕”:寺內現有玉佛3尊,其中釋迦牟尼玉佛像高1.87米,重1500公斤,屬我國較大的玉佛之一。玉佛前懸掛著四個金剛幢,上面有五色金線盤結粘貼而成的《金剛經》全文。寺內還珍藏許多金繡佛掛像、千佛衣、金剛幢和古代指畫、指字及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畫等,十分珍貴。寺內珍藏佛經130部,最珍貴的版本是宋代《碛砂藏》和《頻伽藏》,被視為鎮寺之寶。寺內還有一株1930年從印度移植來的菩提樹。十年“文革”浩劫時此樹曾枯死。沒想到文革後1982年,又奇跡般地蘇醒復活。樹下池內有雕塑蓮花一朵,上立釋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條龍,口噴清泉,曰“九龍浴太子”。
此系根據《釋迦譜》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蘭毗尼園降生時,天空中九龍吐水,沐浴太子之意而塑設。
重慶慈雲寺菩提樹和樹下的“九龍浴太子”
重慶慈雲寺還有一處景致曰“八功德水”,在山頂大花園內,系雲巖法師擴建此廟時,根據《彌陀經》記載的八功德池,用磨石制成。八功德水者,即謂此水一澄淨、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能除煩惱、八能長養善根(見《稱贊淨土經》及《俱捨論》卷十一)。上有假山、花草、水中荷花盛開,瞻視者深有微妙香潔之感。附近有玲珑別致的曲廊和憑欄覽勝的“浩月亭”,最高處為燃燈古佛洞。香蕉林立,芳草叢生。踞高眺望,左可以視長江大橋,橫臥於滾滾激流之上,形如“玉帶纏龍”;右可以縱觀朝天門港口,船只往來如梭,運載絡繹不絕;俯視全寺的樓台亭閣,使人有飄渺雲端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