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我們這樣在上海的二代和三代的移民,現在的住房條件通常是沒問題的。因為,父母那一輩不管如何,憑他們的工齡,好歹在退休之前分到過房子,(改革前的國營單位福利條件還是不錯的。)雖然因為在單位論資排輩的級別的關系,有些人的父母分到是市區的老房子,差一點,就是那種石庫門,(如果你去南京路或四川路,再有意溜到邊上的小馬路上去看看,至今在市中心還能看到一些老式裡弄房,條件比較差,可能合用的廚房和廁所,有些連廁所都沒有)或上海有名的“三灣一弄“的房子(就跟最近去西塘看到的房子差不多,矮房子,薄胚牆,生煤球爐、用木頭馬桶過活的),但是隨著市政道路交通的發展、房地產業的發展,很多已經很幸運的動遷,有些家庭可以一毛不拔地在稍微偏遠一點的地區住到大的新房子。所以,有父母在上海打下的初步的生活經濟基礎,這代人的住房通常是不緊張的。有些人結婚後甚至把戶口遷移到配偶那裡,遇到了二次拆遷的機會。所以,有些家庭手裡還可能有幾套房子。因為,隨著上海的進一步開放和國際化,很多外地人也紛紛到上海來求職和發展,他們最初租用的就是以前這些上海移民的房子了。前段時間,我的一位朋友正好房子沒出租,他還願意出租給短期來上海的游客呢,但因為比較麻煩和安全等問題才作罷。
如果你想到上海來生活一段時間,還很有必要了解一些這些人的習俗的。通常這些人都是比較安逸、膽小的,通常來講,四十、五十的男人和女人是比較難相處的,的確有那麼一點小市民的味道,尤其看看他們在公共場所的“劣跡“就知道了。不過,如果體諒到他們很多人經歷了國營企業的改革,而面臨過下崗或失業,所有的一切都釋然了。三十左右會好一點,畢竟年輕,很多人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且當時,他們那一代還沒有開始計劃生育,通常家裡有幾個孩子,從小過的是集體生活,因此在為人處事方面應該還是比較好交往的。但是二十幾歲的就難講了,因為狠多家庭已經開始計劃生育,獨生子女較多,通常的這類人是比較自私的,也比較不注重情分,畢竟父母的愛只給了他一個,如果極端自私的,那麼他的父母的素質一定不會好到那裡,或者祖父母的教育也不怎麼樣的。泛泛而交可以,做同事,算你倒霉;如果婚姻,就要算你不幸了,因為通常價值觀不可改造的。
上海人以前並不很歡迎別人去他們家裡玩。通常是親戚走動比較多,但是如果親戚之間生活條件相差比較多的,則老死不相往來的也有的是。其實原因還是很簡單的,通常的房子都不是很大,因此上海就有很多個公園,每到節假日都是人滿為患的。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差距的增大,有錢的可以去飯店招待客人了,因此,社區附近的餐館生意多少還是不錯的,也很便宜。不過目前一般的餐館用價格來招攬顧客的的確很普遍,環境和服務就一般了。有牌子的餐館,通常的價格也不會高得離譜,但人氣旺通常是要訂座的。吃歸吃,很多上海的人吃飯還是為了溝通,因此人氣旺的餐廳,如果是大堂,那時鬧定了,人生鼎沸還外帶煙汽騰騰。盡管上海曾經出過文明條約,公共場合不吸煙,但餐館那敢得罪顧客老皇呢?不過,喜歡安靜的人還是能找到一些地方的,如果對口味不很講究,可以去三星級以上的酒店,但可能價格比較高一點,但比外面有牌子的店也不會高到那裡。那裡面值得放心的是:服務生都是經過培訓的,本地人比較多;衛生會好一點,通常帶很小孩子去的,還有寶寶座位,雖然外面人氣旺的酒店也有,但去看看座位就知道,那些服務生對清潔是不注意的,而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衛生了。因此,通常我寶寶出生以後,如果去餐館,只有就近找賓館了。這是唯一的選擇。附加一句,去餐館最好還是去看看衛生間,如果不干淨,那麼廚房那些“閒人莫入”的地方就不保證干淨了。
還有,去上海人家做客,尤其是吃飯是要送禮的,但禮品並不是很貴重,通常送水果最方便了。送老人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盡管通常有人送保健品,但真正吃不吃呢?就不一定了,有時,有些老人收了禮品,但通常是不吃的,怎麼辦呢,浪費了又可惜,所以轉手要跑下一家人家。因此,一定要送,最好事先打聽清楚,以免人家收了也為難。我還發現,上海人還是很“聽話的”,尤其比較聽信廣告,比如腦白金的廣告,傻歸傻,一看親戚送出來的禮,竟然都是一個品種。也許是從眾心理在作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