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桂堂,位於重慶市梁平縣城西南13公裡處的萬竹山上,它的創始人是我國明清之際的著名高僧破山禅師,破山乃承寧波天童寺密雲禅師之法,為“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師”。
重慶梁平雙桂堂
梁平雙桂堂初名福國寺,後因破山法師在寺內植雙株桂樹而得名“雙桂堂”,又因寺被古竹環繞,又得名“萬竹山”。清朝鹹豐十年(1860),建捨利殿時,破土得一條金帶,因此又名金帶寺,但雙桂堂名延用至今。雙桂堂被譽為“西南叢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門巨擘”,在中國及東南亞佛教界都具有重要地位。雙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叫“寺”、“廟”,一是被視為西南禅宗之“大學堂”之故,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漢族重點寺院。
梁平雙桂堂始建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創始人為破山禅師。破山禅師(1597—1666),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生於四川省大竹縣雙拱鄉,1666年正月二十一日於重慶市梁平縣雙桂堂指燭而逝。破山俗姓蹇,名棟宇,字懶愚,19歲在大竹縣姜家庵削發,法號海明。自幼讀書勤奮,聰明過人,懂書畫,善琴棋。19歲出家,遍游名山,轉覽佛教經典。萬歷四十七年(1619),住湖北黃梅縣破頭山,參禅三年,深有所悟。後常年在天童寺跟隨密雲禅師學法,成為“臨濟宗”第三十六代法嗣。臨別時,密雲禅師將兩株傳說是月宮中飄落的桂樹贈給破山,讓他回家鄉西南一帶傳法,並稱桂樹生根之處就是你安身之地。破山禅師尊師命,身背桂樹,跋涉了幾個月,進入蜀中。先後在萬縣的廣濟寺,梁平的太平寺、萬年寺講經說法,刊刻經書,振興禅院,終於名聲大震,學者仰慕,歸之如雲。清順治十年,即公元1653年,落腳在梁平縣萬竹山,種下雙桂,開始營建雙桂堂。禅院建成後,取名“雙桂堂”。www.lvyougl.com
梁平雙桂堂
他為山門的題聯是:“二株嫩桂久昌昌,正快時人鼻孔;數畝荒田暫住住,稍安學士心腸。”反映了破山此時心情。桂樹至今尚存,枝繁葉茂,濃綠如雲。每年金秋時節,桂花滿枝,香飄數裡,人們爭相觀賞。
梁平雙桂堂破山禅師手植桂樹
破山禅師也是政治家,很有眼光,善於與上層人物周旋來纾解民困。雙桂堂創建之初,正是反清復明高潮之際,川東、陝南和鄂西的義軍“蔓東十三家”打著明朝的旗號,共同抗擊清兵。他們在萬竹山一帶據險自守,長期與清廷對峙,成為清朝掃平西南諸省和一統天下的障礙。破山奔走於十三家之間,以一位高僧的身份,鼓勵抗清將領們堅持斗爭,復興明朝。順治十四年(1657)義軍終被川陝三邊總督、清朝重臣李國英鎮壓,出於安撫人心的需要,對破山卻優渥有加,派員攜帶手筆到雙桂堂,對破山表示崇敬和景仰,希望有朝一日大師能發慈悲,來開導自己。而南明永歷政權在西南一帶雖堅持時間最久,但其懦弱腐敗,加上中激烈的黨爭,內亂不斷,使破山認識到反清復明不過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相反,持續的戰亂則只能增加人民的痛苦和社會的災難。因此趁李國英來信,以詩表態,希望李能“重開巴國蘇民困,再造黎門啟世賢”,“人壽同天壽,民安即國安”的詩句,希望他治理好這片土地,安民蘇困,不要再當殺手。兩人從此成為好友,從朝廷重臣、總督巡撫按到州縣縣官吏,前往雙桂堂者參拜和聽宣佛法者絡繹於道。雙桂堂也因此得到清廷的支持,連續得到修葺和擴建。明朝叛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被封為平西王,駐節陝西漢中,為了建立與破山的關系,又害怕遭到大師的拒絕,便以夫人的名義派遣專人千裡迢迢來到雙桂堂,贈送了最高檔最豪華的整套佛門用品。因此在三藩之亂中,雙桂堂也沒有收到損傷。這與破山的政治手腕不無關系。從1653年到1926年二百多年間,經破山、竹禅等七代祖師累世修建。雙桂堂共建有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積120畝。民國時期,雙桂堂以它宏傳的規模、莊嚴的殿堂、豐富的藏經、獨特的雕塑被列為“蜀中叢林之首。破山禅師一生培育弟子一百余人。後來,這些弟子分赴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等省市乃至東南亞地區,中興了許多毀於戰亂的寺院,成為西南漢傳佛教的主體,因此該寺亦被尊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www.lvyougl.com
梁平雙桂堂全景圖
梁平雙桂堂全寺占地面積約七萬多平方米。寺院坐東朝西,殿堂為木石結構,有大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經樓等七重建築,並新建了五百羅漢堂重現巍峨雄姿。兩側有廂房、僧捨三百余間,周圍有白蓮池、後緣池、花園等景觀點綴,整個寺院環境清幽。大雄寶殿是雙桂堂最宏偉的建築,為三層宮殿式建築,底樓有石雕獅、象,中層高懸名人題刻,三樓有龍鳳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寶頂,連脊通高16米,直插雲霄。大殿擴建於光緒年間,歷五年建成。支撐大展的52根石柱,柱長三丈,直徑三尺,每根重達二萬余斤,全憑人力從百裡之外運來,可見其艱難。
梁平雙桂堂
梁平雙桂堂歷經滄桑,仍保存文物237件,其中有名人字畫61件,佛像110尊,其他佛教文物66件,其中最著名者為銅佛、竹禅畫、玉佛,皆被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文化大革命”中,當地宗教工作干部和寺院僧人用木板將佛像、文物加封,外貼毛主席語錄,巧妙保護了寺內佛像、文物。珍貴文物還有:清代雍正皇帝御賜的《藏經》一部,天聾、地啞、銅鑼、銅鼓四種,各類石刻、碑記七二多塊。另有11世紀用梵文寫的《貝葉經》106頁,其它佛經七千多冊寺內另有僧捨利塔四座,金帶一領,捨利子一顆,系竹禅和尚從五台山請得,被視為鎮寺之寶。寺內今有僧人三十多名。現任住持為釋妙談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