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火焰山
烏市到吐魯番的一線基本是高速路,起伏在西部的曠野中和天山的峽谷中,兩邊是星點的胡楊、片片的羊群。天氣好的地段,可以遠遠看見巍峨的博格達峰。達坂風力發電廠的風車就緊挨在公路兩邊,不過真實的位置是在柴窩鋪以西,地名就叫“柴西”。看著一排排白色的漿葉齊刷刷地揮舞,我拿著照相機,手指直癢。聽說新疆的交警很嚴,在高速路上絕對不允許隨便停車,所以只有老老實實在車上拍照了。
烏—吐—哈(密)公路從吐魯番市區以北掠過後,公路左邊長長的紅色山脈就是著名的火焰山。火焰山也是個景點,不過收費方式很奇怪,在一個據說是最佳攝影點的地方搞了一個停車場,樹了一塊“火焰山” 字樣的大石碑,然後造好停車場,對來的車按每輛5元收停車費,至於車上游客多少則一概不管,只在邊上開設騎駱駝、穿維族服裝照相等等項目,願者上鉤,還真的生意興隆。這真是一種阿凡提式的幽默,因為幾米以外就是開闊的原野,火焰山袒露其中,並沒有任何一道圍牆、欄桿,其實完全可以自由接近。
我們?你當然可以想象,是不會出這5塊錢的。請王司傅在公路對面稍停一歇(這裡是一般公路,可以停車),然後過馬路去兜一圈並且拍照。
從迪坎爾到迪坎爾
過吐魯番在三岔路口右轉,就進入維族聚居的農村。這裡以大片的葡萄架為前景,倒是可以拍火焰山的照片,並且路牌指示,這裡就有叫“火焰山”的村子,是不是很有意思?
兩邊是開闊的葡萄架和瓜田,可惜都還不到收獲時節,一串串葡萄剛成型,整個一串只有手指粗,每一個還只有芝麻大小。路邊的維族民居多是土色的獨立院落,每一家的大門總是木雕精美,色彩鮮艷。院前屋後都種滿了桑樹,我們也呼嘯著下車,和一幫子塌鼻涕的小孩一起摘桑葚吃。路上,可以看見白胡子的老爺爺趕著驢車得得而過,光下巴的半大孩子卻開著三輪摩托拖著爹媽招搖過市。
過吐峪溝到鄯善縣迪坎爾鄉,這是最後的集鎮,周新偉帶著男女隊員們兜菜場,大肆采購了卷心菜、番茄、黃瓜,把車子塞滿。然後去加足油箱,還灌滿隨車的一個大油桶。不過鄉上停水(這讓我們深切感到了新疆對水的渴望)。我們開出鎮外,路邊一個維族農民正在用機井澆棉花地,他很爽快地讓我們加水。我們幾個從車上抬下半人高的大水桶,大呼小叫地沖上前去,知道幾天裡再沒有機會這樣接觸水了,大家不光把水桶弄滿,而且用足力氣喝呀,洗臉呀,那高鼻子的維族大叔拄著鋤頭微笑著看我們吵吵鬧鬧,一定覺得我們老有意思的。
迪坎爾是鄉,不過它最南面的村子也叫這個名字,要再經過二、三十公裡斷斷續續的柏油路,在小片的沙丘和高大的庫母塔格(就是“沙山”的意思)沙漠之間。這是一個孤懸在沙地中的一片綠洲,真正最後的村子。村子裡居民不少,還有小樹林、小河、小橋、小商店。店裡可以打長途,可以買到很冰的啤酒。小賣部是村邊最後一間房,再往外只有一個補胎的鋪子,然後就是大戈壁了。
有人的無人區和龍門客棧
車輪底下是寸草不長的亂石灘,有的地方布滿了雨水流過之後縱橫交錯的侵徹溝。本來這從前就是無人區了,不過現在很熱鬧,大漠深處開了很多礦,主要采銅和花崗石。遠遠就可以看見荒原上一個個拖著煙塵的小黑點。近了,那些黑點都是長長的半掛、全掛,哼哼唧唧地在原野上扭著長蛇一樣的身體慢慢向外跑。這些大車在地上壓出深深的車轍印,我們的越野車象火車在鐵軌上一樣嵌在這車轍印裡前進。從銅礦出來的車,把綠色的銅石堆得高高的。銅礦石都是碎的小塊,還算好。拉花崗巖的車子就倒了霉,花崗石都被開成一塊2米見方的方石料,再大的車也只能在後軸的正上方壓一塊,還讓人感覺這車隨時會被壓跨。一路上我們的確好幾次看到斷了軸,斷了鋼板的車在那裡趴窩。
出迪坎爾村以後差不多80公裡,在一塊開闊谷地裡出現了一個小店,店的招牌是“司機之家”,可以修車補胎吃飯。啊,就象那部電影,這個店是前後一兩百裡唯一可以歇歇腳的地方,在西部荒漠的風沙裡非常的醒目,能吃飯,能住宿,最絕的是,管家的居然是個老板娘。除了“龍門客棧”,我實在想不出其他更適合的名字了。還好,她很慈眉善目,不象養了鞑子要麻翻人的樣子。
生計盎然的無人區
過了最後一個鐵礦,在背風處搭帳篷露宿。第二天出發繼續向南,算是到了真正的無人區了。
兩邊是石山,說是碎石碓也許更確切一些,因為看得出來,這些山本來是一塊完整的巨大石頭,經過千萬年的日曬雨淋和熱脹冷縮,自然風化以後崩成無數手掌大小的碎片,從來沒有人動過它們,這些碎片也就保持了原始的姿勢,整整齊齊地並排立著,相互之間保持著均勻的間隙,踩上去咯咯做響,並且富有彈性。
地形逐漸開闊,已經看不到其他車輛,地上是還有明顯的車轍痕跡,土被碾成了碎末,車一開過塵土飛揚。一些遠看高大的山脈,走近了都只有幾十、十幾米高的小山梁,綿延很長。車轍印會扭曲著從山梁的某一個豁口穿過。然後再筆直向前,到了羅布荒原的深處了。
出乎我的想象,這裡長滿了各種植物。四周的地上,到處是一蓬一蓬黃綠相間的麻黃草、沙棘、駱駝刺,足有1米多高,每一蓬的大小幾乎和我們的圓台面差不多,長得非常茂盛。據說這些植物在沒有水的條件下也能一直苦苦支撐,靠的只是偶爾下雨後的幾天,沙土尚存有水分時迅速返青,吸取足夠的水分,長上一段,然後開始休眠,等下一場雨。最厲害的甚至可以搶在這一周的時間裡發芽、開花、結子、死亡,完成一個生命周期,等到再有水的時候,新的種子再一次循環。生命居然可以用這樣一種脆弱的方式來表現頑強,不服不行。
繼續向南,地上開始泛出一塊塊的鹽花,也許是芒硝,我不知道。越走鹽越多,白花花地一大片,遠遠望去象是雪景。在這樣的環境中,植物越發生機勃勃。一路上能遇到幾處泉水,還有淌成上百米長小河的。泉水周圍必定是一大片的蘆葦和其他不知道名字的野草,有的地方蘆葦能長到一人多高,密密麻麻不知深淺,中間的路只和車同寬,我們在葦叢中慢慢駛過,蘆葦不斷拍打著兩邊的車窗,金色的蘆絮和紅色的野花在荒原的陽光和藍天下散發出迷人的色彩。
在羅布荒原上,缺少了人類的殺戮,野生動物也總算找到了一個小小的避風港。所有泉水周圍濕潤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各色動物的腳印和絨毛。
戈壁裡最不希奇的動物是黃羊,我們在進出羅布泊的過程中,看到了好多群。毫無疑問,關於黃羊智力的種種傳說都是事實,這些家伙的確夠笨的。在高高植被的掩護下,如果它們伏下身體,那永遠也不會被我們發現。問題是,它們總是在沙灘上使勁奔跑,甚至成群結隊地在草叢中跳躍,從而把自己徹底暴露在我們的視線裡。不光如此,它們往往選擇最奇怪的路線逃跑,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定會和我們平行,似乎在看誰更快一樣,這樣,我們就有足夠的機會去接近它們。看它們從我們的右側超過車前方跑到左邊,看它們在高高躍起時美麗的白色屁股,看它們用力伸展成直線的四肢,看它們固執地沿著路跑,直到被我們追上,差一點被右前輪壓到,和我們隔著車窗只有2米距離,才恍然大悟一般掉轉方向。
這裡看到的黃羊,比我和言在這之前見過的所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的總數還要多,我們已經非常歡呼了。所以,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身處羅布泊-阿爾金山野駱駝自然保護區,也從來沒有奢望過能看到更奇妙的動物,但是在接近羅布泊北岸,快到雅丹群時,王司傅突然指著左前方,壓低了聲音說:“野駱駝!”
那是千米以外,土色沙地上一個褐色的小點,如果不是拖著一小股塵土,幾乎看不出正在移動。毫無疑問,它已經發現了我們,正向左轉彎,王司傅觀測了一下地形,決定以正前方一個隆起的山包做掩護,加速從右邊包抄過去。
車子狂奔,小余拿著手台急叫還在後面的周新偉趕快加速,我換上210MM的鏡頭,王司傅繞著山包轉了大半圈,在反斜面一個急停,我和言拉開車門就沖了出去。
那峰駱駝沒有料到我們會在這裡出現,一直沒有改變奔跑的路線,我們已經超越了它,正擋在它的前方,只有200米的距離。它高昂頸下濃密的毛發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我顫抖著手連續按下快門。
和黃羊相比,野駱駝足夠算得上是紳士了,它龐大的身軀沉穩地、優雅地邁著碎步一路小跑,對我們的突然出現似乎也不感到驚訝,很順勢地就再向左,跑進了一片崎岖地,那是羅布泊的古湖岸。我們都不再追趕,王司傅和小余也趕了上來,一起目送它越跑越小。
這個苦難的物種依靠適應艱苦環境的非凡能力,在其他生物都無法立足的湖區裡才找到自己最後的庇護所。想到這個,我突然感到一種強烈的負罪感。野駱駝在中國的分布只有200余峰,是遠比大熊貓珍貴的物種。據資料說,野駱駝平日裡都生活在羅布泊的深處,只有隔一段時間要飲水時才跑到外面來,而且時刻與人類保持距離。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看到的,或許正是一個饑渴難耐才出來飲水的家伙,不知道我們的出現,是不是中斷了它的這一次補充。即便這次它已經喝夠了,由於同我們遭遇,出於生存本能的警覺,野駱駝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來這裡活動了。
此刻,我們是一群不禮貌的客人,把它本已為數不多的空間又擠壓了一次。我難以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寧可沒有遇到它。
烏市到吐魯番的一線基本是高速路,起伏在西部的曠野中和天山的峽谷中,兩邊是星點的胡楊、片片的羊群。天氣好的地段,可以遠遠看見巍峨的博格達峰。達坂風力發電廠的風車就緊挨在公路兩邊,不過真實的位置是在柴窩鋪以西,地名就叫“柴西”。看著一排排白色的漿葉齊刷刷地揮舞,我拿著照相機,手指直癢。聽說新疆的交警很嚴,在高速路上絕對不允許隨便停車,所以只有老老實實在車上拍照了。
烏—吐—哈(密)公路從吐魯番市區以北掠過後,公路左邊長長的紅色山脈就是著名的火焰山。火焰山也是個景點,不過收費方式很奇怪,在一個據說是最佳攝影點的地方搞了一個停車場,樹了一塊“火焰山” 字樣的大石碑,然後造好停車場,對來的車按每輛5元收停車費,至於車上游客多少則一概不管,只在邊上開設騎駱駝、穿維族服裝照相等等項目,願者上鉤,還真的生意興隆。這真是一種阿凡提式的幽默,因為幾米以外就是開闊的原野,火焰山袒露其中,並沒有任何一道圍牆、欄桿,其實完全可以自由接近。
我們?你當然可以想象,是不會出這5塊錢的。請王司傅在公路對面稍停一歇(這裡是一般公路,可以停車),然後過馬路去兜一圈並且拍照。
從迪坎爾到迪坎爾
過吐魯番在三岔路口右轉,就進入維族聚居的農村。這裡以大片的葡萄架為前景,倒是可以拍火焰山的照片,並且路牌指示,這裡就有叫“火焰山”的村子,是不是很有意思?
兩邊是開闊的葡萄架和瓜田,可惜都還不到收獲時節,一串串葡萄剛成型,整個一串只有手指粗,每一個還只有芝麻大小。路邊的維族民居多是土色的獨立院落,每一家的大門總是木雕精美,色彩鮮艷。院前屋後都種滿了桑樹,我們也呼嘯著下車,和一幫子塌鼻涕的小孩一起摘桑葚吃。路上,可以看見白胡子的老爺爺趕著驢車得得而過,光下巴的半大孩子卻開著三輪摩托拖著爹媽招搖過市。
過吐峪溝到鄯善縣迪坎爾鄉,這是最後的集鎮,周新偉帶著男女隊員們兜菜場,大肆采購了卷心菜、番茄、黃瓜,把車子塞滿。然後去加足油箱,還灌滿隨車的一個大油桶。不過鄉上停水(這讓我們深切感到了新疆對水的渴望)。我們開出鎮外,路邊一個維族農民正在用機井澆棉花地,他很爽快地讓我們加水。我們幾個從車上抬下半人高的大水桶,大呼小叫地沖上前去,知道幾天裡再沒有機會這樣接觸水了,大家不光把水桶弄滿,而且用足力氣喝呀,洗臉呀,那高鼻子的維族大叔拄著鋤頭微笑著看我們吵吵鬧鬧,一定覺得我們老有意思的。
迪坎爾是鄉,不過它最南面的村子也叫這個名字,要再經過二、三十公裡斷斷續續的柏油路,在小片的沙丘和高大的庫母塔格(就是“沙山”的意思)沙漠之間。這是一個孤懸在沙地中的一片綠洲,真正最後的村子。村子裡居民不少,還有小樹林、小河、小橋、小商店。店裡可以打長途,可以買到很冰的啤酒。小賣部是村邊最後一間房,再往外只有一個補胎的鋪子,然後就是大戈壁了。
有人的無人區和龍門客棧
車輪底下是寸草不長的亂石灘,有的地方布滿了雨水流過之後縱橫交錯的侵徹溝。本來這從前就是無人區了,不過現在很熱鬧,大漠深處開了很多礦,主要采銅和花崗石。遠遠就可以看見荒原上一個個拖著煙塵的小黑點。近了,那些黑點都是長長的半掛、全掛,哼哼唧唧地在原野上扭著長蛇一樣的身體慢慢向外跑。這些大車在地上壓出深深的車轍印,我們的越野車象火車在鐵軌上一樣嵌在這車轍印裡前進。從銅礦出來的車,把綠色的銅石堆得高高的。銅礦石都是碎的小塊,還算好。拉花崗巖的車子就倒了霉,花崗石都被開成一塊2米見方的方石料,再大的車也只能在後軸的正上方壓一塊,還讓人感覺這車隨時會被壓跨。一路上我們的確好幾次看到斷了軸,斷了鋼板的車在那裡趴窩。
出迪坎爾村以後差不多80公裡,在一塊開闊谷地裡出現了一個小店,店的招牌是“司機之家”,可以修車補胎吃飯。啊,就象那部電影,這個店是前後一兩百裡唯一可以歇歇腳的地方,在西部荒漠的風沙裡非常的醒目,能吃飯,能住宿,最絕的是,管家的居然是個老板娘。除了“龍門客棧”,我實在想不出其他更適合的名字了。還好,她很慈眉善目,不象養了鞑子要麻翻人的樣子。
生計盎然的無人區
過了最後一個鐵礦,在背風處搭帳篷露宿。第二天出發繼續向南,算是到了真正的無人區了。
兩邊是石山,說是碎石碓也許更確切一些,因為看得出來,這些山本來是一塊完整的巨大石頭,經過千萬年的日曬雨淋和熱脹冷縮,自然風化以後崩成無數手掌大小的碎片,從來沒有人動過它們,這些碎片也就保持了原始的姿勢,整整齊齊地並排立著,相互之間保持著均勻的間隙,踩上去咯咯做響,並且富有彈性。
地形逐漸開闊,已經看不到其他車輛,地上是還有明顯的車轍痕跡,土被碾成了碎末,車一開過塵土飛揚。一些遠看高大的山脈,走近了都只有幾十、十幾米高的小山梁,綿延很長。車轍印會扭曲著從山梁的某一個豁口穿過。然後再筆直向前,到了羅布荒原的深處了。
出乎我的想象,這裡長滿了各種植物。四周的地上,到處是一蓬一蓬黃綠相間的麻黃草、沙棘、駱駝刺,足有1米多高,每一蓬的大小幾乎和我們的圓台面差不多,長得非常茂盛。據說這些植物在沒有水的條件下也能一直苦苦支撐,靠的只是偶爾下雨後的幾天,沙土尚存有水分時迅速返青,吸取足夠的水分,長上一段,然後開始休眠,等下一場雨。最厲害的甚至可以搶在這一周的時間裡發芽、開花、結子、死亡,完成一個生命周期,等到再有水的時候,新的種子再一次循環。生命居然可以用這樣一種脆弱的方式來表現頑強,不服不行。
繼續向南,地上開始泛出一塊塊的鹽花,也許是芒硝,我不知道。越走鹽越多,白花花地一大片,遠遠望去象是雪景。在這樣的環境中,植物越發生機勃勃。一路上能遇到幾處泉水,還有淌成上百米長小河的。泉水周圍必定是一大片的蘆葦和其他不知道名字的野草,有的地方蘆葦能長到一人多高,密密麻麻不知深淺,中間的路只和車同寬,我們在葦叢中慢慢駛過,蘆葦不斷拍打著兩邊的車窗,金色的蘆絮和紅色的野花在荒原的陽光和藍天下散發出迷人的色彩。
在羅布荒原上,缺少了人類的殺戮,野生動物也總算找到了一個小小的避風港。所有泉水周圍濕潤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各色動物的腳印和絨毛。
戈壁裡最不希奇的動物是黃羊,我們在進出羅布泊的過程中,看到了好多群。毫無疑問,關於黃羊智力的種種傳說都是事實,這些家伙的確夠笨的。在高高植被的掩護下,如果它們伏下身體,那永遠也不會被我們發現。問題是,它們總是在沙灘上使勁奔跑,甚至成群結隊地在草叢中跳躍,從而把自己徹底暴露在我們的視線裡。不光如此,它們往往選擇最奇怪的路線逃跑,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定會和我們平行,似乎在看誰更快一樣,這樣,我們就有足夠的機會去接近它們。看它們從我們的右側超過車前方跑到左邊,看它們在高高躍起時美麗的白色屁股,看它們用力伸展成直線的四肢,看它們固執地沿著路跑,直到被我們追上,差一點被右前輪壓到,和我們隔著車窗只有2米距離,才恍然大悟一般掉轉方向。
這裡看到的黃羊,比我和言在這之前見過的所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的總數還要多,我們已經非常歡呼了。所以,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身處羅布泊-阿爾金山野駱駝自然保護區,也從來沒有奢望過能看到更奇妙的動物,但是在接近羅布泊北岸,快到雅丹群時,王司傅突然指著左前方,壓低了聲音說:“野駱駝!”
那是千米以外,土色沙地上一個褐色的小點,如果不是拖著一小股塵土,幾乎看不出正在移動。毫無疑問,它已經發現了我們,正向左轉彎,王司傅觀測了一下地形,決定以正前方一個隆起的山包做掩護,加速從右邊包抄過去。
車子狂奔,小余拿著手台急叫還在後面的周新偉趕快加速,我換上210MM的鏡頭,王司傅繞著山包轉了大半圈,在反斜面一個急停,我和言拉開車門就沖了出去。
那峰駱駝沒有料到我們會在這裡出現,一直沒有改變奔跑的路線,我們已經超越了它,正擋在它的前方,只有200米的距離。它高昂頸下濃密的毛發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我顫抖著手連續按下快門。
和黃羊相比,野駱駝足夠算得上是紳士了,它龐大的身軀沉穩地、優雅地邁著碎步一路小跑,對我們的突然出現似乎也不感到驚訝,很順勢地就再向左,跑進了一片崎岖地,那是羅布泊的古湖岸。我們都不再追趕,王司傅和小余也趕了上來,一起目送它越跑越小。
這個苦難的物種依靠適應艱苦環境的非凡能力,在其他生物都無法立足的湖區裡才找到自己最後的庇護所。想到這個,我突然感到一種強烈的負罪感。野駱駝在中國的分布只有200余峰,是遠比大熊貓珍貴的物種。據資料說,野駱駝平日裡都生活在羅布泊的深處,只有隔一段時間要飲水時才跑到外面來,而且時刻與人類保持距離。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看到的,或許正是一個饑渴難耐才出來飲水的家伙,不知道我們的出現,是不是中斷了它的這一次補充。即便這次它已經喝夠了,由於同我們遭遇,出於生存本能的警覺,野駱駝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來這裡活動了。
此刻,我們是一群不禮貌的客人,把它本已為數不多的空間又擠壓了一次。我難以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寧可沒有遇到它。