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說: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重慶。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載著重慶三千年的文明史。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重慶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成為古代區域性的軍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業物資集散地,歷千載而不衰,從容吐納萬物,化育生機。
重慶因火鍋歷史悠久,火鍋企業多達5.01萬家,在全國各地三千多家連鎖店的龐大規模,獲得中國火鍋之都的命名。以火鍋之都命名一個城市,這在我國歷史上是首次。我立即起身,進行了一次重慶之旅,所見有感,名副其實。
從福清飛達重慶下午四點多,空氣中的霧氣似乎還未散盡,路上的車十分擁擠。聽司機講重慶剛剛獲得了國家火鍋之都的名分,外來客人和每晚走上街頭同燙火鍋的重慶人明顯增多。難怪行車緩慢,也慶幸有機會感受這座兼具多元文化特色的大都市裡的火鍋盛宴。
重慶火鍋博大精深
說起重慶,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火鍋。作為四川火鍋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我讀四川作家李颉人的《風土什志》看到,四川火鍋發源於重慶,集麻、辣、鮮、燙於一身,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
重慶火鍋以其規模大、人數之眾、種類齊全豐富、民風濃烈,在全國首屈一指。2006年的一次統計顯示,在北京、上海的火鍋店中,重慶人經營的或冠名重慶的火鍋店占火鍋市場的70%。
到重慶第一道風景就是沿街數不過來的火鍋店,難怪有到重慶不吃火鍋就不算到過重慶一說。這裡一年四季,火鍋店天天紅火,常常人滿為患。冬季吃火鍋那是名正言順,三伏天吃火鍋則是一個爽。重慶比上海日落晚一個多點,當夜幕降臨的7點多,臨街露天就已坐滿了食客,鍋中汁水翻滾,桌上熱氣蒸騰。4月初,天到夜晚還顯涼意,看他們個個吃得汗流浃背,喝得暢快淋漓,辣得滿臉通紅,還叫道過瘾痛快!觥籌交錯,談笑風生。此情此景,在重慶住了一天我就感到司空見慣了。
據介紹,在重慶城鄉吃火鍋的人十分普遍,屬家常便飯,多以涮燙毛肚為主。古往今來無論是凡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男女老幼,消費群體涵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多,且習慣於舉家同飲同燙、同聚同樂。
重慶火鍋形式極其豐富,漫步於店面攤點相連的重慶解放碑、南濱路、瓷器口、洪崖洞等數不清的街道兩旁,您都會胃口大開。從原料、湯料、調料的采用到烹調技法的配合,到享用火鍋的形式,豐富多彩,其他派別的火鍋不可同語。選料取材廣泛,包羅萬象。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結合。菜品發展到幾百種,葷的可取自家禽、家畜及其內髒器官和水產,而幾乎所有的蔬菜都可用作素菜,主食是脆而鮮的毛肚,也可燙煮鳝魚、帶魚、黃喉、腰片、鴨腸、平菇等數十種葷素菜肴;火鍋湯則由傳統的紅湯發展到紅白湯、海鮮湯、藥膳湯、酸辣湯等。紅湯以麻辣鮮香為主,清湯以色清味鮮為特色。鴛鴦火鍋就是這二者的結合,用S形的金屬片分格成太極圖狀,一清一紅,顏色分明,一食兩味。由多人一鍋發展到一人一鍋,類型有鴛鴦鍋、子母鍋和三味鍋、四味鍋等。
近幾年內又出現了全牛鍋、全羊鍋、龍飛鳳舞鍋、狗肉鍋、魚頭鍋、鴨火鍋、雞火鍋、山珍鍋、粥底鍋和冷火鍋等,五花八門。調料除牛油、豆豉、花椒、辣椒、豆瓣、姜米、精鹽外,外加一些冰糖和料酒,油重而不膩,味厚而爽口。出現了清油碟、麻油碟、干油碟、蒜油碟、茶油碟、蛋清碟等。和重慶的友人同桌燙涮,收益甚多,他們會介紹用麻油拌蒜泥,一來清熱降火,二來調味潤滑等美味以外的營養健康之理。
數百年來,重慶火鍋餐飲不斷發展,燙遍全國走向世界,這一是豐儉皆備、貴賤均具、濃淡由人的特點決定的。我在重慶5天裡吃了3次火鍋,最多一次消費52元,最少一次只花了29元。二是現代的重慶人,大膽而不魯莽,現代而不誇張,開放而不排外,自愛而不閉塞,使火鍋經營紅遍大江南北主要城市,並傳播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出現了小天鵝、秦媽、德莊、孔亮等一大批名牌企業。在成都,20年前火鍋因街邊鬼飲食還被川菜大廚不屑!1980年初重慶魏火鍋進入成都打響第一炮。之後,精明的成都人眼看重慶崽兒大把大把地賺錢,跟風逐浪也操起了火鍋營生,並大量增添燙涮原材料,一時間,毛肚鴨腸竄香成都街頭巷尾,東大街、署襪北街、新南門、半邊橋等成為蓉城火山口。九十年初,隨著規模化的投入,火鍋終於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