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嘉陵江畔的龍隱門內,坐落著一座袖珍的古鎮磁器口。
小鎮倚江而建。一條主街沿龍隱門高高的石階而上,從江邊走來,逐漸伸向陸地腹地。街道兩旁商鋪雲集,驿站茶館百貨、飯店食鋪寺廟。
(重慶磁器口古鎮)
(純真年代的露天酒吧)
相傳民國時期,磁器口極其繁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先生臨其境,見萬舟競發,匆匆商賈,感慨萬千,並題字冠以小重慶之美譽。
五月初的一個雨後清晨,趁著尚未有太多游客紛至沓來的時分,我輕輕地踏上了古鎮的石板路。春日的細雨洗去了空氣中的化工品分子,茂盛的植物們拼命地綻放著生命綠色,勤勞的古鎮居民紛紛忙碌著准備一天的開張。
呵,多像工作日我們的早上有電話追要箱號,有郵件咨詢運輸的各種事情,有file要提交,等等等等,即將開始忙碌而充實的一天!而我們的節假日則正是這小鎮的工作日。
麻花,好吃的麻花,免費品嘗!循著吆喝聲找去,我看到了一連兩三家陳麻花鋪子。這吆喝聲,是用小喇叭預先錄制好的,緩緩的節奏循環往復地播放,給人一種平實且沒有壓力的感覺。
以前只聽說天津大麻花特有名,不料這小鎮上的陳麻花卻也是獲得了全國性的金獎的。陳麻花,即姓陳的師傅做出來的麻花。這兩三家鋪子中,一家說自家是正宗的陳氏宗師,另一家說自家的麻花花樣最多,有麻辣味的、椒鹽味的,甜香味的、牛奶味的、海苔味的等等,還有一家則看著前面兩家爭搶我這個當天第一位光顧的客戶。
我放眼望去,無論哪家,賣的都是差不多的小麻花。各家店鋪都在門口搭上一條和門面同長的台子,上面分門別類地擺放著一簸簸各種顏色的麻花。我選擇了一家,撿了一個金色的品種請店家給我嘗。它是甜香味的,口感松脆,入口化渣,淡淡的甜味,回味卻很悠長。這回味,同這古鎮的石板路一樣,令我回想起小時候的故鄉,和阿婆買給我吃的麻花的味道。
真的很好吃,我告訴店家,等我逛完了再回來買。
接下來我繼續領略了小鎮的古風與懷舊。
說是古,大概只有那地上的石板。它們已經被無數的腳、鞋子、車輪和棒棒摩擦過,踩踏過,拖行過,經過過。而其他的建築,大多是解放前後的式樣,有點破破的樣子,象位飽經滄桑的長褂老者,有點不修邊幅的樣子。
說是懷舊,不過是我個人的睹物思物,將對蜀中老家的思念移情到了眼前熟悉的模樣上。懷古思今,蜀渝原本一家,分開後,我的家鄉倒成了與重慶交界的新邊城,從2008年開始的川渝合作示范區的開發建設,對拉動當地經濟,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起了明顯的良好作用。
小鎮上還有一所民間的纖夫文化博物館,最初始的長江中上游地區的經濟和交通,都是靠江中纖夫拉船引渡而生!如今天塹依舊在。山巒陵崖之上,眼前這一座座美麗的現代化城市,竟都深深地埋藏著亘古的纖夫的愛!
逛完小鎮,我回到先前應承過的陳麻花鋪子買麻花。卻因為一連的兩三家長得太像,我隨便就在一家門口駐足購買了。買完以後才發現,我品嘗過的鋪子是隔壁一家。不禁暗自感歎,做任何商業,都一定要作出自己特有的名號來,那些千篇一律的就容易被市場所淹沒。
隨著太陽的升騰,游人開始將小鎮喧鬧起來。我走進龍隱門旁邊的酒吧。
臨江獨坐,唯見江水汩汩,以一種貌似安靜的姿態潛移默化地行進著。可以想見,不知何時的古時,小鎮的祖先乘著嘉陵江上的輕舟,靠岸在空闊的龍隱門外,赤手登陸,披荊斬棘,安居樂業,發展壯大,才由來今日的小鎮。無數個小鎮,先先後後,就匯聚成了今日的重慶。
酒吧的露台上,吧台竟由半葉木舟做成。這是讓我們乘舟遠航去麼?
思緒,順著歷史的長河,漂來渡去;西部,乘著深入改革開放的潮流,揚帆啟航!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祝福你,我的西部!祝福你,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