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這個時期到來之前,外灘已然成為上海的標志,上海人心目中的驕傲。電影、電視劇中,只要出現外灘的空鏡頭,出現原市政府大廈古羅馬神廟式的圓頂,出現海關大鐘,出現和平飯店耀耀生輝的紫銅仿金字塔尖頂,出現蘇州河口外白渡橋的鋼梁,就毋庸置疑地把觀眾帶進了上海。像南京路、淮海路、人民廣場這樣的景觀,到處可能還有,可能還更好;像外灘這樣的景致,別說走遍中國找不到可以與之相稱的,恐怕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當外灘改造工程上馬,當浦東開發,沿黃浦江東岸規劃、興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時,有些老上海心中是頗有疑慮的。新外灘工程能否和江畔那些多用整塊花崗巖砌成的氣勢恢宏的建築相呼應?東岸掘起的新軍,能否與這些舊日貴族相匹敵、相媲美?能不能相得益彰,錦上添花?會不會狗尾續貉,弄巧成拙?
這些疑慮並不是多余的。上海雖然有許多年沒有搞樓宇建設,讓二十四層樓高的國際飯店占據上海第一高度達將近半個世紀,但到1983年,便有高過國際飯店的上海賓館出現了,以後這第一高度的紀錄就頻頻被打破。從建築風格上來說,流線形結構、全玻璃幕牆的現代建築很快風靡滬上,隽永的線條、明快的色彩,像穿著大紅大綠、朝氣蓬勃、叭叭喳喳的少男少女,突進人們的視野。人們始而驚美,繼而欣賞,逐漸司空見慣,卻又生出了不滿足。常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用音樂來比喻,圓舞曲、小夜曲固然使人心旌搖蕩,腳下生風,但到底是交響樂讓人回腸蕩氣、回味無窮。普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見雲。在原有的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對面,要建一個新時代的建築博覽會,老上海有這樣的疑慮,是可以理解的。
只不過五年的時間,新外灘一期拓展工程完成,更加上東岸的新建築像雨後春筍般地連片而起,一個煥然一新、光彩照人的新外灘展現人們的眼前,一掃珍愛外灘的老上海心中的疑雲。新外灘是全新的,但新得有底蘊,不浮誇,沒有那種暴發戶輝金耀玉的俗氣。新外灘是張揚的,但揚的是真情,不矯飾,沒有那種毛孩子目空一故的驕狂。現為亞洲第一高樓的金茂大夏,草白色的牆面,立體穿空,像一座隋代無植的古塔,裙樓像一條在浪尖上顛簸的漁船。緊靠在黃浦江東岸邊的香格裡拉大酒店,深栗色的磚牆,像一座古堡,又像一座高大的廠房,與樓前濱江大囤臨水的一排黑漆鑄鐵欄桿,以及平台上巨型的鐵錨雕塑,融成一體,我仿佛聽到穿過時空傳來的歷史蘸遠的鐘聲。陳列鐵錨的平台,原來是求新造船廠的碼頭。這家船廠,成立於1902年,是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企業之一。這樣的氛圍,使我流連往返。新外灘就是這樣,一頭牽來歷史,一頭通往將來,繼往而開采,這樣的現實,就豐厚、靈動、生趣盎然、意味秀永。
新外灘最美麗的時刻是在夜間。當華燈齊放,魔幻般的泛光照明,把浦江兩岸的新老建築照得玲朗剔透,宛若瓊樓玉字。燈光映在江面上,江水流光溢彩。人們閒步在寬闊的濱江道上,猶如步入仙境。除了嚴寒的冬季,一年的春、夏、秋三季晚上,這裡還是青年情侶的聖地。新建的防洪牆旁,依然一對對密密相伴,間不容拳。浦東的濱江大道,情侶的稍少些,但也把固定的石凳與不固定的鐵椅給占滿了。外灘是“情人牆”的說法已共所周知,但為什麼今朝的滬上青年,包括本地長住的與來闖蕩上海的,還是不約而同地奔“情人牆”來,不是開了那麼多咖啡館、跳舞廳、茶室、夜總會嗎? 如果去問那些在外灘上的情侶的話,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說法,但雖然每個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有一點卻是是毋庸置疑的,就是那是因為外灘的獨特魅力。
外灘,上海的長廊,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這就是將外來文明與本土文明有機糅合、創新、發展的卓越能力。浦江兩岸洲日樓新廈,就凝固著這種文化的恢宏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